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绰号反映社会歧视童言无忌更伤人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4:31 新民晚报

  ——阿根廷教育界掀起净化儿童语言行动

  人们都说“童言无忌”,但不知不觉中,成人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已经渗透到了孩子们的世界里,反映到他们的语汇中。最近,一场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小学中展开的大讨论,使人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的问题:孩子们中间也存在歧视,而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儿童间流行的各种歧视性“绰号”上。

  ·地域体貌·歧视绰号无所不“讽”

  10岁的玛丽埃拉是巴拉圭移民,在首都鲁加诺区的圣玛利亚小学读5年级。“我刚转到这所学校时,他们叫我‘gua’(意为‘雨伞’,是巴拉圭人guayo的谐音)。”与玛丽埃拉同班的纳乌埃尔也被同学起了个外号,叫做“Bolita”(意为“小球”,有明显歧视意味,是玻利维亚人Boliviano的谐音)。

  鲁加诺是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南部的一个比较贫困的区,聚居着不少从巴拉圭、玻利维亚等外来人口。在这些区的学校里,像“gua”、“Bolita”这样的绰号司空见惯。此外,玻利维亚人和巴拉圭人受歧视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原因,那就是他们身上明显的印地安血统。

  另一个明显带有地域色彩的歧视语是“谷地人”。由于山谷(Villa)地区经济落后、治安混乱,在那里说“谷地人”,就像是说“乡下人”,没有人愿意承认他们是“谷地人”。

  除了地域和肤色,体貌也成为歧视的对象,于是就有了“大耳朵”、“肥牛”甚至“营养不良者”这样骂人的话。

  ·反躬自省·纪录片震撼教育界

  儿童中流行带有歧视意味的“绰号”由来已久,但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还得感谢一部题为《平等而又不同》的纪录片。纪录片共分8集,其中一集专门探讨了学校里存在的歧视问题,将镜头对准历史上和现实中被边缘化的学生群体:贫困学生、土著学生、非洲裔学生、犹太学生、残障学生等。

  通过了解许多孩子的亲身经历,学校管理者意识到,校园里的歧视现象对学生的学业、人际关系、心理健康,乃至人格建设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远远超过他们的想象。而当受歧视的学生把同样的歧视转嫁到其他人身上,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经过自省,许多教师发现,校园歧视也存在于师生之间:如不经意地对某个学生说“你真笨”或“你真没用”;如使用“咱们这儿的学生怎么跟xx地区的学生相比”之类的言论。至于学生们使用的歧视性口头禅,很多来自于教师和家长。

  ·消除歧视·成年人应以身作则

  一些学校已开始着手补救。有的教师为不当言论对学生造成的伤害登门道歉,并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有关部门的专家也提供适时的帮助。

  随着讨论的深入,孩子们开始有意识地“净化”他们的日常用语,学会尊重他人。一些孤僻的学生开始变得活泼合群,厌学的孩子不再逃学,成绩也普遍有所提高。李晶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