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空军急欲称霸太空?纽约时报称新计划将亮“杀手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9日12:06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现代战争一再证明,谁拥有制空权谁就能占据上风。在美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不断遭遇挫折、逐渐淡出热门话题之后,美国空军又提出夺取太空主导权,发展空间武器的一揽子新计划。

  《纽约时报》18日披露了美国空军正在积极推动的“称霸太空”计划。

  跃跃欲试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政府官员向《纽约时报》证实,一项新的总统令将取代时任总统克林顿1996年推出的太空政策。当时的政策侧重利用间谍卫星配合军事行动、以及在武器控制和防扩散方面的应用,属于对太空的“较和平利用”。关于新的总统令,这名官员不愿多谈,理由是白宫仍在进行最终评议。关于细节部分,白宫方面也守口如瓶。

  但是,美国军方已经急不可待地放出了一些风声。空军女发言人卡琳·芬恩说:“现在的焦点不是把武器放进太空,而是能够在太空自由进出。”

  早在去年一次关于空间战的研讨会上,时任代理空军部长、上月刚刚去职的皮特·蒂茨就表示:“我们还不能从太空进攻和轰炸,但我们正在考虑这些可能性。”

  追溯到2001年1月,当时刚刚履新的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领导的一个委员会就建议,军方应该“确保总统有部署太空武器的选择”。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称,美国需要明确的国家安全理念和国防政策,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观念、空间计划和实力的发展,其中包括部署太空武器系统”。

  2002年,布什对这份报告作了权衡后决定退出已经遵守30年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为美国日后发展太空武器扫除了障碍。此后,美国空军一直谋求总统正式认可“寻求美国太空主导权”的政策。

  “全球打击”

  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司令兰斯·洛德上月向国会亮出了“争霸太空”的“杀手锏”,首当其冲的就是名为“全球打击”的太空战略。洛德称,“全球打击”将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可摧毁“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指挥中心或导弹基地。这一计划设计使用军用航天器,挂载可携带半吨弹药的精确制导武器。不管在世界何处,中途均可在45分钟内发起攻击。

  今年4月,美国空军发射了一颗微型试验卫星,用于干扰其它国家的军用侦察和通讯卫星。太空武器部署尚未开始,空军已经先行一步。除“全球打击”外,美国空军还提出一个绰号“上帝之棒”的方案。该方案是从太空向地面目标投掷钨弹、钛弹或者铀弹。这些金属炸弹将以11520公里的时速命中目标,威力相当于一枚小型核弹。

  此外,激光武器和电波武器也是美国军方的备选方案。

  造价昂贵

  构建一套全新战斗系统的背后是一张令人咋舌的巨额账单。全新武器、全新卫星甚至全新作战方式,背后可能是上千亿美元的开销。

  空军在雄心勃勃推行“太空争霸”计划的同时,并没有为它贴上价格标签。不过,对比国防部历经22年、花费1000亿美元开发的地面导弹防御系统,这样一个太空项目的造价也不会更低。

  根据一批顶尖武器专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的估算,在太空建立这么一套可抵御十几枚导弹威胁的系统,花费大概在2200亿到1万亿美元之间。

  美国公认的武器科学泰斗理查德·加温和他的3名同事在一本权威电子工程学杂志上撰文说,一件太空激光武器攻击一个目标的成本是1亿美元,而1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的造价仅60万美元。

  遭到质疑

  一旦布什按军方所愿颁布新令,这将标志着美国政策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激起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众多国家反对。目前,欧盟、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军事和航空官员都公开反对美国争取“太空霸权”的设想。这些国家认为太空不属于美国,也不属于任何人。

  军方计划也遭到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反对。议员们认为,太空是神圣的地方,不应在其中部署武器。共和党参议员杰夫·塞申斯担心,军用航天器可能引起某些国家误解,让人认为它会被用来攻击这些国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官达维德·哈德斯蒂在院刊中呼吁,首先应让公众就这些计划举行大规模辩论,然后再作出全面军事分析。他在文章结尾说:“在除此以外的基础上推行太空武器计划属于愚蠢至极。”田野(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