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我们如何接受赞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01:16 东方早报

  2005年上半年,不知是否蓄谋已久,多家英美主流媒体先后将目光投向中国。它们仿佛举办一场接力赛:3月7日至13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做了为期一周的中国专题报道,据中国媒体报道,“以一个国家为主题进行一周专题报道,这在BBC也是史无前例的事情”;5月9日,章子怡登上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的封面,该杂志以21页的篇幅做了题为“中国世纪”的特别报道;5月14日至2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用一周时间“聚焦中国”;5月22日,《纽约时报》评论版发表了专栏作家纪思道(NicholasKristof)的文章
,文章的英文标题是《中国,世界的首都》,另外还打破常规地加了一行中文标题《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

  纪思道描绘了一幅五千年的世界历史地图,在上面标明了不同时间段的“首都”:“公元前2000年世界最重要城市是伊拉克的乌尔,公元前1500年世界最重要的城市或许是埃及的底比斯,公元前1000年,没有一个城市可在世界上称雄,虽然有人提到黎巴嫩的西顿,公元前500年可能是波斯的波斯波利斯,公元1年是罗马,公元500年应该是中国的长安,公元1000年是中国的开封,公元1500年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公元2000年是纽约。公元2500年,以上这些城市可能都榜上无名。”纪思道这段风水轮流转的描述,让人想起季羡林老先生的“河东河西论”,后者在1990年代撰文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关系,并预言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的世纪。

  若干年前,中国曾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但那只是一场杳渺的梦。现在英美主流媒体发出类似的声音,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到了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时间?毋庸讳言,中国在近30年的变迁确实让人有“河东河西”之感。不过,我们依然需要对“中国世纪”的说法保持清醒。

  中国的传播学教授曾经批评美国《新闻周刊》之类的杂志“妖魔化中国”,甚至不惜以“妖魔化美国媒体”的方式予以回击。比如,他们曾经这样漫画化纪思道的华裔妻子:“一个身材瘦小的三十多岁的中国血统的女人,细细的小眼睛,单眼皮的眼睑上被化妆品抹得发青,尽管脸上抹了一层厚厚的白粉,但仍掩饰不住高高的颧骨和朝天的鼻子,唇膏把两扇厚厚的嘴唇抹得腥红。满脸是讨好白种人的浅薄的笑颜。”可是,当《新闻周刊》和纪思道称赞中国时,中国媒体几乎集体失去了批判反思的能力。

  不可否认,海外媒体确实有“妖魔化中国”的地方。但反驳应该以事实说话,而不是执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双重标准:当对方批评自己的时候,便否定对方;当对方赞美自己的时候,便肯定对方。一边批评对方妖魔化自己,一边把对方的夸奖当作自己成功的标志,这种人格分裂式的立场时时出现在我们身上。

  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清楚,英美主流媒体为什么或者在哪一个纬度上称赞中国?在启蒙运动时期,很多欧洲思想家曾对中国大加褒扬,其实他们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把一个遥远的国度视为“理想的标准”,藉此来批评自己的国家。如今的英美主流媒体已经不可能轻易地理想化一个国度,但它们会把崛起的中国当作一面镜子,通过观察镜子来发现自己的不足。纪文道就通过古城开封反思美国的不足,他认为古代中国忽视保持科技领先和合理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并且傲慢自大,而当代美国也具有这些病灶,因此有沦落的可能。他在文章中这样说:“开封(的教训)应该激励美国人提高自己的高科技和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因为如果我们继续躺在以往的功劳簿上,那么哪怕是纽约这样现代化的城市有一天也会迅速沦落,而以往的辉煌则如过眼烟云。”

  可以看出,部分海外媒体开始摆脱“妖魔化中国”和“理想化中国”的极端叙述。而我们也需要放弃“妖魔化美国媒体”和“理想化美国媒体”的两种态度,慢慢培养接受赞美和批评的能力:对赞美表示谢意但不因此自大,对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