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南京湖水接连吞噬两青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06:09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张旭 通讯员 叶方龙

  前天中午,接近30℃的天气,仿佛让人们一下子就走进了夏天。而这一天对于南京六合区樊集中学17岁的中学生杨某来说,又是一个灾难的日子。午后,杨和另3名同学经过金牛湖畔时,他们欣然脱去衣服跳进湖里想畅游一番时,杨某突然失踪。当地村民、学校老师及民警、水库船工,自发赶来,在金牛湖上展开了一场生死大营救……遗憾的是,杨某年轻的
生命还是被湖水无情地吞噬。而此前,一大学生在南京紫霞湖游戏时不幸落难。连接落水事件再次给世人敲响警钟。

  现场:一堆衣服让母亲哭昏

  “有一名中学生游泳时掉进了金牛湖去了,现在生死未卜!”前天下午1点,一名男子急匆匆地拨通了本报热线电话。记者接报后立即驱车赶往位于六合金牛湖樊集花园电灌站旁事发现场,只见湖岸大堤上围满了千名当地村民,他们有的在不停地呼唤着落水孩子的名字,有的在暗自落泪。当地派出所民警也及时赶到了现场。在湖边,一名中年妇女正失声痛哭,由于悲伤过度几次昏晕倒在堤埂坡上,被几个女村民扶起,稍一回神,她又大哭着要往湖水里冲,几名村民只好抱着她躺在堤埂上。在堤埂一角,放着男孩衣裤和运动鞋,不远处还有一本初中的复习资料,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在呼唤着自己的小主人。在这堆衣服的旁边,三名男中学生蹲在湖边,一言不发,眼睛痴痴地望着湖中水面。一刘姓村民告诉记者,哭喊的妇女是失踪男孩的母亲,男孩姓杨,今年17岁,在附近樊集中学读初三,湖边三男孩是他的同学。

  回忆:4人游泳1人失踪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悲剧呢,一名当时也在这里游泳的学生李某向记者描述了那可怕的一幕。据他介绍,他们都是南京六合区樊集中学的学生。当天中午,他和杨某等四人吃过午饭相约一起去学校,在经过金牛湖时,见湖水清澈透明非常诱人,再加上天气太热,几个人一合计便脱了衣服相约下湖游泳,大约10分钟后,四人游到湖中一8平方米的小岛上小憩,他们在小岛上面闲聊了一会,便继续下湖游泳。5分钟后,李某和另两名同学又游回岛上休息,好半天他们才发现杨某没有上来,当时他们以为杨某在扎猛子,也就没有放在心上。几分钟过去了,他们左等右等还不见杨某浮出水面,几名同学开始有点紧张,一边大喊着一边准备下水寻找,就在这时,他们突然发现在小岛下面冒出一股浑水,并有一只手在水中划了一下,紧挨湖边巳经下水的同学赶紧伸手去拉,可等他俩的手伸向水下时,一个巨浪将杨某卷走,三名同学立即潜入湖底摸捞了一阵,但是什么也没摸到,“快救命啊,快救人啊!”他们一边继续在水里寻找,一边吩咐一名同学上岸,骑车到附近樊集派出所求救。

  打捞:溺水少年不治身亡

  正在值班的民警接报后,迅速赶到事发现场,组织搜寻,金牛湖管委会接到当地村民要求派艇救人的求救电话后,管委会负责人立即安排所属旅游公司两只水上游艇赶去救人。当负责人来到湖面时,发现仅有的两只游艇都已载客正在湖面上行驶着,立即用手机通知游艇司机让其迅速返回。两游艇上20名上海杭州游客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让司机将他们送上岸快去救人。记者在湖边看到,附近10多村庄村庄青壮劳力得知消息后,丢下农活,带着自家捕鱼用的网具赶来。樊集中学校领导接到报告,派出教师参加营救,经过现场勘查,在现场的民警和镇村干部决定由200多米长的渔网捕捞,派出百名村民沿湖边搜寻。记者在打捞现场看到,参加打捞搜寻的村民来有300多人,许多村民闻讯赶到后,争着上船到湖中心打捞,有10名妇女还义务帮助下湖打捞的村民看管车辆和衣物。有一个居住在附近的姓赵村民先后5次跑回家中取来打捞网具。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村民和过往行人、司机主动加入拉网营救行动,许多人裤脚来不及挽起,鞋子顾不上脱,跳入湖水中帮助拉绳拽网。附近渔民闻讯扛着自家的小舟船赶来,樊集卫生院闻讯也派出医护人员赶到做好救治准备,两个小时过去了,渔网拉了两个来回,仍未见人影,湖中和堤埂上的人焦急万分,只要有一丝希望决不放弃,现场指挥人员一面继续组织村民用鱼网向周边湖面水域延伸,扩大打捞范围,一面让村民回家取来钩鱼用的抛钩,用拉钩的简易方法进行打捞。

  下午4时,正在小岛上抛钩的村民小张突然发现手中鱼钩线顿了一下有点沉,急忙小心翼翼收线,收到岛岸边一看,正是小扬的尸体。

  邻居:杨某是听话的好孩子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杨某家境贫寒,父亲患病多年,花去医疗费数万元,全家举债为其治病,去年他父亲病情恶化,不幸去世。留下5万多元的债务,没想到,这个不幸的家庭一年时间不到又发生悲剧。据杨某的邻居介绍,杨某虽然家庭条件不怎么样,但是孩子非常听话,在他们这一块,提起他没有人不夸奖的。他长这么大,从来没有惹过事,在村里,谁有事需要帮忙,他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在学校里,他的成绩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他非常用功。在老师的眼里,绝对是一个好学生,每次学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比,他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在同学的眼里,他既是好伙伴又是好搭档。杨某的同学李某告诉记者,杨某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和哪个同学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即使有些摩擦,他总是一笑了之。他不但自己在学校里各方面都表现的好,而且同学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及时地站出来,同学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只要他知道了,他就主动去帮助他们,直到将同学之间的矛盾化解为止。

  调查:大学生殒命紫霞湖

  无独有偶,就在这场悲剧发生的前几天,南京紫霞湖也发生了同样的悲剧,一名19岁的大学生在游泳时不幸落难。

  当日下午2时许,记者得到消息后赶到湖边时,民警正在组织打捞。据了解,不幸溺亡的是南京某高校大一学生顾某,今年才19岁。顾某的老师和同学站在岸边,焦急地望着湖面。目击者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湖边人并不是很多,这名大学生是从东岸下水的,游了十几米远就开始在湖面上挣扎,好多人以为是故意戏水玩的。“等人沉下去了,听到一个女的大喊‘救命’,才知道出事了。”李先生告诉记者,“前后就分把钟的事,其他游泳者跳下去救,已经找不到人了!”

  记者在紫霞湖周围岸边看到,随处可见“禁止游泳”的标志牌。让人诧异的是,就在警方组织打捞死者时,仍然有不少市民在湖中畅游。“没有关系,只要不到深水,不会有事的。”其中一名泳客若无其事地说,“落水的大学生可能是游的太少了,没有什么经验。”

  “这里年年都出事,可就有人偏偏要来游,怎么禁止也没有用。”中山陵园一位工作人员说。据了解,由于湖水较深,而且湖底状况比较复杂,截至当天晚上6点半,打捞工作仍在进行中。

  数据:去年南京30人溺水身亡

  2004年6月27日下午,一名年仅10岁的男孩小明(化名)在花神湖玩水时,突然沉了下去。接警后赶到的110民警一到湖边,立即和市民一起,从小孩下水的湖边开始,向水深处逐步寻找。可半个小时过去了,人们也没有发现落水的孩子。第一批下水的人上来了,紧跟着,又一批市民和民警再次下水进行搜寻,可又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发现孩子。直到下午6:20左右,小孩的尸体才捞了上来。

  2004年7月5日,一名9岁男童在夫子庙桃叶渡秦淮河畔玩耍时,不慎掉入水中,经各方人员尽力打捞终于找到该男孩,但已身亡。

  据了解,去年夏天,南京共发生溺水事件数十起,30多人因此失去生命。这些死亡的“亲水者”有一半是学生。医护人员告诉记者,每年夏季都会发生中小学生溺水死亡悲剧,除了学生缺乏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外,学校也应有组织地对中小学生进行游泳基本技能培训,也应让他们掌握水下求生自救知识。家长也应对学生校园外安全监护负起责任。

  视点:学生意外死亡敲响警钟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亡,当我们又一次面对天降大祸给孩子的家人所带来的无限苦涩,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震憾再一次猛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我国0~17岁儿童意外死亡专项调查显示:在各种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一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1.1%。据推算,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少年每年因意外伤害引起的死亡人数竟有40万至50万之多。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我国有1.6万多名中小学生因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原因死亡,平均每天有一个班的学生因意外事故而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意外伤害,已经成为我国儿童和中小学生的第一杀手。他们的意外死亡,已被许多学者视之为当今最严重的社会、经济、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科技不断进步,社会环境、家庭环境都比原来复杂了许多,直接导致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杨某的死亡,充分说明我们很多的孩子缺乏辨别危险的意识和能力,缺乏在突发事件到来时自助、自护的应对措施。

  面对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呼吁安全教育和自助、自护教育的日常化,家长必须经常提醒、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哪些该为,哪些不该为。首先,学校和家长要尽可能地给孩子教授一些如何避免诸如“马路杀手”、“家庭杀手”伤害的常识、规则和技巧,同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要教会孩子自我救助和自我保护。当孩子面临伤害的时候,能否大声地喊“救命”,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孩子面临危机时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所措。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在日常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向孩子传递安全、自助、自护意识,帮助孩子掌握求生的技能。惟其如此,像小杨之死这样的悲剧才能少重演。

  《江南时报》 (2005年04月20日 第二十一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