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布莱尔生日收到大礼 英国大选工党三连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7日09:23 都市快报

  5月6日是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的52岁生日,他在这一天收到一份大礼:工党在5日的英国大选中获胜,布莱尔也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

  创造连胜纪录

  在2001年英国大选中,工党大获全胜,赢得了659个议席中的413席,在议会中占有16
1个席位(超过半数)的绝对优势。今年,由于选区的调整,英国议会的总席位减少到646个。

  截至当地时间6日14时(北京时间6日22时),在已公布的627个议席中,工党占据355席,已超过赢得大选所必需的324席。这使工党首次在大选中赢得三连胜,布莱尔也成为第一位连续三届入主唐宁街10号的工党领导人。

  “我们应该为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因为我们可以再次领导这个国家。”从家乡塞奇菲尔德返回伦敦的布莱尔对欢呼的支持者发表讲话时说。

  此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英国历史上,只有保守党领导人撒切尔夫人获得三连胜的骄人成绩。工党领导人哈罗德·威尔逊虽然先后在1964年、1966和1976四次(其中1976年两次)赢得大选,但在1970年的大选中输给了希思领导的保守党。

  工党虽胜犹败

  不过,工党的这次“历史性胜利”却大打折扣,因为工党在新一届议会中拥有的绝对优势将大幅削弱,有可能仅为2001年大选后的161席的一半左右。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威廉·琼斯说,根据英国的议会制度,如果执政党在议会中的优势低于100席,政府将面临许多难题,很多政策将因在议会遭到反对党阻击而流产;如果优势低于50席,那将带来“可怕的困难”,政府随时可能因为议会的不信任投票而解散。

  正因如此,再次获胜对布莱尔来说可谓五味杂陈。“显然,英国民众希望工党继续执政,但是优势减弱了,”布莱尔6日说,“我知道伊拉克问题让我们的国家出现分歧,我们希望能再次团结起来,共同面向未来。”

  失败也算胜利

  除了其他小党派和独立候选人瓜分的13席外,英国的两大在野党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在这次大选中已分别赢得197席和62席,和上届议会中的166席和52席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这样的结果可称“胜利的失败”。

  保守党领袖霍华德6日在承认失败并祝贺工党赢得大选的同时,也发出了“宣战檄文”:“这次选举表明我们在东山再起的过程中迈出了一大步,我已经告诉布莱尔先生,我们将在下届议会中建立一个强大的反对党。”

  分析人士指出,保守党虽然利用伊拉克问题大做文章,赢得了部分选票,但因自身存在许多问题,所以仍不是工党的对手。

  保守党同样支持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和工党相比可谓“五十步笑百步”;保守党的经济政策有抄袭工党之嫌,而工党执政期间的经济成绩有目共睹;保守党在教育和移民等社会问题上的立场仍相对保守,无法吸引选民;此外,霍华德的个人魅力不足,尤其是在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方面,与布莱尔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几位特殊配角

  在这次英国大选中,有几位候选人的成败尤值一提。

  阵亡士兵之父雷吉·基斯基斯的儿子是一名驻伊拉克的英军士兵,在21岁生日前夕阵亡。媒体披露了有关布莱尔政府支持伊战的一系列丑闻后,基斯感到儿子死得冤枉,于是决定代表阵亡英军士兵的家属,在布莱尔的选区塞奇菲尔德竞选议员,挑战首相。

  最后,基斯赢得4254张选票,是布莱尔得票数的1/6。失利虽在意料之中,但基斯说:“参加这次选举对我来说非常困难,但为了儿子,我仍要这么做。希望布莱尔能吸取教训,为英军士兵和他们的家属真正做些什么。”

  工党“叛徒”乔治·加洛韦加洛韦曾是工党内坚定的反战议员,强烈批评布莱尔政府参加伊战,并公开呼吁英军士兵拒绝前往伊拉克参战。布莱尔忍无可忍,将加洛韦开除出党。此次大选中,加洛韦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在伦敦东部的一个选区击败了工党候选人,再次当选议员。

  加洛韦获胜后对支持者发表讲话说:“布莱尔先生,这是因为伊拉克。你和新工党今晚遭受的所有失败都是因为伊拉克。你杀死的所有人,你撒的所有谎,都回来报复你。工党现在的最佳选择就是在明天将你除名。”

  约翰逊父子作家斯坦利·约翰逊和儿子鲍里斯·约翰逊(《旁观者》周刊主编)都以保守党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希望能成为下届议会中的“父子议员”。结果,儿子如愿以偿,父亲却输给了自由民主党候选人。(新华社供都市快报特稿)

  (都市快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