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冤情曝光关塔那摩“冤囚”内幕(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07:36 新华网 | ||||||||||||
美国五角大楼这几天狼狈不堪:《古兰经》事件点燃了全世界新的反美怒潮;萨达姆裸照被称为“二次阿布格莱布”;阿富汗虐俘秘闻逼得卡尔扎伊总统急着要跟布什当面“讨说法”。雪上加霜的是,美联社5月23日根据《信息自由法案》获得了2000来页的关塔那摩战俘营审判原始记录,从而首度用美军自己的文化曝光美军反恐战争“冤囚”大内幕。 冤情一:错误时间错误地点被错捉 一位牧民是在寻找丢失的山羊时被美军逮捕的,同时被美军逮捕的还有他的兄弟。美国人给的理由是,他们放羊的地方附近有炸弹,许多阿富汗人被炸伤了。一位养鸡专业户说:“我在这里呆了三年了,在过去的三年中,无论我说什么都没有人理会。不是他们不听我说,而是他们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他遭受的指控是,曾经担任塔利班高级成员并虐待关押在监狱中的阿富汗人。一位也门食用油公司的职员说,他在也门的一家食用油公司工作,但是也门政府宣布这家公司为“基地”组织效命并将其关闭了,他本人被逮捕。 冤情二:寒暄之语被当成恐怖罪证 在美联社得到的这些审讯记录中有一桩特别个案:一名29岁的嫌犯被控对恐怖行动“知情不报”。 这名囚犯自称是为巴基斯坦核武器项目工作的科学家。在审讯中,他承认2001年他的父亲过世后他曾到过印度尼西亚,在他母亲的朋友安排的一次早餐会上他认识了一个人,无意间向此人透露了自己的姓名,并在一次《古兰经》诵读会上和这个人拍照留念,此人一直把这张照片作为资本到处炫耀。后来,那个早餐会上露面的人被证实参与过美国驻雅加达大使馆袭击事件。所以两人之间的谈话就成了这名巴基斯坦男子被关进关塔那摩监狱的原因之一。但是这种证据让这名囚犯心有不甘,他宣称:“当我发现……这些人是恐怖分子之后我就极力地摆脱他们,我真是太愚蠢了。” 冤情三:跛腿老汉因家有武器被抓 在这些审讯记录中,大部分的囚犯都宣称自己是无辜的,包括一名年老的跛腿嫌犯。 这名嫌犯说:“我站都站不起来,怎么当敌对战士啊?”据这名嫌犯称,他已经有15年不能走路了,一名证人也证实这名嫌犯数年前患了中风,只有去看医生的时候才由家人推着离家。美军指控这名跛腿嫌犯是“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而这个组织曾经策划用火箭炮袭击美国军队,并且在这名嫌犯家中找到了武器。这名嫌犯承认他家中存放着一支AK-47自动步枪,一支手枪和一支已经陈旧得不能开火的来复枪,可他解释说,阿富汗村民在家中存放武器用于自卫是非常平常的事。 冤情四:只因名字与恐怖分子相同 还有一名嫌犯被逮捕仅仅是因为名字出现在一份文件上,而这份文件是在阿富汗拉登先前的住所中发现的。 这名嫌犯宣称,这种指控毫无道理,因为在他所在的沙特部落中有数百万人都叫这个名字,包括另外两名嫌犯。庭审人员的提问显示出他们也意识到可能出现的身份认证错误。一名审讯人员曾经询问一名47岁的嫌犯:“在你们村子中,还有其他人和你同名同姓吗?”这名囚犯回答说:“是的。”他被指控曾经为一名恐怖分子担任保镖,而这名恐怖分子2003年3月曾经伏击一支护送队,导致一名红十字会成员被打死。 冤情五:法官居然不知囚犯的罪行 一个被指控为“伊拉塔”组织成员的沙特阿拉伯囚犯在法庭上问法官,“伊拉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没想到,这个问题一下子难倒了主审法官。这位囚犯于是接着质问,“作为法院,怎么能起诉一个人,但连他被起诉的罪行都不清楚呢?”这名沙特男子说,他只是一个水果和蔬菜商,在“9·11事件”一个月后到巴基斯坦,完成帮助穆斯林的义务。他抱怨说,法庭只允许军方的代表参加庭审,“这是不公平的,政府对我进行审判,但我没有律师。” 冤情六:囚犯竟是卡尔扎伊的保镖 一名25岁的男子被指控是一名恐怖分子的保镖,这名恐怖分子曾在2003年3月在阿富汗偷袭过一个车队,造成一名红十字会成员死亡。但是,这名囚犯说,他非但不是“敌方战斗人员”,而且还是受到美国支持的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的保镖,他还接受过美军的军事训练。 冤情七:美国法官并不关心国际法 最长的证词来自英国囚犯费罗斯·阿巴西,他今年已被从关塔那摩释放。阿巴西被控参加过“基地”组织设在阿富汗的训练营,并与本·拉登会过面。但阿巴西否认了所有指控,并向庭审人员提供了长达100页潦草的个人材料,上头大谈他在青春期和上大学时的一些痛苦回忆。阿巴西在法庭上还援引一位著名的黑人穆斯林领袖的话侃侃而谈,“我不是来谴责美国的,我想表明这一点,我来这儿是为了讲出真相。如果真相谴责美国,那说明,美国是应该被谴责的。” 后来,阿巴西又由于同主审法官就国际法问题的辩论而被赶出了法庭。主审法官大叫道,“我不管什么国际法,我再也不要听见这几个字。” 就像卡夫卡小说描写的场景 反恐战争打响以来至今,古巴的关塔那摩战俘营里已经关押了来自40个国家的540名“恐怖嫌犯”,他们到底是谁?美联社依据《信息自由法案》赋予的知情权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了100份近2000页关塔那摩战俘营的审讯原始记录,这些审讯记录只是去年7月份以来558次美军审讯记录的一部分,但足以让外界有机会了解这些关押在关塔那摩营的“恐怖嫌犯”的不幸遭遇,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真实身份。在这些被关押的“恐怖嫌犯”中,一些人自吹是塔利班战士,一些是从阿富汗、巴基斯坦或者其他的国家被押送到关塔那摩的普通人,也有一些可能是名副其实的“基地”分子,但更多的人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抓错”的人。许多“恐怖嫌犯”都称自己的遭遇简直就像卡夫卡长篇小说《审判》中描写的场景:一名银行职员被一个秘密法庭莫名其妙地逮捕,并被迫对秘密指控进行辩护。事实上,美军的原始审讯记录透露,就连美军的审讯官也承认,根本搞不清楚他们(“恐怖嫌犯”)到底是什么身份。(来源:北京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