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反思篇:60年后,世界局势新趋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09日13:36 金羊网-新快报

  60年前的那场战争,是在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支配下,由法西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所发动,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一场全球性侵略战争,同时也是包含着深刻人民性的反对法西斯奴役的群众斗争。结局是,社会制度迥异的苏联(欧洲战场打垮德国法西斯的主力)、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的国家赢得胜利,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日趋瓦解,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此后的60年,未再爆发世界大战,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凸显。但同时,霸权主义争夺激
烈,地区热点层出不穷,苏联东欧发生剧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非传统安全因素上升,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这个地球村并不安宁。那么,在跨越60年历史长河的今天,世界形势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是怎样的呢?

  时代主题明朗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依托。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标志着时代主题以“战争与革命”为特征。二战之后,时代主题逐渐转向“和平与发展”。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率先揭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两大主题,1992年初,他在肯定上述时代主题论断的同时,特别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这可以理解为,我们既不应该怀疑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确定性,又要承认这一时代主题在不断遭受干扰,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世界格局多极化当今承认多极化并主张建立多极世界的国家日渐增多。人们的基本共识是:国际关系具有建设性的多极化进程,有助于建立一个平衡、稳定、民主、不对抗的新秩序,这一趋势客观上符合所有国家的根本利益。“一超”美国则竭力宣扬由它领导的“单极世界”,千方百计阻挠多极化的进程。

  经济趋向全球化全球化是在市场化和信息化条件下,随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自由化应运而生的。发达国家对经济政策进行改革性调整,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发展中国家普遍改变发展战略,实行开放政策,两者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几乎谁都明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果发生世界大战,受损害的不仅是弱国,而且还包括强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战争因素仍然存在。不过,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特别是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明显受到世界各民族国家经济利益互依互存因素的制约。局部战争对超级大国有利,或对某些大国有利;但是,世界大战不可能仅仅对超级大国有利,或仅仅对某些大国有利。

  安全环境复杂化当今世界存在两大祸根,从全球性范围讲,是指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从地区性范围讲,是指国际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霸权主义危害人类的和平、安全与发展,恐怖主义则以其反人类、反文明、反道德性而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由于恐怖主义日益网络化、国际化甚至全球化,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自应付。国际社会只有联合起来,才可能有效地对付恐怖主义的威胁。反对恐怖主义必须治本。应在缓和地区及国际紧张局势、消除贫困和加强反恐合作三方面同时开展工作,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彻底铲除恐怖主义。

  国际关系民主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参与国际事务,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国际关系民主化要求各国无例外地都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任何国家都无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国际关系民主化,既是一种客观发展趋势,又是各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奋斗目标。

  维安组织机制化冷战结束后,由于东西方力量失衡,霸权主义肆虐,恐怖主义猖獗,民族主义膨胀,原教旨主义抬头,地区热点增多,世界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形势表明,国家安全-地区安全-世界安全是相互贯通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制需要网络化。为了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摈弃冷战思维是前提,树立新安全观是基础,建立安全机制是保障,发挥联合国作用是重中之重。此外,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地区安全组织(不含以维护和平之名行扩张之实的地区组织)的作用在上升。在发挥联合国核心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其与其他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构建各机构相互配合和补充的多边机制,世界各国都应为此作出努力。(夏子/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快乐五一
快乐五一放松心情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