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2700万生灵涂炭能否避免?60年性格命运能否延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8日22:04 华夏时报

  问题一

  俄罗斯人的性格对卫国战争的胜利产生什么影响?

  卫国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有多方面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提供的强大物质基础,以斯大林为首的领导层的坚强意志和卓越领导,苏联人民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苏联军
队强大的作战能力,等等,都是战争取胜的重要因素。而俄罗斯人吃苦耐劳、不肯服输、不屈不挠、桀骜不驯、剽悍尚武的民族性格,无疑在其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意、芬、匈等法西斯爪牙也随之对苏开战。当时,德国已控制了欧洲14个国家的人力和物力,在军队数量、作战经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明显优势,所以战争爆发后攻势咄咄逼人牞前锋部队一度推进到距离莫斯科城只有20-30英里的地方。但是,苏联军民并没有因此而怯战或投降,而是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抵抗斗争中去。这一点,可以用苏联红军创造的一个战法加以证实。当红军飞机在受到重创或燃料用尽时,英勇的飞行员宁死不愿当俘虏,于是驾机撞击敌机,与敌人同归于尽。据统计,仅卫国战争爆发的第一天,苏联红军飞行员就进行了14次这样的空中撞击。问题二

  如果现在再遇到这样的战争,俄罗斯人还会像以前一样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吗?

  这一点我毫不怀疑。今天的俄罗斯虽然与前苏联不可同日而语,但俄罗斯人忠于国家、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怀,不甘屈辱、抵御外敌的民族精神并没有改变。虽然现在俄罗斯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特别是车臣分裂活动非常严重,但从总体上讲,这个国家在面对强敌的入侵时,绝对会像60年前那样同仇敌忾、奋战到底。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

  作战时间:1941.9.30-1942.4.20作战地点:苏联莫斯科城及其附近地域参战兵力:苏军总兵力为15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群,共125万人、坦克990辆、火炮7600门、飞机667架。德军总兵力为76个师又2个旅,约180万人、坦克1700辆、火炮1.4万余门。

  主要指挥官:苏军:朱可夫德军:哈尔德、博克战争结果:苏军经过艰苦奋战,粉碎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向西推进了100-350公里,解放了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梁赞州以及斯摩棱斯克州和奥廖尔州部分地区,但未完全实现围歼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企图。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遭到重大失败,损失官兵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汽车1.5万余辆。苏军的这一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改善了苏军的战略态势,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为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基础。

  斯大林格勒会战

  作战时间:1942.7-1943.2作战地点:苏联斯大林格勒城参战兵力:双方分别陆续投入近200万人,参战总兵力300余万人。

  主要指挥官:苏军:朱可夫、叶廖缅科、华西列夫斯基德军:保卢斯、曼施坦因战争结果:德方遭到彻底失败,共损失32个师又3个旅,另有16个师损失50%至70%的人员,总计伤亡和被俘达150万人,同时损失3000多架战斗机和运输机、3500辆坦克和强击炮、1.2万多门各种大炮、7.5万多辆汽车。苏军总共损失113万人。

  柏林战役

  作战时间:1945.4.16-5.8作战地点:法西斯德国首都柏林参战兵力:苏军参战兵力总计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人、火炮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德军用于防守柏林的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以及其他许多独立兵团,共约100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04万门、坦克和强迫击炮1500余辆、作战飞机3300架;此外,还有陆军总预备队8个师,以及柏林市内国民突击队200多个营。

  主要指挥官:苏军:朱可夫、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德军:凯特尔、舍尔纳战争结果:此役,苏军消灭德军70个步兵师、2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俘虏德军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和迫击炮1.1万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损失304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和迫击炮1220门、飞机527架。(来源:华夏时报)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