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专家视点:其实,冷战并没有结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9日11:10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评论员文章:在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局势时,被使用得最多的短语便是“冷战结束以后”或“冷战后”,其基本依据就是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消失。也就从这时起,冷战似乎真的离我们而去了,世界上所发生的一切不再与它有关。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不过是人们造出来的“理想世界”。十几年来世界上所发生的许多事情表明,冷战一刻也没停止,而且不断深化。

  冷战的内涵与特点

  冷战结束还是没结束,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其实质内容。冷战一词是1946年初美国政治家赫伯特·斯沃普在为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起草的一篇演说稿中最先提出来的。1947年美国记者李普曼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冷战的文章,以后,冷战的说法广泛流行起来。在含义上,它既是指1946年开始的美苏之间除了直接动用武力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又是被用来说明当时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由过去的联盟关系转向冲突,其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冷战的理论基础就是前不久刚刚去世的乔治·凯南提出的“遏制理论”,其要点为:美国必须拥有足够的武力,时刻准备使用武力,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所存在的大片较脆弱的地区的办法”来制止苏联的扩张。不难看出,冷战的内涵一是美苏之间对抗,二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对抗;冷战的特征一是涉及范围广泛,二是非直接武力对抗为运作手段,三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参照上述内容,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的消失不可能等于冷战的结束。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冷战的表现

  择其要者,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冷战表现是:首先,美苏之间的对抗变成了美国对俄罗斯的挤压。从发展趋势上看,这种挤压有明显的从外围向核心发展的层次性。第一个层次,北约通过东扩将原苏联控制之下的华约成员收归帐下:1999年接纳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2004年接纳了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北约不仅扩大到了26国,而且逼近了独联体。第二个层次是明里暗里支持俄罗斯周边国家,特别是独联体国家中亲西方的反对派。从2003年格鲁吉亚总统大选、2004年的乌克兰总统大选到今年的吉尔吉斯斯坦议会选举,反对派都是先败后赢,都通过“街头政治”,最终取得了胜利。尽管当事的各国反对派都不愿承认直接受惠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后者也竭力否认自己是这些“彩色革命”的幕后策划者,可从这些反对派和西方一起弹冠相庆的欢呼声中,人们不难看出冷战的另类刀光剑影——所谓“革命”,本身就是西方的话语。第三个层次是促使独联体和俄罗斯解体。如果这种“彩色革命”再接二连三地发生,不仅俄罗斯的门户洞开,而且危及到了独联体的生存。所以,被未遂的“雪花革命”惊出一身冷汗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发出了“拯救独联体”的呼吁,这种冷战的深化是决定独联体前途的重要外部因素。进一步说,如果独联体解体、外围防护栏没了,由多种民族、宗教组成的俄罗斯联邦无疑就成了西方直接进攻的对象,进一步被“细划”也大有可能。目前,俄罗斯会不会解体、如何避免解体,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国际上都成了热门话题之一。4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办公厅主任米德维迪夫提出,俄罗斯可能会解体为数个不同的国家,因此需要建立“超级行政区域”来预防。其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停止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和打压。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并不等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消失,除了中国在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快速发展之外,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等国也都高举着社会主义大旗。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冷战,最突出地体现在中国、朝鲜和古巴身上。对于中国,美国为首的西方不仅始终存有戒心,而且想方设法加以遏制。它们不仅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借口人权、民主等方面的问题攻击中国。远的不说,单是在今年典型的事例就有:2005年的军事政策正式评估报告暗示要对华实施强硬路线,极力阻挠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同日本在安保会议首次将台湾海峡列为美日两国的共同战略目标。对于朝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核问题不过是美国拿来说事儿的借口,因为依靠现有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朝鲜根本无法构成对美国的威胁。即使在东北亚,朝鲜的威胁也无法与日本相比。另外,像以色列这样有着核武开发能力并且事实上可能早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国不但不管而且还暗中支持。所以,说穿了,美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颠覆朝鲜的现政权。至于古巴,那就更不用说了。自从1961年断绝与古巴的外交关系以来,美国政府对古巴实行长期的经济、金融和贸易封锁,直到今天也没有解除。第三,中日之间政治上的“冷战”。其主要表现,一是自从2001年4月以来,由于小泉等日本政客屡次参拜靖国神社,两国首脑互访基本上中断,除了2003年10月小泉对中国进行了短暂的非正式访问外,两国首脑再无互访;二是两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日本不仅在教科书中、在地图上将它据为已有,而且把钓鱼岛列入西南诸岛防御计划当中;三是日本在历史教科书问题上默认极右翼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伤害,激起了中国民众强烈的反日情绪;四是在台湾问题上,日本虽然声称政策没有变化,但常常搞点小动作,隐晦地支持台独势力,如原外相川口顺子去年“不小心”把台湾说成国家,允许李登辉赴日,要给予台湾特殊的签证待遇等等。第四,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地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首先,作为冷战产物的北约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且不断地扩大,如今已由最初12国扩大到26国。虽然宣称自己的作用和使命都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北约成立之初所肩负着的“历史重任”仍然没有卸掉。其次,美国在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按说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无可匹敌的超级军事大国了,可它还是“从不满足”。其一,军费开支越来越多。2004-2005财政年度美国的军费开支更是高达5000亿美元,超过全世界军费开支总额的一半;其二,军事力量越来越强。除了拥有装备精良的海陆空部队之外,美国还在世界30多个国家设立200多个军事基地;其三,武器更加先进。比如,B-2轰炸机出厂价是每架13亿美元,作战航程1.1万公里,加一次油后的续航能力达1.8万公里;今年2月开始服役的“吉米·卡特”号攻击核潜艇,成本高达32亿美元。其四,美国是世界上核武器数量最多的国家,拥有1万多件核武器,其中7000~8000件处于实战部署状态。这些表现不是冷战,又是什么呢?有人将这称为“冷和平”,可和平再“冷”也是和平,而美国为首的西方对前社会主义国家和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挤压、遏制能算作和平吗?是和平就要维护,这种挤压、遏制的现状应当维护并且能够维护吗?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的特点

  不过,比起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冷战来,此后的冷战除了仍然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这个特点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客观形势的变化又有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意识形态色彩仍没有消失,但不像以前那么重,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许多冷战行为都进行了包装,使之披上了保卫自己的利益与安全、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和平、推行民主与自由这样一些冠冕堂皇的外衣。20世纪90年代以前冷战的主调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斗争,意识形态色彩极浓。上面讲述的那些冷战现象,表面上的意识形态色彩要么没有,要么很淡。不过,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骨子里对社会主义的敌视透过种种包装仍依稀可见,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第二,冷战主体的不对称性。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冷战是大体上平行的两方,即一方是美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另一方是苏联和以苏联为首的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可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统一的苏联和以它为首的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于是,冷战的一端在强化,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非但没有瓦解,而且原华约的中东欧国家和原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也加入进来;但另一端却呈分散化,无法形成统一的对抗力量,俄罗斯、独联体其他国家、中国、朝鲜、古巴等在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抗中差不多都是各自为战,彼此之间鲜有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援。第三,冷战不再是全方位的,而是偏重于某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冷战双方的对抗是全方位的,涉及范围不仅在政治、军事领域,而且还有经济、文化领域,比如经互会就是苏东社会主义阵营在与西方阵营对抗中成立的经济共同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冷战则不同,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个别情况涉及到经济上(如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等)和文化上,而军事上的公开对峙则更为少见(但也不是没有,如北约炸中国驻南使馆、南海撞机事件等等)。第四,政治上的冷战与经济上的交往与合作交织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冷战双方多是全面对抗,少有交流与合作,即使有,其范围、程度也都很有限。此后的冷战则不同。比如,俄罗斯虽然对北约和欧盟东扩十分不满,但并没有影响它与美国、西欧政治、经济关系。又如,中国和日本在政治上“冷战”的同时,经贸往来却很热,2004年两国贸易额达1600多亿美元;中美之间在各方面的争吵不断,但与此同时各方面的交往也从没有中断过,而且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美国和西欧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再如,朝鲜与美国在针锋相对的同时,在经济上也同样有过合作。由于有上述这些特点,现在的冷战就变得更为复杂。所以,人们不能简单地以一分为二或者非此即彼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它,而是要把它放到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总体来考量。但无论如何,都不应忘记这些事件的基本属性还是冷战。

  冷战的转型:美国从争霸到称霸

  如果说在冷战的起源问题上有美国发动说和苏联发动说、行为主体是两方的话,那么,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冷战则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发动的,美国是主要的行为体。冷战没有结束,但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转型。就美国在这一过程中的行为而言,在90年代之前是与苏联争霸世界,带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与东方的社会主义阵营一争高下;90年代以后则是要称霸世界,带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追击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转型国家,遏制中国、朝鲜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手段上,如果套用约瑟夫·奈的观点,那就是美国在前一时期重点依靠的是由经济、科技、军事表现出来的“硬实力”,在后一时期则不仅凭借硬实力,而且还凭借由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表现出来的“软实力”。这样,现在的美国一只手挥舞着超强的武力大棒,另一手打着美式的自由民主大旗,试图按自己的意愿来塑造世界,推选它的新帝国主义政策。不论冷战表现形式和特点有什么样的变化,美国发动冷战的初衷可谓“痴心不改”。(中国日报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孔寒冰)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