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唐诗王国异乡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6日15:1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向中国读者表明:中国诗歌的爱好者遍于全世界。”宇文所安在自己的书中这样写道。

  近几十年来,海外汉学成就辉煌,杰出学者及论著有如星罗棋布。宇文所安可以说是唐诗研究领域首屈一指的美国汉学家。

  与唐诗相恋

  宇文所安本名斯蒂芬·欧文。1946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长于美国南方小城。1959年移居北方大城市巴尔的摩。

  宇文所安从小就对诗歌感兴趣。少时,他居住在阿肯色州,那里公共图书馆内藏书不多。14岁那年,宇文所安来到巴尔的摩市后,才得以尽情阅读。他每星期都会去市立图书馆浏览他能找到的所有文学书籍,并沉湎于诗歌阅读。

  在巴尔的摩市立图书馆,宇文所安第一次接触到中文诗,并迅速与其相恋,至今犹然。有些中国人可能会对一个外国人也能理解中国古典文学感到不适,他们会问:“西方人怎能理解中国古诗?”对于这个问题,宇文所安最喜欢用一个反问回答:“你觉得你能理解《堂·吉诃德》或莎士比亚吗?”

  宇文所安认为,文学传统就好像神话里的宝盒:你把其中宝藏给予越多的人,你就会同时拥有更多别人的宝藏。但是,假如你想把这个宝盒锁起来,说“是我一个人的!”那么,它就只是一个空盒。
唐诗王国异乡人(图)
图:宇文所安与田晓菲

  以诗歌为生

  1972年,宇文所安获得耶鲁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随即执教耶鲁大学。20年后宇文所安应聘哈佛,任教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现为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特级教授。有著作数本,论文多篇。他的作品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迄今有《初唐诗》、《盛唐诗》、《追忆》、《迷楼》以及最近的《中国文论》和《他山的石头记》等。

  宇文所安性乐烟酒,心好诗歌,喜俳谐。宇文所安的父亲曾担心他以中国诗为职业,无法谋生。宇文所安曾自嘲说,自己后来竟能够自食其力,“实属侥幸”。

  宇文所安写作功底颇深,虽然许多见解基于个人感受,但读来的确令人感到新鲜。他把文学作品当作一种自身独立的客观物来欣赏,而不是社会或历史附庸物来分析。他的看法多是基于个人的感受,然后以历史资料和其他作品来佐证。

  至于“中国特色”,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那恐怕是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而对于欧美读者来说,中国古典诗歌则需要一位代言人。而宇文所安似乎认为自己对这项使命义不容辞。宇文所安主张一名诗人应从多方面吸收营养,无论是从本国文化传统,还是从别国文化传统。

  宇文的书评不乏独到见地,譬如他指出国际认可已成为当代诗坛的一种重要资本。对国际声誉的追求潜存在诗人、评论家、汉学家等跨国界领域中。

  不过,不仅仅是对中国古典诗歌有兴趣,宇文所安一直都在阅读大量其他诗歌,包括现代和古典。他说,他的个人兴趣其实很均衡,但主要兴趣是“诗”,无论国家与年代。

  宇文所安认为,现代汉诗体现了双重不足:它一方面比不上中国古典诗,一方面又比不上欧美诗。失了根的现代汉诗注定只能模仿西方原本,变成不中不西的膺品。宇文所安随即提出疑问:“这到底是中国文学,还是以中文作为起点的文学?”对他而言,答案当然是后者。

  与诗人成婚

  宇文所安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该系有一位中国来的女诗人、女作家,名叫田晓菲。她就是宇文所安的妻子。田晓菲在哈佛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期间,宇文所安曾是她的导师。谈起他们的恋爱故事,田晓菲曾认真地告诉她的北京大学校友说:“首先要澄清的是,在做学生的时候,我和宇文所安是严格的师生关系。一直到我毕业离开学校后,我们开始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谈论各种话题,尤其是和文学有关的问题。”

  在经历了不同的人生历程之后,宇文所安与田晓菲终于结为百年之好。田晓菲曾快乐地告诉他人:“我们都觉得自己都找到了真正的知音,我们有共同兴趣,这真的是一种缘分。”而对于这桩婚事,宇文所安曾风趣地补充说:“唯一不同的是,我喜欢唐朝,她喜欢南朝,不过,我们都很喜欢诗。”

  宇文所安与妻子工作时都非常投入。在他们家中,宇文所安与田晓菲一人一间书房。田晓菲解释说:“如果我们同在一间书房工作,就会不由自主地谈话,以至于无法专心工作。我们每天都工作10至12个小时,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会觉得这一天很浪费。”

  宇文所安夫妇甚为重视学习与积累。宇文所安的父亲是一位物理学家,常告诫他,“聪明不值钱”。父亲常说:“聪明的人很多,但最终能用聪明创造成就的人很少。”这种观点激励宇文所安不断勤奋工作,同时这也成为他与田晓菲的共识。田晓菲说:“研究古典文学,才情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每天10个小时的积累,才情就没有什么用处。”

  人们时常会疑问跨文化婚姻是否有文化交流问题,作为“局内人”,田晓菲说:“我觉得文化差异是有的,但我从来不觉得他是外国人,或自己是中国人。他只觉得我就是田晓菲,我觉得他就是宇文所安,一个人不是一个国家的代表。”田晓菲认为,只要两个人相互适应就好。她说,目前两人的生活方式很难概括为中式或者西式。

  宇文所安笑谈自己与妻子是“跨国公民”。不过宇文所安还是透露了一个小秘密———他更喜欢吃中国菜,并且很得意自己的拿手好菜:蒜头鸡翅。

  ·吉立·(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之一:作家田晓菲

  笔名宇文秋水。1971年生人。5岁习古诗,少年时期,古今中外,阅读颇丰。1985年,田晓菲曾以与天俱来的才情与聪慧,经过北京大学英语系、心理学系、中文系面试,特招进入北大英语系。而当时仅有13岁的田晓菲,已出版两本诗集。

  从北大毕业后,田晓菲远赴大洋彼岸求学。1991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柯盖特大学、康奈尔大学教书。

  2000年,田晓菲受聘于哈佛大学东亚系执教至今。她曾有小说、散文、文学评论、诗集等作品发表及出版;此后又有译作《后现代主义与通俗文化》、《他山的石头记:宇文所安自选集》等。秋水堂是田晓菲在波士顿居所书斋之名。

  之二:费正清与列文森

  近几十年来,海外汉学成就辉煌,杰出学者及论著有如星罗棋布。除宇文所安外,费正清与列文森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位。

  费正清(JognKingFairbank)是世界上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中国研读、旅行、教学。1955-1973年,费正清担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并担任哈佛的希根森历史讲座教席。直至1991年逝世前,费正清始终领导着美国的中国问题学术研究。当今美国诸多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皆出于其门下。在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前夕,两国高层领导人案头摆放的就是他的《美国与中国》,这正是费正清的主要著作之一。

  列文森(JosephR.Levenson)是著名的“中国研究”专家。1920年生于波士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应征入伍,1946年回到哈佛继续读书,1949年获博士学位。1938年开始与费正清合作,并成为“哈佛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梁启超与近代中国思想》等。由于视野宽阔、慧思独运,列文森被称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吉立·

  (紫/编制)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