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做大会展业的观念交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1日06:20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杨艳

  对南京会展场馆建设是否过热,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看法。政府认为,规划应有超前性,建设大型展馆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也是有必要的;有专家认为,过去,一提办会展就要政府打头,领导挂帅,财政出钱,而且不计成本,不论盈亏,在这种思想和体制下,是不把会展业做大做强的。

  政府部门:规划具有超前性

  从表面上看来,现在国展中心“吃不饱”是因为面积小不适应大型展会的要求,那么博览中心建成后就一定能让诸多大型展会“相上”南京,南京的会展经济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南京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规划都有超前性,建设大型展馆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是有必要的。目前长江三桥、过江隧道都在建设当中,而河西也定位于南京的城市副中心,会展中心作为一项公用设施是必不可少的。不可能等到几条过江隧道都打通,河西新城完全发展成熟以后再来造会展中心。而从目前河西的发展来看,一个高规格的会展中心建在河西新城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因为大型展馆对交通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十运之后,河西交通将是全南京最畅通的地方,道路的宽度和密度也都是最合理的。

  观点一:甘当上海会展“卫星城”

  南京与先进会展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发展战略,缺少会展品牌。目前,国内会展界把会展业的发展分为三大方阵。第一方阵:北京、上海和广州,因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地域优势,这三个城市无论是会展总数、会展规模还是会展效果都占了全国“半壁江山”,无人与之匹敌。第二方阵:深圳、大连、宁波、南京等其他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其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分量,会展业的发展热头比较迅猛。第三方阵是以温州、常州、义乌为代表的一批中小城市,其经济实力和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也不可小视。

  三五年前,南京会展业的发展在第二方阵中还是靠前的,特别是率先建成了单体面积在国内领先的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华商大会,这两件事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赢得会展界同行的一片赞扬声。但是随着各地对会展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投入的加大,特别是品牌战略和品牌会展在一些城市的相继实施和打响,南京的位次有所后移。

  中国贸促会南京市分会会长孙家兴认为,上海一年的会展经济收入高达1500亿,而南京的会展年收入只在百亿元左右。南京毗邻上海,能够有力地接受上海的辐射,有效地利用上海的会展资源。把南京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应该是南京会展业发展的明智选择。

  苏州、昆山都曾把自己定位为上海的“卫星城”,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王知风认为,南京无论是从地理位置、国际地位、经济发展上都没法和上海抗衡,想与上海争夺一些大型展览更是“自不量力”,不如在会展经济这方面,甘当上海的“卫星城”,把上海没地方办的、没时间办的、不屑于办的会展拉到南京来。

  借助国内外先进城市的资源,利用发达城市的经验,吸收有益于发展自己的营养,实现高位起跳,是打造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有效途径。孙家兴介绍说,2004年,南京市贸促会和上海贸促会签订了加强双方会展业全面合作的协议。根据协议,南京和上海可推荐企业参加由对方主办的会展,特别是南京可以借助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有利时机,主动搞好对接,争取部分会展放到南京举办,成为“世博会”的副主办地。

  观点二:依城市个性形成会展品牌

  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品牌是一个巨大的“磁场”,有无品牌是决定南京能否成功打造区域会展中心城市的关键。当然,打造品牌会展绝非一件易事,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和一蹴而就的浮躁心态。

  南京市贸促会与德国德中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去年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力争在2005年引进一个德国的品牌会展来南京举办,通过此举,不仅可以学到国外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而且可以有效地提升南京会展业的影响,扩大南京的声誉。

  目前国内已经初步涌现出一批具有知名品牌的展览企业或会展,如北京国际会展中心、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大连星海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北京国际汽车展、深圳高交会等,南京完全可以从这些品牌企业或者会展上借鉴成功经验。

  现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展览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南京市会展办有关人士表示,从长远看,发展本地会展经济,必须面向国际,形成品牌。世界著名的展览城市,无一不是如此:提到德国的汉诺威,人们就知道这座城市里有电信技术、机械和设备工程等行业的著名展览会;被称为“展览之都”的法国巴黎,时装、化妆品等展览在世界有名,且始终领导世界潮流;而香港是以珠宝、皮草、玩具等展览著称。不难看出,一个城市展览业的品牌与其本身的经济及产业发展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要大力发会展展经济,必须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方向,树立会展业的城市品牌。而一种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与国际大型会展合作,着意培育大型的主题会展或知名国际会展。

  观点三:政府不再“出头”只管“幕后”

  会展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打造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首先就要学会运用市场的手段进行会展业运作。

  孙家兴曾经专门写过此类学术文章。他认为,过去,一提办会展就要政府打头,领导挂帅,财政出钱,而且不计成本,不论赢亏,在这种思想和体制下,是不可能把会展业做大做强的。因此,必须摒弃“官办”会展的观念,不能再由政府出面包办会展的全过程。而应当由企业依据市场规律自己选择会展题材,自己决定运作方式,自行决定投资规模,承担市场风险,自主进行经营管理,政府则把重点放在政策法规的建立、市场秩序的维护、会展设施的建设等宏观管理上来,这样才能有利于会展环境的建设,有利于充分调动会展企业的积极性。

  一个可贵的范例就在眼前:香港作为世界著名的展览城市,政府仍十分重视加强展览业的对外整体宣传推广,每年从报关税中提取2%作为对外整体宣传推广费用。香港的做法值得借鉴,政府可从财政收入中挤出一定的费用作为这方面的开支。在宣传推广中,如可把全市的主要会展计划提前向国际知名展览行业协会或公司进行推广,从而为形成会展业城市品牌打下坚实基础。

  令人欣慰的是,南京市政府已经初步有了“统筹”会展经济的意识。今年,市政府将运用市场的方法引导企业有序竞争、规范经营,提升南京会展质量。市政府下设的会展办公室将对所有办展企业提高门槛。其中重要一点为,今后同一展馆3个月内不得举办同一类展览,避免低水平的恶性竞争。此外,会展办还将对办展企业进行事先考察,如企业无实力办展将不予同意;工商局在企业注册申请时将进行把关。

  在加强管理和扶持的同时,南京的“会展经济规划”也在制定当中。据了解,南京市会展办与南京大学商学院联合起草的《南京会展发展纲要》正在论证编制中,预计年内将完成并公布,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南京会展经济提出具体的硬件、软件建设规划,指出发展的明确方向。另外会展政策也将进一步完善,以保证会展的质量与数量同步发展。

  《江南时报》 (2005年04月21日 第十九版)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