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超常人才教育亟待实施新理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7日17:31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毛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某女生因“偷信”被校方开除。以培训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参赛选手为初衷的“奥数班”因过多染上功利化色彩,在一些省市被纷纷叫停。这些教育模式,再度受到人们质疑。 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淑曼教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坦言,近来的一些事例表明,不少人对超常教育还存在着偏见,在实践中也出现了扭曲和变形。她
她指出,“偷信”事件若干年前就在北京大学发生过,这些事情发生在大学,但根子在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时期的社会化教育不到位,其家长有重要责任。 曾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老师的贺淑曼强调说,“一切科学和创新都来自实验,实验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但不实验永远不能成功,教育也不例外。”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为例,27年来中科大少年班不仅培养出一批事业有成的杰出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窗口”也贡献了不少成功经验,比如学生入校后不分系、经跨系选课及试学后再选专业、可跳系跳级等,目前已成为其他大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借鉴。 “现有超常人才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把爱因斯坦、爱迪生式的学生关在了大门之外,偏误出在忽略了人才成长的系统工程等。”贺淑曼认为,在超常人才教育问题上应该实施新的理念。 理念之一:超常人才教育是对智力中等以上学生开发潜能的高学力教育。她说,“这是一个和世界接轨的全新理念。” 理念之二:超常人才教育是一项从“摇篮”教育到社会用人机制的系统工程。时间可从长学制到短训班等,常规模式可包括早慧(超常)班、特长班及对普通生的潜能开发班。大中学校的少年班仅是模式之一,不是全部。 理念之三:超常人才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矛盾。普通教育是齐头并进的“大锅饭”。超常人才教育立足于因材施教、多样性的课程和个别化教学,有利于发现并开发学生潜能。 理念之四:超常人才教育的评估要分阶段进行。在潜超常人才的教育阶段,不仅要看升学率及获奖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站在拔尖人才的高度,用学力、创新和绩效等来审视其阶段教育成果。不能把“神童”及“超常儿童”等同于超常人才,二者不是必然关系。当学生走上社会后,要根据适应性、创新性及能力业绩等考核其是否为超常人才。 理念之五:超常人才教育属于特殊教育范畴,需要有特殊的制度为特殊的人才服务。对“异类”人才要有包容性,“不以分数论英雄”,为一些奇才、怪才、偏才等发展打开绿灯。 贺淑曼介绍说,2003年12月中国首届人才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目前我国一般性人才短缺状况已得到有效缓解,而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实现“小康”的最大障碍。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超常人才,大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大批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以及大批高技能人才。要突破这一发展的瓶颈,需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这已成为“突出重点”。 “面对国家发展和世界竞争的严峻局势,我们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常人才。”贺淑曼认为,普及义务教育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超常人才教育应该齐头并进,以实现“抓两头带中间”。在规范超常人才教育的同时,应从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力争使我国超常人才教育为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