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二战纪念之反思篇 伤疤·伤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5日03:15 山西晚报

  导题:

  二战胜利已经60周年,面对这段历史,我们不应当忘记更应该好好反思。需要反思历史、正确对待历史的,不仅仅是战败国,战胜国同样需要反思。各国政府领导人都应该反思:人类如何在21世纪和更长远的未来,防止二战的悲剧再次发生。反思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和平。

  变动的世界和不变的历史

  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地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所带来的。战争的结果也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在范围、规模、残酷程度、意识形态色彩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近500年来无出其右者,20世纪也因为二战而成为世界政治的巨大转折时代。在世界政治强权竞逐的无情的永恒铁律支配下,每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国际政治的权力在各个国家重新分配;政治领袖们把他们的指挥棒代代相传,他们的政权却不断地改旗易帜。当初最想革命的国家可能成为今天维持现状的主导力量,原来的保守国家现在则一心想要打破现状。国内政治和重大国际事件交叉在一起,给每个国家带来重大的政策变化,这种改变使得的历史和未来得以重写。在1939年到1945年,这种重写的方式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二次大战的决定性意义毫无疑问是促生了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诞生,从而打破了不断变换面目出现的欧洲多极力量平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国政架构,即美苏两极格局。因此,可以这样说,正是二战完成了一战就已经开始的世界格局中心移出欧洲的过程,并引发了亚洲地缘政治版图的重新勾画。二战为冷战作了铺垫,冷战从而成为二战的后果。随之而来的经典的雅尔塔体制下的瓜分胜利果实和冷战的到来,以及战争结束之际核武器在国际关系中的首度应用,共同塑造了战后半个世纪的世界政治基本蓝图。最后,二战是一场被公认的“为了民主的战争”,它对正义、民主、自由这些传统欧洲大外交所不屑一顾的价值观念的重新鼓舞和宣扬,将国际政治中的自由主义观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战争使整整一代人的价值观获得解放,对战争的反思和个人主义的普遍兴起,使得颠覆传统价值体系的各种艺术和思潮方兴未艾,并且日益国际化。“确保相互摧毁”的两极核均势使得世界安全进入一个僵局,非政府组织和经济因素进而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力量。战争作为国际关系的常态,抑或非常态?这已经是一个被无数人讨论了无数次的问题。也许只有经过了战争,才能透彻理解战争对世界历史发展、国家兴衰存亡、领袖人物和普通人个人命运的意义。欧洲作为二战的主战场,赢家和输家界线分明,但若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双方的苦难,这条界线就远不那么清楚了。明天还会有战争吗?在短短三十年内连续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人想知道这个问题到底还有没有答案。作为一种回答,他们创造出了欧洲联合这样一种崭新的国际关系运行体制。但是其他在20世纪落后的民族和国家仍然在梦想着自己的复兴,这决定了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矛盾依旧。追逐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博弈,划分势力范围这些大国政治的传统仍然占据着国际关系的主流。在核威慑下,世界性的总体战或许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和平还只是一部分人的一厢情愿。核威慑和上个世纪70年代加深的经济相互依存增加了冲突的代价,但他们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代价的可能性。冲突依然在世界各地存在,换句话说,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冲突就永远不可能排除。据《羊城晚报》

  诠释历史不能“自说自话”

  俄美对二战根源的不同解说,反映出两位领导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同时也是出自各自国家利益需要。就在全世界将目光投向莫斯科红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盛大阅兵式时,观察家注意到,纪念活动中不仅伴随着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与回顾,同时也夹杂着对那段历史的不同评价:布什认为,二战给今天的教训是:只有民主能带来和平;而普京则说,纳粹主义、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同出一源。历史事实是不能假设的,但对历史的评价却可以众说纷纭,自说自话。这就使得利用历史为现实服务成为可能。上世纪30年代,纳粹党之所以能上台执政,很大程度上是德国的内外危机造成的。一战后,德国社会普遍弥漫着要求改变现状的情绪;加上《凡尔赛条约》的种种约束以及战胜国无情的勒索,激起了德国的民族主义浪潮。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军国主义、左翼和右翼势力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发展空间。终于,纳粹党以迎合大众宣传口号和语言以及严密的军事组织形式,成为德国举足轻重的大党;一个由希特勒任总理的政府组成了,战争的阴云随之聚拢。但历史并没有显示,自由民主力量为什么没有阻止希特勒上台。只有两种解释:自由民主力量无法解决德国的社会危机;再就是当时德国社会根本不存在要求自由民主的力量。显然,这位美国总统是希望用70年前的历史为21世纪的“自由民主计划”提供历史依据。这种实用主义的做法对一个政治家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但对年轻一代来说却十分有害。这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和任意解说。普京将纳粹主义与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看做是一脉相承的,依据是它们都奉行排外情绪、种族仇视和暴力。普京的意图无非是希望借助那一段让世界刻骨铭心的记忆来为今天的现实服务。问题是,如何让年轻一代将今天的残酷与昨天的残酷联系起来?当然,普京还有另一个意图,就是通过这样的联系,再次强调俄罗斯与欧美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俄欧美完全可以像60年前美英苏那样合作,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毋庸讳言,俄美对二战根源的不同解说,反映出两位领导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同时也是出自各自国家利益需要,还有彼此都希望给对方一个明确的信息,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讨论的必要。任何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在极其错综复杂、各国利益相互激烈碰撞、意识形态水火不相容并且各自为政的背景下发生的。从二战各主要参战国在战争爆发前的各打算盘、利益自保到战争后期苏美英三巨头聚会共同对敌就可以看出,仅用常识是无法解释历史的。据《新京报》

  日本要以德国为楷

  日本的态度,令其受害国民至今耿耿于怀,忧心忡忡。日本只有以史为鉴,以德国为楷,才能走进未来。《欧洲时报》11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在世界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之际,德国法西斯主义与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并未散去。就在莫斯科大阅兵的同时,德国的极右新纳粹团体也在举着纳粹的铁十字游街示威;在日本首相小泉在莫斯科出席庆典仪式的当天,日本政府阁员传出小泉今年仍将参拜靖国神社消息,日本的教科书仍然写着篡改其侵略历史的谎言。文章正告日本:只有以史为鉴,以德国为楷,才能走进未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欣喜中,在追求平等与和平的未来的同时,应当宣示一份对新法西斯主义的鞭挞,怀着一份对至今不能正确面对自己侵略历史的国家的警惕。这正是我们纪念胜利的现实意义。二战留给我们一段惨痛无比的历史,世界只有牢牢记住,认真反思,才能真正面向未来。60年来,在德国,对这场战争的认罪和忏悔,从未间断。德国朝野对其国家责任的反思越来越深刻与中肯。德国的态度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许与谅解。8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对俄罗斯人说:“我们对通过德国人之手和以德国人之名给俄罗斯及其他各国人民造成的伤害表示道歉,请求宽恕。”路透社发表评论说,“现在的德国已经与过去彻底划清了界限”。德国的勇于面对历史,使全世界不再对德国心存芥蒂。德国才展现出与世界共同缔造和平未来的信心。相反日本的态度,令其受害国民至今耿耿于怀,忧心忡忡。日本只有以史为鉴,以德国为楷,才能走进未来。据《中国日报》

  在政治心脏的坦白

  一个国家,在自己政治中心的心脏位置,专门建立一座庞大的碑林纪念它当年暴行的受害者,这在世界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悔过赎罪之举。5月10日,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正式落成和揭幕。一个国家,在自己政治中心的心脏位置,专门建立一座庞大的碑林纪念它当年暴行的受害者,将自己最黑暗的历史一页展示给世人,毫不掩饰地坦白自己的历史罪行。这在世界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悔过赎罪之举。一个民族,需要多大的悔罪决心和道德勇气,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从狭隘的现实政治考虑出发,德国并不需要再修建这样一座纪念碑。战后60年,德国长期不懈地真诚反省和悔罪,不但已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谅解,与当年的受害国实现了和解,而且作为一个受尊敬和负责任的国家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此外,作为受害者的犹太人,也并没有强迫或要求德国这样做。因此,建立这样一座纪念碑完全是德意志民族自觉的决定。正如德国联邦议院议长蒂尔泽所强调的那样:“这并不只是为了犹太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建立这样一座纪念碑的设想首先来自德国民间。1988年,一个名叫利娅·罗什的德国女记者提出动议,要求在德国政治中心为被害犹太人建立一个醒目的纪念物,以让世人通过直观的方式,永远牢记纳粹罪行。经过10余年的争论,1999年德国最高权力机关联邦议院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建碑决议。这是联邦议院在从波恩迁往柏林之前通过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决议之一。建碑的地点位于德国首都柏林标志性建筑物勃兰登堡门附近。这里是柏林的地理中心,紧挨着繁华的波茨坦广场;这里也是德国的政治心脏,距德国联邦议院和总理府等国家机关仅咫尺之遥。就在这寸土寸金,庄严肃穆的地点,德国政府竟然拨出一块1.9万平方米、足有四个足球场大的土地用来修建纪念碑。这个地点的选择也具有强烈的历史象征意义。它的一部分曾是当年纳粹德国臭名昭著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地堡,离纳粹最高头目希特勒自杀的地堡也只有300米。就在当年纳粹德国组织策划对犹太人种族灭绝的地方,现在却树立起一个巨大的纪念碑林纪念犹太受害者,德国政府反省历史的诚心和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在许多国家树碑纪念丰功伟绩的地方,德国却为自己当年罪行的受害者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坦白自己历史上最大的罪行。这种自揭罪恶的做法不仅没有给德国带来屈辱,相反却赢得国际社会普遍尊敬和赞扬。以色列政府10日向德国所有为建碑做出贡献的人表示感谢,称这一纪念碑对德以两国关系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和纳粹德国同为二战元凶的日本。靖国神社里竟然供奉着甲级战犯的牌位。日本当年的侵略罪行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但日本哪里有一处纪念其他各国无数受害者的设施?在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揭幕当天,记者惊奇地发现现场竟然也有日文的说明小册子。据工作人员介绍,自纪念碑开始修建的消息传出,就有许多日本人士索取相关信息,因此特意印制了日文说明材料。显然,德国为被害犹太人树碑的赎罪勇气对日本也有所触动。希望日本社会,特别是日本政府能以德国为榜样,真诚反省侵略历史,向受害者赎罪,以实际行动寻求与受害国和解,不要再做出伤害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情。新华社记者于涛(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网络编辑:金环)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夏日风情
夏日风情精彩图铃
母 亲 节
温馨祝福送给母亲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