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报专题 > 正文

特兰斯德尼斯特:鲜为人知的国际军火走私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2日11:55 世界报

  “特兰斯德尼斯特”是个地下军火大黑市

  前苏联瓦解后,一些原加盟共和国内部的民族矛盾表面化了,摩尔多瓦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小国内出现了一些更小的“自治国”,有些还拥有自己的军队、警察;一些武装人员设法得到了不少武器,其中大量被隐藏在一个东邻乌克兰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它名为“特兰斯德尼斯特”,面积同美国罗德岛差不多,被当地分裂分子自称为“特兰斯德尼斯特·摩尔
多瓦共和国”。虽然世界没有任何国家承认它,但它却拥有大量旧的、新的、改装过的待售武器(苏军撤退时,在该地的碉堡、地下室里,遗留下5万吨炮弹、地雷、火箭,起码够塞满2500辆集装箱运输车),成了一个危险的军火走私集散地,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大量黑市军火商。

  事实上近年来,从那里流出的走私常规武器,早已从该地区“蒂拉斯波尔市”,源源不断经黑海流向各处,在中非、高加索等冲突地区畅销;如今,不少国家政府与反恐专家们担心,一些非常规武器也有可能通过同一渠道,流到恐怖分子手中。

  这个“共和国”本身是一个“灰色区域”,虽然它有军队、警察,有边防卫队,对入境旅游者也收特别费用并要求出示护照;但是据居住在该地的外国官员称,这些仅是做个样子,为了掩盖当地特殊利益集团的活动。该地区的贸易与海关都由谢里夫财团控制,该财团与当地高级官员与权势人物都有联系,它监管着各种货物由蒂拉斯波尔机场出发,用卡车运往摩尔多瓦及乌克兰各地,或经铁路、水路运到黑海奥德萨港。摩尔多瓦官员们指出,运输过程中,各种黑社会犯罪集团、恐怖分子混杂其中,夹带违法物品包括武器。这些“黑货”都经过伪装,海关人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威廉·帕特是美国蒙特莱国际研究学院负责人,他指出:“这个地方,非法买主与卖主互相勾结,是当今重要的武器黑市中转站,‘黑货’中也可能包括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该“共和国”的居民中,有好多是领养老金者,包括不少前苏联退伍老兵,因为这里气候比较温和。但是更重要的居民则是蒂拉斯波尔市电器厂工人,它表面上生产电器,但实际上生产大量手枪、机关枪等利润很高的武器。事实上,在前苏联时期,该地区就是一个武器生产中心,如今它共拥有6个生产机枪、火箭的分工厂。它们生产的“格拉德”与“都加”,是一次能发射多枚火箭的发射器;它们生产的反坦克地雷、火箭驱动手榴弹以及多种小型武器也很出名。虽然该“共和国”拥有5000士兵,但实际上兵工厂里生产的武器主要供外销,然后把所得外汇用于购买居民所需物品;因此,生产与走私武器,便成了它的“经济与军事政策”核心因素。

  当然,摩尔多瓦的军火大黑市决不止于“特兰斯德尼斯特”一处,就在它的南方,有一片说突厥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名为“加高兹”,那里也有一些人打着“加高兹运动”的旗号,想搞“独立”。去年,摩尔多瓦警方曾在该运动领导人家中地下室里,搜查出了几箱手枪、步枪以及其他轻型武器;最后查实,原来这些武器都是冒牌制作的“美国武器”,试图非法出售给地下军火商的。该地区与“特兰斯德尼斯特”出口的武器,一直远销到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刚果、科特迪瓦等地,供各地对立武装打内战之用。

  科尔巴斯纳是最大的军火交易地

  “特兰斯德尼斯特”最大的军火仓库与交易地,坐落在北方小镇科尔巴斯纳附近,它原是前苏联红军黑海军区的军火库;上世纪90年代初,原苏联解体后,这里开始形成非法军火交易中心,武器库存量激增,目前,这里储存的各种军火总量达到5万吨以上,其中包括有相当多的肩扛式地对空导弹。“特兰斯德尼斯特·摩尔多瓦共和国”不仅从该军火库赚到了大量的钱,而且还曾凭它于1992年与摩尔多瓦打过一仗,并一直以它作为要求“独立”或起码“自治”的资本。摩尔多瓦从来没有承认过它,所以在双方“边境”的自己这一边,也从来不设边防军与关卡,因此进出“特兰斯德尼斯特”的军火走私分子来去十分方便。他们混在每天几百辆的汽车、卡车里,通过“蒂拉斯波尔·奇西诺”公路进入摩尔多瓦,从各个黑市买到武器后,通过铁路或公路向东抵达奥德萨。

  摩尔多瓦官员无奈地说:“‘特兰斯德尼斯特’就像癌,不断扩散,但是我们却无能为力。我敢肯定,每天从主干公路进入我们国境的数百卡车中,起码有几辆在分支公路上消失了,而它们正是装运着军火。”去年摩尔多瓦警方在“特兰斯德尼斯特”附近截获的一辆大卡车中,就发现了俄罗斯制肩扛式对空导弹,以及其他炸药与雷管,驾驶员正是“特兰斯德尼斯特”的士兵;就在同一天,他们还逮捕了“特兰斯德尼斯特”“内务部”的1名官员,后者驾驶的一辆汽车上,有着3枚原苏制“伊格拉”地对空火箭,同美国制“刺人者”导弹有点相似。

  最大危险是“阿拉赞”

  摩尔多瓦知名人士卢里耶·罗斯卡指出:“这些案件都证明,科尔巴斯纳是一个大黑洞,只要肯出高价,火箭、导弹,很危险的武器都可以从那里买到。”最危险之一便是“阿拉赞”,它是一种3英尺小型细长火箭,原苏联时代曾用它来控制气象驱散冰雹。苏联解体后,有不少“阿拉赞”留在了各共和国及东欧国家;随着某些国家内民族冲突的升级,“阿拉赞”便同另外一种稍大的“阿兰”火箭一道,转成了军用。它们中至少已有50多箱,被反政府游击队或政府军使用过,而且常常被用来射向无辜平民目标,甚至人口密集的市镇中心。在格鲁吉亚与亚美尼亚,它们被当作“地对地导弹”使用得最多;最新国际专家调查报告指出,它们还常常被用作心理战或恐怖主义武器。军事记录表明,它们中至少有38枚已被改造成可以携带放射性弹头,成为“地对地脏弹”。更令人担心的是,据专家与官员称,目前它们已经失踪了。

  至于“特兰斯德尼斯特”,前苏联时代军火库清单里就记载着,该地区至少有着3批“阿拉赞”;早在1992年,就有地下军火商企图从那里偷运一箱“阿拉赞” 出境。1992年5月24日,当2名摩尔多瓦警察发现,有人试图把“阿拉赞”卖给“加高兹”武装人员,并上前阻止时,被打死了;事后查明,该箱“阿拉赞”的来源地正是“特兰斯德尼斯特”。

  然而,存在着携带核幅射物质弹头的“阿拉赞”这一事实,却是2年前才被发现的;原来,摩尔多瓦首都基希纳乌的一个研究机构“政策研究学院”设法获得了若干份记录这个事实的绝密文件。这些文件都是1994年的官方文件,是由1个名叫V·基里夫的“特兰斯德尼斯特”军官亲笔写的,他在一系列信件中表达了对带有放射性物质的“阿拉赞”的担忧。其中有1份文件具体描述了38枚携带核幅射物质弹头的“阿拉赞”的情况,并说明已有24枚连接上了火箭即可以发射使用了。在另外2份文件中,这位军官请求得到技术帮助,以处理这类火箭的储存与核幅射危险问题;他指出,接触过这些火箭的士兵们穿的制服,已经沾上了大量放射性物质,以至不得不被焚烧处理掉。后来,一些摩尔多瓦的官员与美国情报人员也证实了上述情况。本报专稿 冯家明

  相关专题:世界报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