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日本等四国提出“争常”框架决议草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09:11 新京报
  建议安理会扩大改革采取“6+4”模式,并提出“三步走”具体方案
日本等四国提出“争常”框架决议草案(图)
  16日,日本驻联合国大使大岛贤三在新闻发布会上谈日本等四国提出的安理会改革框架决议草案。

  本报综合报道纽约当地时间16日下午,巴西、德国、印度与日本四国邀请了70余国的代表在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举行闭门会议,并在会上正式提出了一项框架决议草案,旨在推进联合国安理会扩大改革、谋求常任理事国席位。

  建议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

  与4个非常任理事国决议草案要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将现有的15个成员增加到25个,并建议安理会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与4个非常任理事国,同时要求第59届联合国大会于6月份就该决议草案进行辩论和表决。

  根据决议草案,安理会扩大将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就安理会扩大的方案和程序通过框架决议;第二步是选举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三步是就修改宪章通过决议。决议草案附有一份解释性文件,对否决权和三步走程序等问题做了补充说明,并就三步走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

  决议草案还就改进安理会工作方法提出了9条建议,包括增加安理会的透明度,举行更多的公开会议,经常向非安理会成员国通报情况,以及和其他联合国机构进行定期磋商等。草案认为,安理会工作模式有待改善,以便促进联合国更加合理、透明、广泛和有效率;新的常任理事国成员的确定,应该由公平、开放和透明的竞选方式产生,同样要赋予新的常任理事国民主权利。

  决议草案已呈交联大主席和安南四国表示,已有大约120个国家表示支持扩大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普洛伊格在闭门会议结束后对新闻界说,四国已将决议草案文本呈交给本届联大主席、加蓬外长让·平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他说,参加本次会议的主要是和四国具有类似想法的国家,四国希望这些国家能在一两周内就决议草案提出看法,以便尽快敲定决议草案的最后文本。四国同时希望这些国家能积极表态支持这项决议草案,成为决议草案的联署国。

  决议草案前途尚为未知数

  目前国际社会对四国集团的这份决议草案还没有广泛发表意见。根据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安理会改革的决议草案必须得到191个成员国中至少三分之二成员的支持。

  美联社记者伊迪丝·莱德勒说,尽管四国集团声称有120个国家支持联合国扩大方案,但是具体的改革方案究竟能获得多少成员国支持还是一个未知数。例如,由巴基斯坦、意大利、韩国等国组成的“咖啡俱乐部”一直反对扩大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模,并且提出了增加8个半常任理事国,即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各2个、每个任期4年,另外增加1个非常任理事国的改革建议。他们的改革方案也得到了不少国家的赞同。

  此外,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对框架决议草案的态度也至关重要。《纽约时报》日前援引美国官员提供的消息说,美国政府已经向四国集团发出警告称,如果他们要求在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美国将不支持他们的决议草案。

  目前,安理会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个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非常任理事国由联合国大会选举产生,任期2年,经选举每年更换5个,不能连选连任。每个理事国都有1个投票权,程序问题要至少9票才能通过。

  常任理事国对实质问题都拥有否决权,只要有1票反对就不能通过。非常任理事国无否决权。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安理会改革进程、确定改革框架,以期在9月各国首脑峰会期间,实现联合国的改革重组。

  中方态度

  外交部发言人:

  “四国集团”决议草案损害联合国改革进程

  本报讯(记者王文香)昨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就昨日“四国集团”散发安理会改革的框架性决议草案表示,中方已注意到“四国集团”的决议草案。初步看,这个决议草案的核心内容与许多国家的立场还有很大差距。在各方对具体改革方案仍存在严重分歧的情况下,仓促提出决议草案,只会激化矛盾,损害联合国改革进程。

  孔泉称,中国一直支持安理会改革,主张安理会改革应有利于提高安理会权威和效率;有利于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有利于中小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安理会决策;有利于坚持地区平衡原则,并兼顾不同文化和文明代表性。安理会改革事关联合国未来和各国切身利益,应进行民主、充分的讨论,协商一致做出决定。

  他说,中方希望各方从联合国及广大会员国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和精神,通过广泛深入的协商,促成各方达成一致共识。

  报告解读

  1“三步走”显现

  争常迫切心态

  「议题」

  这份决议草案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焦点是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时间表,草案建议联合国大会在6月份就该草案进行讨论表决,7月中旬选举新常任理事国。决议草案还规定,在安理会新常任理事国全部选出后的两周内,联大应通过决议,对《联合国宪章》进行相应的技术性修改。文件说,框架决议、新常任理事国及修改宪章三个步骤均需得到联合国三分之二成员国(128个)的支持。

  「解读」

  分析认为,四国提出这样的时间进程表表明了“时不我待”的焦虑心情,因为按照联合国的工作日程表,进入8月份以后将会迎来联合国的“休假期”,在没有确定决议框架的前提下,接下来的9月份世界各国首脑会议是不可能讨论通过安理会改革方案的,9月份以后,四国再争取“入常”的势头将会弱化。因此,赶在7月底之前确保框架决议草案获得通过,是四国有望在今年获得常任理事国地位的最佳机会。

  此外,虽然包括美、中、俄三国以及“咖啡俱乐部成员”在内的众多国家,都强调安理会改革有必要在达成最广泛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但草案仍然建议投票表决的方式。分析认为,这实际上是四国对反方意见的坚决回绝。

  2“6+4”意在

  拉拢东欧国家

  「议题」

  根据决议草案提议,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由目前的5个增加到11个,在新增的6个名额中,亚洲和非洲各获2个新增常任席位,西欧和拉美各获1个新增常任席位;同时草案建议非常任理事国由目前的10席增加到14席,任期2年,其中亚洲、非洲、东欧和拉美各获1个新增非常任席位。

  根据草案设想,改革后的联合国安理会将有25个成员国,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改革方案中建议的安理会的成员国数量多出一个,而多出的一个国家将出自东欧。

  「解读」

  据联合国问题专家杨光的分析认为,在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向安南秘书长提交的建议报告中,就安理会的扩大曾提出“6+3”的方案,即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3个非常任理事国,非洲和亚太地区将各得2个新增常任席位,欧洲和美洲将各得1个新增常任席位。

  然而,16日四国散发的草案中则将这一模式扩展为“6+4”,在这一变化中,新增了一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给东欧国家,这一举动主要是体现了四国意欲拉拢东欧国家的支持,以便保证在投票表决中获得更多的赞成票。

  3 否决权问题采取弹性立场

  「议题」

  在这份决议草案中,四国集团委婉地“建议”新增加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认为“新增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拥有和现任常任理事国同样的权利和责任”。但是,目前包括美、中、俄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反对新增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所以这4个国家在否决权的问题上也采取了灵活和弹性的立场。

  「解读」

  分析认为,决议草案建议给予新的常任理事国否决权,但并未明确要求如此,草案指出四国应该灵活对待这一问题,并认为否决权不应成为安理会改革的障碍。

  德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普洛伊格在接受本报特约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国在草案中对于否决权的提法是非常“笼统的”,他认为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现有的5个常任理事国反对给予新的常任理事国否决权,二是其他中小国家对于否决权也很“厌恶”,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以现在的“灵活”方式解决否决权问题。

  巴西常驻联合国代表罗纳尔多·萨尔登贝格也表示,四国提交决议草案的目的是希望改革方案能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他们并不希望关于否决权的争论会成为决议草案通过的障碍。

  4“报名选举”模式增加入常机会

  「议题」

  决议草案建议,在框架决议草案通过后,有意成为新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应先向各国表明意愿,并向联大主席“报名”,然后由本届联大举行秘密投票选举新常任理事国。如果第一次投票无法选出全部6个新常任理事国,可再对未被选上的国家进行多轮投票,直到全部选出为止。此外,联大应在2020年举行会议,对安理会此次改革的效果及否决权等问题进行审议。

  「解读」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草案的提出,不仅反映了四国寻求他国支持安理会改革框架的愿望,同时也展现了四国建议的选举常任理事国的模式,包括具体的方案和程序都被明确提出,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提出的“报名选举”模式中,实际上是增加了四国“入常”的机会。因为按照草案建议,每个申请国家都有可能争取最早入选,而如果在第一轮的选举中没有入选,接下来还会有机会,四国也不必一起承担风险,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由此也可以再次看出,四国争取“入常”的焦急心态。然而,四国提出的“三步”缺一不可,每前进一步都决定着后面一步的成败。而这三步必须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赵全敏 本报特约记者杨光(除署名外)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