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撤稿风波的背后(热点热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10:57 环球时报

  黄晴

  5月中旬,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关塔那摩美军利用亵渎古兰经的办法来迫使疑犯招供的报道,在穆斯林世界引起强烈抗议,在阿富汗发生反美骚乱,造成人员伤亡。美国防部对《新闻周刊》大骂粗口,白宫也施压。周刊被迫低头,先是宣布报道可能“失实”,后又宣布会撤回有关报道。

  事实上,有关美军亵渎可兰经的报道以前就有过。因此,即使《新闻周刊》宣布撤回报道,恐怕也是于事无补,因为消息已经传播,事态已经形成。新闻领域和司法领域有所不同,在司法领域实行的是“无罪推定”,必须拿出有罪的确证才能定罪。在新闻领域却实行着一种无形的“有罪推定”,一旦被染污名,必须拿出无罪的证据才能洗清。美国现在所做的,只是压《新闻周刊》及其消息来源改口,很难拿出无罪铁证。

  伊拉克战争以来,从虐囚风波到亵渎古兰经风波,美国的形象大为受损,美国与穆斯林世界的文明冲突进一步激化。事实表明,以侮辱人格乃至信仰的方式逼供,在美国国内是一种较广泛存在的监狱文化,美军只是不自觉地延承了这种文化,没有意识到这种事情的国际敏感性。

  《新闻周刊》的这次报道闹出了大风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新闻周刊》的影响比较大,而且称消息来源来自美国官方,世人更为关注。二是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的反美情绪的组织化程度有了提高,一有事端,便可发动较大的动作。

  报道引起的抗议和骚乱,反映了美国和穆斯林世界在文化、心理层面上的对抗和紧张。美国要用美国的价值和制度改造穆斯林世界,其中带有相当的一厢情愿的性质,一种唐吉诃德挑战风车的意味。伊斯兰文化是历史悠久的大文化,美国想改造这一文化,既涉及文化自尊、历史恩怨的问题,又涉及文化适应性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个美国自身的文化傲慢难改的问题。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使美国的“改造”使命几乎是一种“不可能”。只要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还以占领者的身份出现,只要美国还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过深介入伊斯兰世界的问题,上述的文化冲突、抗议和对抗就会层出不穷。

  亵渎事件还有可能在美国国内引发价值冲突和机构冲突。在美国,新闻自由和真实性是社会极为看重的价值,《新闻周刊》在此事上低头,实属无奈,但内心不服也形于言表。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新闻界的这种追求与美国官方所说的国家利益、政治需要,社会控制需要等发生过多次冲突。在虐囚风波中,新闻界证据确凿,美国国防部只好认账,至多施展点拖掩功夫。这一次,《新闻周刊》夯实证据的功夫做得不到家,让国防部逮住,国防部发言人出口便是美国“国骂”,可以想见他胸中郁结已久的恶气。

  美国在伊斯兰世界搞“民主”,实在是一件“顶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的营生。美国的硬办法、软办法都使出来了,能利用的矛盾都利用了,但文化问题难以解决。美国一不小心,就会碰上这样或那样的“雷区”,引发这种或那种的风波或麻烦,让以前的霹雳手段、水磨功夫通通泡汤。美国能否走出这样一个文化“雷区”,实在让人难以看好。

  (作者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编辑。)

  《环球时报》〔20050525 第15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