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从战败到解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10:30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衡量全球反法西斯战争1945年5月9日的结局,是“战败”还是“解放”,按照常人和常理理解,似乎并不矛盾。

  站在昔日法西斯轴心国的角度,那无疑意味着“战败”,国家与民众一起承担历史责任和耻辱;而站在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角度,那肯定是“解放”,无数受害国民众得以摆脱法西斯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人类则摆脱了法西斯统治蔓延全球的阴影。

  然而,究竟认之为战败、还是称其为解放,由德国政界人士和普通民众自觉展开讨论,却似乎是出乎外人意料之事,同时也是让世人、尤其是受害国民众对当今德国人肃然起敬之事。

  近期民意调查所获结果显示,80%的德国民众认为,60年前的当地时间5月8日、即北京时间5月9日是“解放日”。

  之所以可以把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之日视为“解放日”,德国总理施罗德7日发表在《南德意志报》上的文章包含了部分解释:那一天“是噩梦的结束,是大灾难的结尾。”

  确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意味着德国战败,但那更意味着法西斯的覆灭和纳粹暴政的终结,意味着人类文明的延续。从战败结果中领悟到德意志民族的解放,是德国民众理性的表现以及政治意识的升华。

  而且,由理性思维转为感性表达,德国人集20年规划和设计,在首都柏林市中心建造大屠杀纪念碑,定于11日落成开放,有意要把自己的耻辱和历史罪责昭示给德国人的后代、也公示于国际社会。显然,这是为二战受害者而建,也是为德国人自己而建。

  中国人有言:“知耻而后勇”。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德国政界主流和多数民众所表现的,不仅仅是“知耻”,即自我否定的勇气;还有可贵的素质,即理性、坦城和正直。

  这一点,是避免二战历史悲剧、即德国悲剧和世界悲剧日后重演的前提。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用意莫过于此;二战受害国如今寄予加害国的希望也莫过于此。徐勇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