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感思:科技铸就和平利剑(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08:08 解放军报

  二战前后,大批新型弹药出现在战场上。水雷家族中新添了德军的磁性水雷和声响水雷等;地雷家族中增添了反坦克履带地雷等。反坦克车底地雷还可以使用直升机空投、火炮发射、专用地雷投掷器等多种手段布设;航空炸弹家族中增添了高爆弹、燃烧弹和集束炸弹等;鱼雷家族中增添了轻型反潜鱼雷与自导鱼雷、被动式自导鱼雷与电动鱼雷等;反坦克方面,延期引信的设计和聚能装药爆炸原理的发明,使反装甲弹或混凝土侵彻弹出现;火箭弹、空地导弹和V系列导弹等都是弹药技术水平的典型展示;近炸引信研制成功被专家认为在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20世纪战争的进程。近炸引信在接近目标时,靠对目标的感应引爆传爆系统使弹药起爆。美国人设计制造了第一个装有小型雷达装置的雷达近炸引信,被用来对付入侵英国领空的德国飞机,产生了不菲的战果。

  二战以来,火箭技术、核装药、制导技术的应用及其结合,是现代弹药技术中最重大的发展。现今,弹药正朝着智能、远程、多功能以及子母式方向发展,子弹药也朝着陆海空三军武器通用以及智能、远程的方向发展。各类精确制导子弹药将装备部队。新概念武器将逐步出现,如电磁脉冲弹、强冲击波弹、粒子束武器、激光武器、微波束武器、次声波武器、智能武器、气象武器、网络战武器和基因武器等。

  雷达技术 擦亮战场“千里眼”

  在1940年夏天的“不列颠战役”中,德军曾出动2600多架轰炸机和歼击机,大规模空袭英国本土。但不论是白天入侵还是夜间偷袭,德军飞机总是遭到重创。原来,英国建立了一个包括侦察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飞机截击雷达、高炮控制雷达和探照灯雷达等20多个地面雷达站组成的“本土链”雷达网,每当德军飞机飞到离英国海岸100多公里时,就被该雷达网发现,并迅速引导英国歼击机到最佳截击阵位拦截。经过两周空战,在数量上占优势的德军就损失了600多架飞机。

  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它是利用电磁波对障碍物的反射特性发现目标的一种电子装备。通常由收发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显示器组成。雷达能在黑暗和烟雾中发现远距离的目标,为己方提供情报并在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控制火力射击。曾有人作过统计,在二战初期,高炮击落一架飞机要消耗5000发炮弹。到二战末期,尽管飞机性能已大为提高,但用雷达控制高射炮进行射击,击落一架飞机平均只需50发炮弹。

  二战期间,在对海、空警戒,以及炮瞄和引导拦截敌机等军事需求的牵引下,雷达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使战后雷达在应用方面以惊人的速度扩展。20世纪40~50年代,雷达不仅能在防空警戒中实现对目标三维数据的精确探测,而且还能对卫星和远程弹道导弹的测量和制导实施远距离精密测量和连续跟踪;60年代末,雷达已从只能探测目标存在与否,发展到能精确测定目标空间位置;从只能在无杂波环境中发现目标,发展到可在较严重的自然杂波和人为干扰环境中发现目标,雷达成像已能得到接近光学摄影水平的高分辨率地图;70年代,在合成孔径雷达、相控阵雷达、脉冲多普勒雷达等主要雷达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80年代,雷达不仅提高了对目标的分辨能力,并从一般的分辨功能发展到对离散小目标,诸如导弹弹头、碎片、箔条、鸟群、坦克群等目标的识别和分类、对分布大目标(大地、海洋)内涵信息的识别,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杂波抑制、抗干扰、电子对抗和自适应能力;90年代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脉冲多普勒技术和电视、红外、激光等光电技术的发展,新一代军用雷达的探测距离、探测精度、跟踪精度、目标容量和分辨能力等都有了质的提高。更为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还能将目标成像,为指挥员提供精确直观的目标信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体制、新类型的雷达会不断涌现,将进一步提高指挥效能和军队的联合作战能力。

  航母技术 铸造“海上巨无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英格索尔海军上将,建立了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猎潜群为大西洋运输船队进行护航。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航母猎潜群共击沉15艘德国潜艇,而己方只损失了3架舰载机。至此,盟军以航母为核心构建起移动式水下、水面、空中立体护航与猎潜网,终于找到了对付“狼群”战术的法宝,最终赢得了大西洋海战的胜利。

  航母猎潜群凭借其舰载机的远距离侦察能力可以尽早发现潜艇,在潜艇武器有效射程以外实施远距离空中打击;当潜艇进入航母舰队舰炮火力有效射程范围内,还将受到来自海、空两方面更强大的火力打击。加之航母舰载机飞行速度远大于潜艇航行速度,因而有利于对潜艇实施追击,被发现或击伤的潜艇很难从舰载机的追击中全身而退。

  航母并非二战时期的产物。1910至1911年,美国已经实现了在木质军舰甲板上起降飞机。1912年,英国率先把水上飞机搬上舰船拥有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舰母。1923年,英国生产出第一艘可起降陆基飞机、具有舰岛式结构的第一代现代航母“竞技神”号,标志着现代航母的诞生。从1923年至1939年,美、英、日三国海军共建造和改建各型航母26艘。

  以航母为核心的海、空一体航母舰队战术,不仅成为海上力量决战的主要样式,而且以航母为核心的舰载机对岸空中支援作战,也成为陆上作战的有力保障,航母逐步取代战列舰开启了“海上航母霸主”时代。二战结束时,美英两国共拥有各型航母142艘。这些建于二战中的航母,充分吸收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引入和装备了大量的雷达、通信、水声设备,增强了航母探测能力,自身还加装有大量的对空防御武器,并普遍安装有弹射、阻拦设备,提高了舰载机起降率和安全性。

  二战后,美、英两国海军航空母舰多数退役,少数进行现代化改装,并着手集中研制新型航空母舰和舰载机。自20世纪50年代起,航母普遍采用斜角飞行甲板、大功率蒸汽弹射器,舷侧起降机、新型助降系统和拦阻装置等,装备了舰空导弹、防空火炮、反潜武器,以及先进的探测、通信、导航和指挥自动化系统;60年代,出现了核动力航空母舰;70年代,出现搭载垂直短距起降飞机的中、小型航空母舰和多用途航空母舰;80年代,主要是发展多用途航空母舰;90年代以后,着力实现航母信息化集成建设。21世纪以来,航母的发展强调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联合作战力量体系之中,不仅要求实现航母战斗群内部的信息集成,更强调与其他军种作战力量的信息集成。同时,舰载机也向着多机种信息化集成方向发展,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反潜机、加油机等支援机种比例逐年增加,使舰载机整体编队的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声纳技术 探测水中目标

  1943年5月,大西洋争夺战进入决战阶段。5月11日下午,“赫斯佩鲁斯”号驱逐舰上的盟军护航队司令唐纳初·麦金太尔海军上校警觉地眺望着前方波涛汹涌的洋面。突然,声纳军士考斯特报告:“右后舷发现一艘敌潜艇正急速下潜。”麦金太尔立即命令驱逐舰全速扑向敌艇,15秒钟后,第一波次深水炸弹被投入水中。与此同时,水下的“U-223”号潜艇为了甩掉英舰声纳的搜捕,采取低速行驶。然而,这并没有逃脱声纳的追踪,随着“哒-哒-哒”潜艇反射波在声纳器中回响,麦金太尔很快就捕捉到潜艇的准确方位,一声令下,第二波次深水炸弹又被投下去。一连串的爆炸发生了,“U-223”号潜艇被迫浮出水面,以失败告终。这场海战短暂的片断,反映了声纳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潜战中的重要作用。

  1490年,意大利著名画家和发明家达·芬奇曾记述了“把两端开口的长管插入水中听测远处航船”的方法,这是声纳技术的最早雏形。声纳技术的起源虽然历史悠久,但“声纳”一词却是在二战中出现。顾名思义,声纳是一种利用声波探测水中物体,进行水声通信、导航和水中武器制导的电子设备。

  在二战欧洲战场,为争夺对大西洋的控制权,同盟国和轴心国都大力发展水下攻击和反潜能力。声纳技术作为导航和探测水下舰艇活动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国舰艇装备中,随后又相继出现了航空声纳和海岸声纳。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欧洲战场被击沉的潜艇中有60%是通过声纳技术发现的。

  二战之后,随着潜艇技术性能的迅速发展,下潜深、航速快、攻击力强、噪声小的核动力潜艇出现,对声纳技术提出严峻挑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新材料和探测等高新技术在声纳装备中的应用,较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声纳技术已经显露出探测距离远、定位精度高、搜索速度快、监视目标多、敌我性质识别准、自动化处理能力强的特点。当今,声纳技术进一步呈现出低频化、精确化、主动化、多样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火箭炮技术 让“战争之神”更神

  1941年7月14日,一列德军军列正向奥尔沙城铁路枢纽站开来。突然,远处几十条“火龙”腾空而起,呼啸着扑向车站。随着一连串的爆炸,军列硝烟四起,德军伤亡惨重。这就是苏军新式武器BM-8火箭炮连的第一次齐射,仅用了10秒钟,就宣告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炮兵,以其强大的火力在战争史上赢得了“战争之神”的美誉。二战中,作为炮兵家族新成员的火箭炮,以其更强大的火力和出色的表现,成为炮兵行列的突出代表。

  BM-8火箭炮,又称“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研制的。二战初期,为了对付德军可能的侵略,苏军决定研制一种杀伤力较大的新式兵器,对敌人实施密集突击。1939年研制成功第一门火箭炮样品,随后经过改进,开始少量装备部队。“喀秋莎”火箭炮采用电打火,点燃后,火箭弹沿滑轨向前滑行一段距离,赋予火箭弹确定的射击方向,以准确命中目标。这种口径为132毫米的火箭炮有8条发射轨道可挂16发火箭弹,一次齐射具有极大的杀伤破坏力。由于其射击效率高,齐射声音独特,炮弹爆炸后的杀伤力和震撼力远比当时的其他火炮大得多。此外,针对火箭炮发射时容易暴露目标的弱点,苏军将火箭炮安装在卡车上,以便迅速转移。

  从苏军组建第一个火箭炮兵连起,到二战结束,火箭炮在战场上发挥了巨大威力。1943年1月10日,苏军的一个火箭炮兵师对斯大林格勒郊区被围的德军集团实施攻击,一次齐射便歼灭了德军坦克35辆、炮兵连近80个、汽车250多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