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万隆精神”彰显时代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09:42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1955年4月18日,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又称万隆会议。50年过去,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亚非国家的情况也与当年大不相同,但万隆会议的精神不但没有失去其意义,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却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辉。

  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

  万隆会议精神是发展中国家试图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摆脱西方主宰国际社会命运的精神。亚非会议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发起和召开的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没有当时主要世界大国参加的会议。会议的参加国除日本外,都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也可以说是第一次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会议。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出现了民族独立解放的高潮,长期处于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控制下的广大亚非国家,先后通过革命、战争、起义和抗争等不同的方式,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垄断和控制的世界体系,走上了建立新兴的民族国家的道路。独立后,这些具有共同的命运、面临共同任务的国家,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需要相互交流经验,相互探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彼此产生一种共识,这就是要加强亚非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团结和互助。万隆会议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召开的。由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缅甸和斯里兰卡(旧称锡兰)五国发起的、有29个亚非国家参加的万隆会议,讨论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对亚非国家有共同利害关系的问题,发表了会议公报,向国际社会响亮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它证明,尽管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但团结起来的亚非国家,团结起来的发展中国家,是可以成为国际社会中一支强大的力量的,可以冲破历来由大国、西方国家主宰国际事务的局面,开辟发展中国家建立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国际环境的新形式。万隆会议精神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精神,是不同文明求同存异的精神。虽然参加会议的都是亚非国家,但这些国家在其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采取了不同的道路和方式,也建立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在这些国家中,既有中国、老挝、越南民主共和国等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印尼、印度这样的基本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既有缅甸这样的佛教影响很深的国家,也有伊斯兰教影响很深的印尼等国。这些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国家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当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矛盾。在会议中也有过争吵,有过斗争。但是,会议的参加国却能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精神,以寻找共同利益为主,以亚非国家的团结为重,顾全大局,最后达成了会议的10个基本共识。这种精神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西方国家试图再次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国际社会的背景下,在西方传播的所谓不同文明必然导致重大冲突甚至导致战争的思想的背景下,与现在某些大国借口民主自由把另外一些国家宣布为暴政国家而无权在国际社会中生存的做法相比,显得是多么富有智慧、宽容和远见。

  多边主义 主权平等

  万隆会议是通过多边主义、主权平等原则解决国际问题的一次尝试。当时的美苏两国试图通过华约、北约控制国际社会。在这个两极格局中,众多的国家都被排除于解决国际问题的制度之外。万隆会议实质上打破了这种两极格局,在美苏冷战体系之外,开辟了一个新的国际论坛。在万隆会议参加国中,既有像中国、印度、印尼这样的世界人口大国,三国的人口加起来差不多占到了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2,也有像锡兰、柬埔寨这样的小国;这些国家实力也悬殊很大。但是在会议上,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自觉地把其他中小国家视为平等的伙伴,绝不以大凌小,以强凌弱,不搞亚非国家中的特权,对小国给以充分的尊重,在会议发言、表决、讨论过程中,所有国家都一样平等自由,中国、印度等国也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其他小国,显示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大国特权、排斥甚至牺牲小国利益以谋取私利的特点。对于中国而言,万隆会议尤其具有重要意义。万隆会议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争取外交利益的重要舞台。万隆会议对消除当时一些亚洲国家对中国的威胁论的影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当一些国家在发言中公开对中国的“威胁”提出质疑和非难时,周恩来总理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摆事实,讲道理,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灵活地表达了中国的和平外交的立场,在周边国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万隆会议也是中国扩大外交成果,与更多的亚非国家交朋友的一次重大尝试。周恩来在会议中展示的巨大亲和力、原则坚定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对不同意见的尊重、对他国利益和立场的理解与同情等,化解了不少国家对中国的敌意和怀疑,在亚非国家领导人中树立了崇高的个人威望,原来对中国有怀疑和敌意的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巴基斯坦总理阿里等,后来都成为主张与中国友好的领导人。在中国代表团的草案没有完全被会议接纳时,中国主动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吸收各国方案中合理内容,使得会议最后通过了会议公报。中国接受了会议参加国的一些合理的建议,及时的表达了中国愿与美国改善关系的立场,以充分展现中国愿意缓和亚洲紧张局势的愿望,使更多的亚洲国家了解中国外交的和平原则。

  顺应形势 焕发活力

  在50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万隆会议的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似乎比当年更适合今天的国际形势。因为在万隆会议之时,亚非国家进行这种大规模的团结与合作的盛会,既缺乏经验,又受到当时两极格局的制约,不少国家实际上本身不仅参加万隆会议,赞成亚非会议,同时又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进行选择。当时许多亚非国家对苏联支持亚非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抱有期望,同时也受到苏联的压力,所以它们选择支持苏联参加亚非会议;而另一些国家则认为,苏联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亚洲国家,它的国家会减弱亚非国家团结的意义。今天,苏联已经解体,国际社会都面临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压力,许多亚非国家都面临着美国输出其价值观念的压力,因此,今天的亚非国家更应该发挥这种亚非团结的精神。同时,由于亚非国家内部也存在不少矛盾,所以,亚非国家的团结缺乏持续的动力。今天的亚非国家之间,虽然也存在一些矛盾,但总体上具有比当年更好的关系,例如,当年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亚非会议的主要参与国,后来发生了边界冲突,这对后来的亚非会议的召开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今天,中国和印度正在重新携手并进。所以,今天对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而言,有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当然,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在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的情况下,国际形势也比当年更加复杂,所面临的问题也比当年更加多层化多样化,亚非会议精神也有一部分内容被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所超越,这也需要亚非国家用更宽阔的视野来观察国际问题。比如,如果说当年亚非国家可以构成与拉美国家不同的一个群体的话,那么,今天,亚非拉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共性可能已经大大超过彼此之间的不同,所以,今天不仅需要亚非团结,也需要亚非拉的团结;另外,当年参会的亚非国家不过29个,反映了当时亚非新兴独立国家的力量对比,而今,非洲50多个国家和亚洲40多个国家基本上都已经取得独立,这也非当年的亚非会议参与国所能相比的。因此,在继承和发扬亚非会议精神的同时,也需要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新的问题,寻找新的团结合作的形式,为亚非会议当年倡导的亚非团结、求同存异等精神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来源:参考消息特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叶自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陈逸飞病逝
英国王储查尔斯婚礼
个人房贷提前还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生
漫画版《红楼梦》
网球大师杯官方站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多性伙伴个案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