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不扩散条约会议无果而终 核武阴云再聚美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02:15 新京报 | ||||||||||||||||
第七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于本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落下帷幕,188个缔约国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漫长讨论后,却并没有取得“好事多磨”该有的成果。由于在核裁军、防扩散和建立中东无核区等问题上分歧严重,与会各方未能达成任何协议,大会主席阿尔特也拒绝发表结论声明。美国作为第一核大国在核武问题上一意孤行的“双重标准”和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无疑只会让愈演愈烈的全球核扩散趋势更加危机重重。 核不扩散会议美国企图通过第七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限制所谓“流氓国家”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扬言“应剥夺朝鲜和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对多个无核国家提出的需要关注核裁军问题却故意回避 第七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自5月2日开幕后,大会的前两个星期是在无休止的争吵中度过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争论会议的议程,而最后一个星期才涉及到实质性谈判。但是,分别负责裁军、确保国家核项目的安全与和平使用原子能的三大支柱委员会最终未能取得任何共识。 美国企图通过本届会议限制所谓“流氓国家”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扬言“应剥夺朝鲜和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对多个无核国家提出的需要关注核裁军问题,美国却故意回避。此外,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要求把核裁军计划执行情况和建立中东无核区问题作为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美国也表示反对。 还有美国官员表示,布什政府可能永远都不会批准诸如《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这样的限制性条约,因为这些条约将限制美国“在战时的选择”。大会上,南非代表阿卜杜·敏提说:“会议达成任何实际成果的机会很小,是因为存在太大的分歧。美国正在开发新的核武器。而我们想知道这是针对谁的。”他还表示,美国反对在草案中重申有核国家应履行它们在前两届大会做出的核裁军承诺,这让很多国家感觉不满。 全球安全学会主席乔纳森·格拉诺夫还指责了美国政府退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做法,1996年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曾签署了这一条约,但一直没有批准。格拉诺夫说:“美国对于10年前签署的核军控条约不屑一顾,那又怎么能够要求其他国家也履行自己的承诺呢?” 华盛顿武器控制协会军事专家达里尔·金博尔指出:“这次会议失去了一个大好机会。”他认为,美国在此次大会上希望通过无限期拖延的方式避开核裁军问题。前任美国裁军大使托马斯·加汉指出:“这个明显的错误发生在非常微妙的时期,因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从未像现在如此脆弱过。”他认为,可以预料的是,无果而终的结局将给正处在关键时期的防止核扩散蒙上一层阴影,全球愈演愈烈的核扩散趋势也更加难以有效地得到遏制。 美国在核问题的霸道做法不仅在国际社会招致广泛指责,包括美国前政要在内的一些有识之士也纷纷站出来批评美国目前的核策略。会议期间,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国际先驱论坛报》上撰文称,美国是造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效力减弱的罪魁祸首。他指出,美国必须首先解决与俄罗斯之间遗留的核问题,使两国达到同等的透明度并肯定过去达成的武器控制协议的有效性;美国应该带头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北约必须考虑停止在西欧部署核武器;美国还应当支持一项旨在阻止生产并运输高浓缩铀和钚等裂变材料的条约,并限制开发导弹防御系统。 最初缔结于1968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一直是国际社会防止核武器扩散的主要屏障,因此刚刚结束的审议大会也被认为是该条约重新获得支持的重要机会。2003年1月,朝鲜宣布退出该条约,并宣布它已经拥有核武器;同时英法德三国正在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让伊朗放弃开发核武器。今年5月2日会议开幕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说,该协议急切需要更新有三大理由:核武器黑市的出现,一些国家一门心思要开发核武器,以及恐怖分子想得到核武器的明显企图。一些与会的代表甚至认为,目前核威胁的严重程度近似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最新一期的《外交政策》杂志刊登了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一篇名为《灾难迫在眉睫》的封面文章。麦克纳马拉在文中尖锐地指出,美国目前的核策略是“不道德”,“不合法”和极度危险的。今年89岁高龄的麦克纳马拉在越战时期曾是一位鹰派人物,但后来改变了立场。麦克纳马拉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道,布什政府不仅没有设法降低核武器带来的风险,还在继续把核武器设施作为其军事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美国目前的大多数核政策还和40年前一样,而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中,一成不变只会带来更大的危险。 国际军事问题专家李大光(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教授)认为,在此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美国的表现非常令人失望。这和冷战结束后至今国际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相互对抗的核战略,在这种情形下也形成了一些相互制约的机制(如《反导条约》),但这都是在有强大战略对手的背景下出现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无论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全面下降,这也意味着没有国家能对美国产生制约。虽然冷战结束初期,美俄还在继续削减核军备,但随着俄罗斯国力下降,美国越来越无所顾忌,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美国一方面挥舞着大棒压制他国发展核武,另一方面自己在核武器的研发上动作频频。 核武器成为先发制人的选择 在传统意义上,核武器只能作为防御手段使用,但在2004年夏初,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指示美军随时准备对正在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敌国实施打击,包括动用核武器。为此,美国甚至把核武器与常规武器模糊化 从冷战至今,美国官方一直宣称在核战略的立场上并没有改变。布什政府表示将在保持威慑力的前提下,继续削减核武器。但是“9·11”事件及其之后布什提出的先发制人反恐战略已经逐渐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2001年11月13日,布什宣布他已经告诉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将在未来十年内把5300枚“行动部署核弹”的数量降低到1700到2200枚,这和俄方所提出的裁减核武器数量相当。但是,美国国会在2002年发布的“核形势评估”报告所反映的却不是如此。该报告称,美国未来几十年的战略进攻性核武器数量将超过1700到2200枚。即使在削减之后,核弹头也会维持在一个可以回复到原来状态的“反应状态”。这份报告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媒体的注意,但是其有关进攻性核武器战略的部分却值得关注。 除了在未来继续保留大量战略进攻性核武器,布什政府还在计划将现有的核武器更加现代化:白宫已下令国家实验室开始设计新的核武器,开发新的发射台和弹头,同时要求国会在2006财年为“钻地核弹”项目拨款850万美元。美国参议院在1999年10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之后,2003年5月又解除了长达10年的低能量核武器研发禁令。今年2月15日,美宣布计划在2006年10月之前恢复核试验,位于内华达州的地下实验场已经开始为核试验做准备。为此还需要增加生产更多核裂变原料的设施。由此可见,布什政府仍希望将核武器作为未来几十年美国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 2004年夏初,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签署了一份绝密的“临时性全球打击备战令”,指示美军随时准备对正在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敌国实施打击。这份报告最令人吃惊的是,全球打击也包括动用核武器这一选项,而在传统意义上,核武器只能作为防御手段使用。 两个月以后,美国第8空军指挥官员布鲁斯·卡尔森少将透露,他的B-2和B-52轰炸舰队已经改变巡航路线,以执行备战的任务。他说:“我们现在已经是警备状态,我们拥有全球打击的能力。”他还称自己所指挥的部队是美国全球打击力量的“焦点所在”,能在半天内发动打击。 在此之前的2002年5月,拉姆斯菲尔德还发布了一份国防计划指令,指导军方增强“毫无警告的打击”能力,“敏捷地从威慑变为击败”。“9·11”后,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提出,美国必须准备在“流氓国家”和恐怖分子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到美国之前先发制人阻止他们。布什在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中宣称:“我们不能让敌人先发动袭击。” 作为先发制人军事手段的一种具体方式,全球战略目前已经成为美国战略司令部(STRATCOM)的核心任务之一。STRATCOM过去负责美国核力量的部署,现在负责的是包括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在内的全球打击战略。2003年1月,布什定义了“全范围”的全球打击,并形容它是“在短时间和扩大的范围内实行精确的动力性(常规武器与核武器)和非动力性(空间信息)的影响。” 军事专家指出,将核武器与常规武器模糊化的做法,将增大核武器被使用的威胁。华盛顿科技与国际安全学会主席大卫·阿尔布赖特指出,把核武器的作用扩展到常规武器,不仅会让公众忽略其毁灭性威力,还将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 全球打击计划使核打击成为现实 与其他战争计划相比,全球打击计划最大的不同是,行动以小规模为主,以“不着陆”为原则。如果美国认为核威胁迫在眉睫,或需要摧毁难以攻击的目标时,美军将动用能穿透地面的核武器来消灭深埋在地下的核设施 在全球打击计划的设计中,为了应付来自一些国家的“紧迫”威胁,美国战略司令部(STRATCOM)制定了一项名为CONPLAN8022-02的计划。与其他战争计划相比,该计划最大的不同是,行动以小规模为主,以“不着陆”为原则。传统的战争计划包括海、陆、空等多种部队的混合,并需要相当的时间准备。五角大楼现有的战争计划多半为特定的地区或“舞台”设计,从根本上说是防御性战略,但美国战略司令部拟议中的全球打击计划则是进攻性的,当美国认为有威胁迫在眉睫时即可发动打击。STRATCOM还专门划分了一个部门,将先发制人的指导战略变为可执行的临时性全球打击行动计划。2002年11月,STRATCOM当时的主管詹姆斯·埃里斯向当地的一个商业团体透露,他已授命开发美军的快速打击能力,在几分钟内袭击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目标。 CONPLAN8022全球打击计划可能会用于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对一个被确定的具体核威胁做出反应。美军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动尽可能精确的打击,破坏敌方的通讯系统,甚至占领敌方的核设施。第二种情况则相对较为常规。美军在收到核威胁警告后,将动用轰炸和信息战消灭敌方的核项目,同时派遣特别部队破坏地下工事。破坏电源、干扰通信、攻击电脑网络和扰乱电子信号这些手段都将加深打击的强度,致使敌方的武器报废而不需要将其完全摧毁。 同时,在全球打击计划中也包括核武选择。如果针对美国的核威胁迫在眉睫,或需要摧毁难以攻击的目标时,美军将动用能穿透地面的核武器来消灭深埋在地下的核设施。也许人们很难相信美国总统会下令对敌对国家发射核弹,但随着全球打击计划更全面的部署,核打击这个选项也提到了更前面的位置。 全球打击的构想诞生在布什上任前,当时美国空军就在构想通过精确空中打击来使随后的地面进攻变得更容易,甚至完全避免地面行动。“9·11”事件使原始计划的重心发生了变化。虽然美国原本并没有对阿富汗发动军事打击的计划,但常规轰炸和特别部队合作所取得的惊人效果让美国人尝到了甜头,并使美国政府把关注转向更具威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阿富汗战争结束三个月后,五角大楼下令军方和STRATCOM采用更灵活的核战略,以对付可能对美国构成危险的国家。 随着美军在伊拉克伤亡的不断上升,全球打击计划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当先发制人战略和国土安全联系到一起后,其灵活性又更进了一步。“临时性全球打击备战令”也借此要求更灵活的核打击能力。 2003年11月,CONPLAN8022-02计划完成。2004年1月,STRATCOM主管埃里斯向布什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确定了STRATCOM制定全球打击战略的能力。当年7月,在埃里斯的退休庆祝会上,理查德·米厄斯将军赞扬埃里斯说:“布什总统让你‘准备好随即打击地球任何一个黑暗的角落’,而这正是你所完成的。”由此,STRATCOM将空军的全球打击计划改头换面。 对于以“快、准、狠”作为杀手锏的全球打击计划,军事分析家威廉·阿尔金认为,制定全球打击计划的军师们或许相信他们能将核武器的导火索控制在一定范围。但是,谁也不能预料冲突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会发生什么。尽管CONPLAN8022计划宣称会干净漂亮地在短期内发动打击以保卫美国的安全,但是即使不包括核打击,一个先发制人的袭击会带来各种难以想象的结果。但这些美国人都预料到了吗? 阿尔金还指出,从传统军事学来说,军事力量和备战准备能够震慑住敌方。核武器存在的主要目的也是如此。而要震慑敌方,就必须让公众知晓备战的准备,否则就失去了起作用,但是,CONPLAN8022先发制人计划的突袭特点却违背了这一点。 威慑敌人也增加了自己的恐惧 有专家指出,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其在核武器战略上的立场,核武器扩散的威胁将长久存在,从而增加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的风险 在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会议上,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佩里曾表示:“我从未像现在这样害怕核武器的威胁。我认为未来10年内美国成为核打击目标的几率高于50%.”一份民意调查显示,超过60%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现在比10年前更担心美国会遭受核武器袭击。除了本·拉登,黎巴嫩真主党、车臣分裂分子等众多武装团体也企图让这一毁灭性武器为他们所用。美国情报机构相信,本·拉登曾几次与物理学家、巴基斯坦原子能协会主席巴希鲁丁·马赫默德会面。如果恐怖分子拿到了裂变物质,特别是浓缩铀,那么制造核武器的可能性非常之大。制造一个类似广岛原子弹的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传播,专家们毫不怀疑恐怖分子拿到浓缩铀后制造简单核武器的能力。 目前,美国拥有大约4500枚战略和进攻性核弹头,俄罗斯大约拥有3800枚,英国、法国拥有的核弹数量则相对较少,每个国家大约有200到400枚,印度和巴基斯坦各拥有不到100枚。此外,外界猜测以色列可能拥有200枚核弹,朝鲜可能拥有足够制造2到8枚核弹的原料。 美国目前所拥有的每一枚核弹的威力都是投放在日本广岛那颗的20倍。那么,美国如果要使用这样危险的武器应该依据何种规则?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透露说,一直以来,美国并未依据所谓“不在第一时间启用”的原则,而是可以随时启用核武器,下达命令的只有一个人———美国总统,而打击对象也没有核武器国家和非核武器国家之分,只要与美国的利益有关就足够了。事实上,美国的核武力量足够在遭受一次打击后对敌人发动“无法接受的”打击。这也是美国核威慑原则不变的基础。 在冷战时期,美国战略空军指挥官会24小时随身携带一部秘密电话,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让它离身。与这部电话保持联系的一方是北美防御司令部,它设在内布拉斯加州夏安山脉深处的地下掩体里,另一方是美国总统。总统也是惟一拥有发射核武密码的人,密码放在一个叫做“足球”的公文包里,由陪同总统的军官携带。在随身的电话响铃超过三次前,战略空军指挥官必须接听。如果他被通知敌方已经对美国发射了有核弹头的弹道导弹,这位指挥官拥有2到3分钟的时间判断警告是否真实。让人后怕的是,美国曾接到过多次虚假警告。如果他确定警告属实,将在10分钟内联系到美国总统,建议如何应对。总统也将和几位高级顾问讨论后做出决定。战略空军指挥官收到总统的决定和密码后,会将其立刻传回发射基地。摆在总统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暂不还击,或马上用核弹袭击敌方的军事和工业基地。 这一过程似乎有些让人难以相信,但美国总统确实能够在20分钟内发射最具毁灭性的武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发动战争需要美国国会的批准,但是发动核战却只需要美国总统和他的助手在20分钟内决定。但这就是40多年来美国一直在沿用的程序。据称,直到今天装有核密码的“足球”公文包还陪在美国总统身边。 核武器的毁灭性威力众所周知,但是如果美国继续依赖其为国防力量,那么再怎么强调它的危害性也不为过。国际防止核战争物理学家组织在2000年的一份报告中描述了美俄所拥有的一种百万吨级炸弹的杀伤力。如果在地表爆炸,它将炸出一个深度90米,直径360多米的大坑。爆炸后一秒钟内,附近的大气将会变成一个直径约800米的大火球。这个火球表面将爆发出太阳表面3倍的光和热,可以在瞬间内对周围2到5公里范围内的人造成严重烧伤。之后一股强大的冲击波会在12秒内将5公里的地区夷为平地,该地区50%的人会立刻丧生,剩下的人也会被之后的核辐射或火风暴夺去生命。 有军事专家提出,核武器能够在限定的范围使用,也就是说能人为控制它的威力,但大部分核武专家指出,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完全人为控制核武器的杀伤力,如避免让其伤及平民。而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其目前在核武器战略上的立场,核武器扩散的威胁将长久存在———埃及、日本、沙特等国都很有可能开发核武器项目,从而增加让核武器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的风险。 正如麦克纳马拉在《灾难迫在眉睫》一书中所言:“我们正处在人类历史的关键阶段,虽然不一定像古巴导弹危机那样充满戏剧性,但却同样关键。布什总统和美国国会从未讨论过取代核武器的可能选择,也没有讨论过使用核武器所牵涉到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或是意外启动核武器的危险。这些讨论早就应该进行。“麦克纳马拉希望国际社会能达成共识———必须尽快消灭所有的核武器。而如果继续抱住过去40年的核战略不放,这样只会带来一个错误的结果,给全人类带来难以承受的威胁。 对于美国“先发制人核打击”战略所带来的影响,李大光教授认为,虽然美国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核危机还不确定,但是这对国际军控与裁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国单极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平衡和健康发展,当今国际社会更应该是多边和多元化的。美国借着反恐的大旗实行单边主义战略,只会给国际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带来更多负面影响。 撰文/本报记者谢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