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传奇中的传奇:深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5日04:35 都市快报

  反战者泄露惊天机密

  美国报纸大战尼克松

  事件还得从“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说起。

  丹尼尔·艾尔斯伯格曾当过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连长,曾参加过越南战争,从鹰派变成了鸽派。回国后,他被聘为“兰德公司”(美国著名的智囊机构)的军事分析员,接触了大量美国国防部的绝密文件。

  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想弄明白,美国为什么会陷入越南泥淖,组织了35名学者,汇编了250万字的绝密文件,共7000多页。这份报告的内容包括前政府高官如何发动越战、战争又导致100万越南人和55000美国士兵丧生、政府又如何继续掩盖战争真相等事实。

  文件共印了15份,兰德公司得到两份。

  艾尔斯伯格读到这份文件,登时惊呆了。他将报告全部影印,寄给《纽约时报》。1971年6月13日起,《纽约时报》开始连载这些文件。美国政府大怒,向法院起诉,要求禁止《纽约时报》发表绝密文件。在此案听证期间,《华盛顿邮报》等十多家报纸也加入混战,连载这份秘密文件,官司就越打越多。这是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

  最后报纸赢得了官司,法院最后裁决《纽约时报》等享有报道“五角大楼文件”的权利,也有权不把泄密者的名字告诉政府。

  这一事件,促使美国结束越南战争。这一事件,给美国新闻界按照宪法第一修正案进行报道提供了法例依据——所以后来《华盛顿邮报》报道“水门事件”,让尼克松无力阻止。

  6月23日,艾尔斯伯格在电视上承认,文件是他泄露出去的。5天后他向波士顿当局自首。

  但尼克松开始报复泄密者艾尔斯伯格,用非法手段罗织罪名——窃听艾尔斯伯格的电话,潜入他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试图找到罪证,还想派人打断他的腿。负责对付艾尔斯伯格的霍华德·亨特,还通过总统助理的介绍,找到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领取了许多间谍武器。

  艾尔斯伯格被指控12项重罪,面临115年监禁,幸亏“水门事件”东窗事发,尼克松下台,他才被无罪释放,并成为反战英雄。

  白宫搞窃听当小贼

  胡佛不合作遭盗窃

  白宫为了对付泄密事件,于1971年成立了一个名为“管子工”的情报小组。负责人是戈登·里迪和霍华德·亨特。管子工的意思是要将白宫泄密管道堵住,但他们采取的却是非法手段。

  尼克松为什么要做这种非法勾当呢?因为FBI局长胡佛不帮他做。

  1969年3月17日,尼克松为了迫使越南抵抗力量谈判,下令在柬埔寨轰炸越南北方的军队。这个绝密行动在美国的报纸上披露了出来。

  尼克松希望FBI调查是谁泄的密。胡佛认为安装窃听器是惟一有效的办法。当时,窃听的对象是4名新闻记者,13名白宫、国务院和国防部官员。

  胡佛并没有将这事情当作FBI的工作,而是当作FBI给白宫提供技术服务罢了。不久,胡佛担心白宫的非法行动会暴露,就请司法部长米切尔与白宫交涉,将17个窃听器拆掉。

  白宫对这个“越来越胆小”的胡佛很愤怒,但胡佛当了48年FBI局长,可谓德高望重,白宫也拿他没办法,结果他们又干了一件荒唐事:买通胡佛的助手,将胡佛按白宫命令取得的窃听记录,从他的保险箱里偷走了。

  这些事使FBI与白宫关系迅速恶化。1970年,尼克松打算由FBI、中情局、国防情报署和国家安全局的领导一起,组成一个委员会,由胡佛负责,监督国家安全,做的事情是窃听、拆查信件(尼克松的撰稿人称之为“信件采访”)、入室搜查和发展告密者等。

  可是胡佛不肯。因为这些事是FBI的势力范围,尼克松只好将此事搁下了。人们认为,胡佛捍卫了FBI的独立。

  尼克松的官员则认为,出现“水门事件”,责任在于胡佛,如果他肯帮助,白宫也不用组建什么狗屁“管子工”小组了。

  总统最害怕选举

  里迪出了馊主意

  尼克松是共和党人,是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他任总统时做了许多大事:1971年取消美元黄金本位制,改变了世界经济;1972年与中国建交,改变了世界格局;又与苏联走上谈判桌,签订了一系列限制军备升级的条约;他还试图让美国慢慢走出越战泥淖。

  尼克松说,他看起来性格外向,实际上很内向。他习惯于深更半夜在黄色小本子上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怒气。

  他雄心勃勃,却最害怕竞选。他仕途顺利,当过副总统,但1960年第一次竞选总统,以微弱劣势败在肯尼迪手下;他紧接着竞选加利福尼亚州长,结果再次失败。1968年,民主党大失民心,他咬着牙继续参加总统竞选,居然只以微弱优势获胜——这使他更加害怕竞选。

  1972年他决心连任总统,随着选战白热化,他越来越害怕。他总是责怪手下人,对民主党竞选阵营的动向掌握不够,无法准备好对策。当时他的竞选委员会主席是米切尔,专门辞去司法部长职务,替他打理竞选事务,听到总统的埋怨,他心急如焚。

  尼克松竞选委员会负责财务的戈登·里迪提出了一个办法:窃听民主党总部的电话。米切尔同意了这个非法计划。

  于是,里迪找到了霍华德·亨特。享特曾在中央情报局干过,对搞窃听、偷拆邮件、伪造证件之类的事情很内行,与里迪一拍即合,还找到了已退休的中情局同事麦科德一起干。

  这3个人,当时都在白宫任职。

  遇上了一个醉汉

  监听到幽会电话

  1972年4月,里迪从竞选委员会的金库中拨出6.5万美元,通过从墨西哥转账,交给麦科德。麦科德买了窃听设备。

  麦科德需要一些帮手,他在退职特工协会会员名册中,找到了弗雷德·鲍德温。

  鲍德温住进水门大厦对面的汽车旅馆419号房间,从这里可以看到设在水门大厦6楼的民主党总部。

  5月26日下午,麦科德拿来一架高级无线电接收机给鲍德温,给他演示了使用方法,说:“我们打算今晚干。”这时,又进来4个人巴克、冈萨雷斯、斯特吉斯及马丁内斯。他们来自古巴,将动手去安装窃听器。随后,行动负责人里迪和亨特也来了。

  可是这天晚上,他们没有成功,原因很可笑:两个人埋伏在餐厅,到深夜却打不开门锁出来;另外几个不敢走进水门大楼,因为入口处有一个醉汉一直在那里闲逛。

  27日晚上,亨特先乘电梯到民主党总部所在的6楼,然后从楼梯走下去,一路上将门锁都打开,用胶布粘住。这样,麦科德等人从底层车库上楼时,一拉胶布就可以开门了。办法这么简单,却很有效。

  过了午夜,麦科德等人戴着乳胶手套,带着设备来了。他们用了两个小时,顺利地在民主党总部办公室主任和秘书的电话机上,安装了窃听器。

  鲍德温监听时,录下了约200次电话,都是秘书的通话,内容与竞选一点不相干,只与晚上的幽会有关。另一部电话,窃听器失灵。

  错中错守门人警觉

  巧中巧三便衣出更

  得到这些毫无价值的情报,米切尔当然不甘心,要他们再试试。

  6月17日,行动又开始了。麦科德还是用老办法,用胶布粘住门锁。

  可是天算不如人算。深夜12时45分,胶布被水门大厦守门的黑人弗兰克·威尔斯发现了。他以为是维修工留下的,扯掉了胶布,重新锁上门,然后去对面的汽车旅馆喝了杯咖啡。

  同时,麦科德在汽车旅馆看到民主党总部的电灯全熄灭了,用无线电对讲机通知大家动手。鲍德温在汽车旅馆负责望风,里迪和亨特则躲在水门大厦214号房间接应。

  麦科德下楼与众人会合,发现门又锁上了,吓了一大跳,担心已被发现了。但他们最后决定继续干,让马丁内斯撬开了锁,进门后,不知怎么想的,又用胶布粘住门锁。

  威尔斯喝完咖啡回来,已是凌晨1时50分。他惊讶地发现门锁上的胶布又回来了,觉得事出蹊跷,马上给警察局打电话。警察局马上打电话给巡逻警察。不巧,他们的汽车没油了,警察局只好又通知在水门附近的便衣警察。

  凌晨2时,3名穿短袖汗衫、外套皮夹克背心,下着牛仔裤的便衣警察,驾着没有警察标记的727号巡逻车,来到水门大厦。在汽车旅馆望风的鲍德温见了也不以为意,继续欣赏美丽的夜色。

  便衣警察先上8楼,看了看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办公室。鲍德温用无线电告诉在214房间的亨特说:“8楼的灯全亮了。”亨特说:“没关系,这是两点钟的例行警卫检查。”但警察很快搜索到6楼。鲍德温连忙用对讲机说:“情况不妙,穿便装的人,拿着手枪过来了。”但此时,麦科德为了省电,已关掉了对讲机。

  警察举着手枪说:“不许动!举起手来!”麦科德打开对讲机说:“我们被逮住了。”接着,5双戴着乳胶手套的手举了起来。

  亨特和里迪从侧门逃出水门大厦,跑到对面的汽车旅馆。他们从阳台看到,大街上满是穿制服的警察,麦科德等人已戴上手铐,被押上了警车。

  小记者初遇“深喉”

  费尔特没能“扶正”

  1972年6月17日上午8时30分,《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接到电话,奉命和卡尔·伯恩斯坦去采访5名男子夜闯水门大厦的新闻。《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发了这则消息。当时大多数媒体,都将此事当作普通的入室盗窃案来报道。

  两名记者觉得事有蹊跷,涉案人员竟有前中情局特工在内。他们在18日撰写的报道中说,其中一名闯入者麦科德,是尼克松竞选连任委员会的安全协调官。

  伍德沃德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日内瓦城,在耶鲁大学获得学士学位,还是著名的“骷髅会”二级分会中最上层的“书与蛇”组织成员。

  1965年,他毕业三天后就进入海军,在一艘极神秘的舰艇“莱特号”服役。这艘军舰被称为“漂浮的五角大楼”,一旦核战争爆发,总统及其内阁将转移到安全地带指挥,如果安全地带不安全,则转移到这艘军舰上。

  他在这里服役两年半,转到另一艘军舰,又进入五角大楼工作。有时候他需要送文件到白宫。就在白宫地下室的值班室里,他遇到了FBI副局长费尔特,也就是那个后来被称为“深喉”的人。此后,他们一直保持联系。

  费尔特当时前途如锦。但突然,1972年5月,当了48年FBI局长的胡佛去世。费尔特是胡佛一手提拔起来的二把手,与上下级的关系极佳,扶正顺理成章。可费尔特是胡佛的亲信,尼克松不信任他,反而提名司法部的帕特里克·格雷来代理局长。

  1970年,伍德沃德退役进入《华盛顿邮报》,当了两个星期不领工资的试用工。他拼命工作,写了17篇报道,却一篇也没发表。于是他去《蒙哥马利哨兵报》工作,很快成为首席记者。但他想重返《华盛顿邮报》,一个劲地给编辑部主任哈利打电话。哈利忍无可忍,将他痛骂一顿。但哈利的妻子说:“这个人的劲头,不正像一个好记者?”1971年8月,哈利将伍德沃德召回了《华盛顿邮报》。

  丑闻吓坏中情局

  格雷束缚费尔特

  白宫害怕FBI深挖“水门事件”,中情局也忧心忡忡。

  在被捕的5个人,麦科德是前中情局成员,马丁内斯也自称是中情局雇员。FBI调查发现,还有一个前中情局成员亨特也与此事有牵联。如果人们怀疑中情局幕后操纵此事,那就糟了。而且,在前一年的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中,为了整艾斯尔伯特,中情局还帮过亨特不少忙。

  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对部下说:“我们得冷静,别主动去做任何事,尽量离这件该死的事远点。否则会被人利用,把我们牵连进去。”

  赫尔姆斯还对FBI代局长格雷说,中情局与“水门事件”中的嫌犯没有任何联系。可是格雷死活不相信。

  尼克松听说中情局一定要撇清这事,很不高兴。他利用格雷对中情局的怀疑,要让中情局认领这件事。他以为只要跟赫尔姆斯打个招呼,理由是国家安全需要,那么FBI就可以停止调查了。FBI与中情局有行规,互不干涉各自的行动。

  但赫尔姆斯与总统的助理狠狠吵了一架,最后作出让步,与FBI商量一下。商量后,格雷告诉部下,别再审问为“水门事件”提供经费的那些人了。“深喉”———FBI副局长费尔特非常苦恼,因为格雷要求他,将调查限制在7个人的范围之内。费尔特不喜欢尼克松,认为他手下的人想凌驾于情报部门之上,是一帮纳粹分子。

  他第一次与尼克松通电话,是在这年5月15日。当时,总统候选人华莱士遇刺重伤。尼克松打来电话。费尔特说,刺客已经被擒,受了点轻伤,在医院治疗。尼克松说:“他们没有揍那王八蛋一顿,真遗憾。”

  费尔特想,这算什么总统啊,居然这样说话。

  特大丑闻正在形成

  美国总统当面扯谎

  中情局长赫尔姆斯不给总统面子,总统特别顾问迪安找上了副局长沃尔特斯,建议他替那5个人保释,并支付薪水。沃尔特斯怎肯当冤大头?他大怒说:“中情局不会偏袒任何一个党派。”

  迪安找了几次,最后,沃尔特斯告诉他,中情局不怕调查,只有解雇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白宫官员,才能解决问题。

  迪安低声说:“我们不准备解雇任何人。”

  沃尔特斯说:“那么,迪安先生,现在普普通通的小爆炸,将会变成几百万吨级的氢弹爆炸。”

  事情的发展被他说中了。听了沃尔特斯的汇报,局长赫尔姆斯提醒说,这可能成为一件特大丑闻,因此,每一次谈话,每一封信,每一份备忘录,甚至一个电话,都必须慎重对待。

  FBI代理局格雷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打电话给尼克松说,总统应该当心,白宫中有人在搞小动作,企图掩盖“水门事件”。尼克松沉默了一会儿,说:“格雷,你继续放手调查吧。”就挂断了电话。

  格雷感到很不安,要求沃尔特斯将停止调查的谈话写成书面材料,免得以后事情败露后口说无凭。但中情局不肯。

  8月29日,尼克松向全国公众保证:“在我的指导下,总统顾问迪安先生已在全面调查所有线索。我可以明确地说,调查表明,白宫班子中,本届政府中,受雇人员中,没有人卷入这一荒唐事件。”

  在广播中听到这些话,迪安大惊失色。他根本没调查,他只是将8名白宫助手派入FBI的调查班子,所有关于“水门事件”的报告都送一份副本给白宫,如此而已。

  尼克松还说:“在‘水门事件’中,真正令人痛心的,不在于发生了这类事,因为在竞选中一些过于热心的人总会做些错事。如果企图把这类事掩盖起来,那才是令人痛心疾首的。”

  正在掩盖事实的尼克松,却说着这样的漂亮话。掩盖行动还在继续,尼克松的竞选委员会不断开会讨论。他们决定,事情到里迪为止,说是里迪掌管财务,自作主张地拨款搞窃听活动。里迪这个人硬气,不会乱招供。

  9月15日,亨特、里迪和另外5名被当场抓获的人遭到起诉。

  白宫大大松了一口气。尼克松心满意足,叫顾问迪安拟出一份名单,以便他连任后找他们算账。中情局局长赫尔姆斯不肯当替罪羊,不能放过;另外,尼克松说:“我不会让《华盛顿邮报》有好日子过。”

  事情似乎就这样压下了。11月4日,尼克松在支持者的欢呼声中,成功连任。

  赫尔姆斯差点疯了

  格雷局长无奈辞职

  尼克松连任成功后的第20天,召见赫尔姆斯,劈头问道,你是不是喜欢别的工作,比如当大使?赫尔姆斯毫无准备,说,得好好想想。尼克松又说,你喜欢去哪儿?他只好说,也许是伊朗吧。尼克松说,很好,你准备去伊朗德黑兰大使馆当大使吧。

  受到总统如此惩罚,赫尔姆斯陷入休克状态,差点疯了。几星期后,他打点行装去了伊朗。《华盛顿邮报》在社论中说:“中央情报局官员是惟一在‘水门事件’中最敢于对白宫说‘不’字的人。”赫尔姆斯不但受美国报界的称赞,也赢得了美国情报界的尊敬,他殚精竭虑维护中情局,被视为英雄行为,他昔日的部下们认为他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但FBI代理局长格雷的结局颇不光彩。他对尼克松及其助手的做法不满,但还是努力保护白宫,不让他们卷入“水门事件”。

  在亨特的保险柜里,找出了许多间谍用品和文件材料。总统顾问迪安将这些无法见人的东西交给格雷,说,永远别让这些政治炸药再见天日。格雷思前想后,最后咬咬牙将它们烧毁了。

  格雷这个代理局长需要转正,就于1973年3月在国会举行听证会。国会很快将矛头指向“水门事件”,结果,格雷说出了迪安这个名字。

  此事后来被揭露出来,格雷只好在1973年4月辞职。

  亨特撕破脸敲诈

  麦科德冒死揭发

  12月8日,亨特的太太乘飞机去芝加哥,结果发生空难。调查人员从亨特太太的包里发现了一万美元现金。

  她哪来那么多钱?亨特曾想买下华盛顿一家广告公司的合伙权,结果凑不齐2000美元现金,他妻子却随身携带一万美元。

  这是尼克松竞选总部付出的缄口费的一部分。水门事发后,竞选委员会主席米切尔就决定,从竞选基金中提取四五十万美元的经费,付给“水门事件”被告,其中大部分是通过亨特太太转交的。

  国会给FBI代理局长格雷举行听证会后,1973年3月8日,《华盛顿邮报》发表了长篇报道,讲述尼克松的私人律师如何动用总统竞选资金,付给水门闯入者缄口费。

  亨特撕破了脸,向总统竞选委员会敲诈十多万美元,还要得到总统特赦保证,否则他将公开所有事情。尼克松慌得没了主张,在小圈子开会时,13次提到要付给亨特钱。他们通过亨特的律师给他作了“一般性的保证”。亨特这才同意认罪,宣布他不知道“上面”有谁卷入此事。

  负责夜闯水门的麦科德被当场抓获,他在拘留所里陷入矛盾之中。

  他替尼克松干活,但又曾是中情局特工。他该忠于尼克松,还是忠于中情局?他还希望免于坐牢。

  赫尔姆斯这个局长,对特工一直很关心,特工及其家属得了病,他会想尽办法,让医院尽最大努力治疗。他说:“我的工作就是在你们这些朋友的头上撑把伞,排除各种麻烦,好让你们安心地干活。”

  从6月30日开始,麦科德给赫尔姆斯写了7封匿名信,透露总统要让中情局当替罪羊的计划,还告诉他当时亨特如何对付五角大楼文件的泄密者艾尔斯伯德的。

  亨特在中情局留下了一些照片,正是在艾尔斯伯德的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拍的。赫尔姆斯想了一个星期,终于决定将这些照片交给FBI。

  但麦科德老是写信来,中情局怎么办呢?交给FBI?还是不管他,让他继续写?最后,赫尔姆斯坚持“不主动做任何事情”。他这一招,虽然与总统对立,但终于使中情局避免被拉下水。

  麦特德在信中将“水门事件”和盘托出,吓坏了尼克松这一方。有人向他保证给他多少钱,给他总统特赦,给他恢复名誉安排工作。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但麦科德说,他已经活够了,连遗嘱都写好了。

  他在法院审讯结束前,给审理“水门事件”一案的法官西里卡写了一封信,信中揭出有人作伪证,有人施加政治压力和经济利诱,一些幕后人物没有被起诉等。西里卡在法庭上宣读,引起大震撼。尼克松的总统当不下去了。

  记者穷追真相

  深喉偷偷发声

  尼克松这么恨《华盛顿邮报》,是因为报上一直在揭露他的政治阴谋。消息来源是谁?邮报总编辑西蒙斯引用当时一部色情片的片名,说:“深喉。”

  与中情局局长直接向白宫说“不”不同,“深喉”——FBI副局长偷偷说“不”。

  1972年6月19日,伍德沃德打电话给费尔特办公室,采访“水门事件”。这是他们就此事的第一次交谈。费尔特不喜欢他把电话打到办公室,但透露了一句,水门闯入案将会“升级”,然后,匆忙地挂掉了电话。

  伍德沃德又给亨特打电话问:“为什么水门闯入者的通讯录上有你的电话号码?”亨特惊叫一声:“天哪!”啪的挂上了电话。

  他又给费尔特的办公室打电话。费尔特显得紧张不安,说亨特是主要嫌疑人。但这是非正式讲话,伍德沃德不能在报道中引用。

  7月,伯恩斯坦调查发现,尼克松竞选资金与“水门事件”存在直接关联(即从墨西哥转账的那笔经费)。

  可是费尔特不肯接电话了,伍德沃德干脆找上了费尔特的家。费尔特说:

  不要再给他打电话,不要再拜访他的住所,不要再公开与他来往。

  伍德沃德感到很紧张。但费尔特跟他商讨了秘密联络暗号:拉开公寓的窗帘,插着小红旗的花盆搬上阳台,或者送给伍德沃德的《纽约时报》第20版会折起,画着一个时钟。打出这种暗号,就是要见面传递消息了,时间是凌晨2时,地点在罗斯林一个地下车库的底层,两人“偶然相遇”。

  这样,伍德沃德终于与“深喉”联络上了。从此他们至少联络了7次,将惊人的内幕变成一篇篇重头报道,使尼克松无所遁形。

  探知是费尔特告密

  尼克松没采取行动

  “水门事件”发生两个月后,《华盛顿邮报》报道中的“深喉”名声大噪,尼克松对他非常讨厌。

  在一盘秘密谈话录音带,尼克松对他的助手哈德曼说:“如果问题真出在FBI中,那么该死的格雷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发生的一切?”

  哈德曼说:“我们知道谁是告密者。”尼克松说:“FBI中的某个人?”哈德曼说:“是的,总统。就是马克·费尔特。但你千万不能说出去,因为这会暴露和伤害我们的消息来源。”

  他指的是尼克松安排在FBI中的卧底。尼克松大怒说:“什么也不做?绝不。”哈德曼解释说:“我们如果对付他,他也许会破罐子破摔,把什么都说出来。他知道FBI的所有事情……”

  尼克松听从劝告,没有对费尔特采取行动。

  凯瑟琳发着抖拍板

  尼克松没奈何下台

  《华盛顿邮报》公司执行委员会主席,是大名鼎鼎的凯瑟琳·格雷厄姆女士。自从她丈夫因患精神病自杀后,她开始管理《华盛顿邮报》。

  1971年,《纽约时报》因为发表五角大楼文件,被法院下了禁令。是否在《华盛顿邮报》继续发表那些泄密文件?编辑部认为要发,法律顾问认为发不得。格雷厄姆又恐惧又紧张,深深呼吸了一下,说:“去、去、去,登吧。”她后来说,这个决定可能会使整个公司陷入危险。但她又认为,以牺牲公司灵魂为代价来谋得生存,将比死亡更糟糕。

  她确实非常害怕,在她的回忆录中经常说:“我惊恐不已”,“我吓得发抖”。

  一篇篇发表有关“水门事件”的报道时,格雷厄姆的恐惧已无以复加,但她还是拍板发表这些惊世报道。她说:“我认为我当时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没有她的支持,《水门事件》就不会掀起这样大的政治风暴。

  此后,在法院和国会的步步进逼下,尼克松再也顶不住了。1974年3月1日,涉案的米切尔、迪安等10多人,被控犯有图谋不轨罪和阻挠司法罪。除迪安外,其余的人还被指控犯有伪证罪(迪安没犯伪证罪,所以尼克松骂他是叛徒)。

  到这个时候,谴责的焦点已集中到尼克松身上,弹劾不可避免。1974年8月8日,尼克松不得不通过电视,发表辞职演说。

  一藏就是三十多年

  深喉成了猜谜游戏

  “水门事件”的许多细节都已公开,只有“深喉”一直没有现形——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曾许诺,他们永不说出谁是“深喉”,除非“深喉”同意或去世。

  与“深喉”打交道的只有伍德沃德一人,知道“深喉”是谁的只有4人,另外两人是伯恩斯坦和时任执行编辑的布拉德利,也许还有第五个,格雷厄姆。

  30多年中,猜谜游戏一直在进行。从时任国务卿的基辛格到前总统老布什,人们挨个儿猜了个遍。一有像“深喉”的人去世,人们就盯着伍德沃德,看他有没有开口指认。去年7月底,曾在尼克松竞选阵营任职的拉鲁去世,伍德沃德的嘴又一次被盯住。

  其实尼克松在1972年10月就猜中了,是FBI副局长费尔特,但费尔特于1973年,即尼克松辞职前一年,离开了FBI。

  此后也有人猜测是他,但他都否认了。在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合著的《总统班底》中,是这样描写“深喉”的:“他抽烟,常喝苏格兰威士忌,他不太善于掩饰自己的情感,对像他那种地位的人,这可是个不利因素。”

  这段真真假假的描写误导了人们:费尔特虽然爱喝苏格兰威士忌,却并不抽烟。

  尼克松的法律顾问迪安,因为作伪证坐了4个多月牢。

  出狱后,迪安对“深喉”耿耿于怀,他发誓要查出是谁将他们击败了。他花了20多年时间,查阅档案,走访知情人,追查这个神秘人物。

  2002年,迪安写了《揭开深喉的面具》一书,说“深喉”就是5个人中的一个。不过他猜的5个人都是尼克松身边的人,一个也没猜对。

  迪安在追查的同时,有人却猜“深喉”就是迪安自己。《华盛顿邮报》的竞争对手,更是猜“深喉”是编造的人物,也就是说,是邮报执行编辑布拉德利。

  1999年,费尔特身体越来越差,他将密友拉各德叫进浴室,打开水龙头,说出了秘密:“我就是让尼克松下台的‘深喉’。”

  拉各德目瞪口呆,他守了3年秘密,忍不住告诉了费尔特的女儿乔安。乔安找父亲当面对质,费尔特不得不承认。但他担心自己的名声受损,还是不肯向外界透露,直到今年年初,才决定公开秘密。伍德沃德确认了此事,他加了一句,他的线索源还有很多。

  再也没有这样复杂的谜语可猜了,众多“深喉”迷,特别是西方新闻记者、历史学家和政治权威人士,可能很失落。最失落的恐怕是迪安,他说,谜底揭开了,可是谜语更难猜了——比如,“他一个人做得到吗?”

  影响

  政治 总统是靠不住的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水门事件”实际上是白宫与联邦调查局之争。但事件对美国的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水门事件”的内幕揭开,尼克松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辞职的总统,民众对总统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总统是靠不住的”这句谚语流传一时,此后总统的权力受到更多限制和约束;民众也对美国民主制度产生了怀疑,用更不信任的眼光打量政府。

  “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之一,也是最严重的政治腐败行为,此后美国政府大大加强反腐败努力,公众对腐败也更不宽容,促使美国腐败的程度进一步降低。

  “水门”成了美国政治丑闻的代名词,“伊朗门”、“白水门”、“拉链门”、“情报门”,各种“门”一扇扇打开。

  法律 独立检察官出世

  “水门事件”中,尼克松被特别检察官克奥克斯咬住不放,怒不可遏,命令司法部长理查德逊,将克奥克斯解职。理查德逊拒不执行命令。尼克松就勒令理查德逊辞职,再命令司法部副部长将克奥克斯解职。

  但事后迫于各方压力,尼克松只得又允许司法部代理部长任命得克萨斯州的律师贾瓦斯基为特别检察官。贾瓦斯基对尼克松穷追不舍,终于把他给拉下了马。

  由于尼克松的这番干涉,1978年,国会专门通过了《独立检察官法》,将任命特别检察官的做法制度化、程序化,并将“特别检察官”改称为“独立检察官”。

  上世纪末,克林顿差点因“拉链门”步尼克松后尘,独立检察官斯塔尔表现神勇,成为1998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道德 英雄还是叛徒?

  费尔特不肯承认自己是“深喉”,是因为他拿不准别人会怎么看他。

  从他承认的那一刻起,争论就开始了,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叛徒,还有人说他做了应该做的事,是尽到自己的职责。许多美国人认为,告密是不光彩的,但涉及到“水门事件”之类的事,不告密怎么办?“水门事件”中的另一个人泽格勒,是20世纪最遭人鄙视的白宫新闻发言人,他当时极力为尼克松开脱,事后也死不认错。去年2月,他死于家中。美国新闻界认为,这个臭名昭著的人有一点可取,那就是他的忠诚。

  遇到这样的美国社会道德困境,人们按自己的立场各取所需。但在美国政客的思想深处,恐怕不欢迎像“深喉”这样打破游戏规则的人。

  新闻 秘密消息来源

  “深喉”改变了美国的新闻业,追踪性报道大行其道,而秘密消息来源也变得特别重要。此后,关于秘密消息来源之争,在美国经久不息。

  新闻界认为,消息来源是传媒领域的职业秘密,记者只有为消息来源保密,自由的采访才能实现,真实的报道才有保障。暴露消息提供者,使其利益与安全受损,将危及新闻业,进而危及公众知情权,最后将违背宪法有关新闻自由的规定。

  但法律不承认这种主张。1958年,美国《纽约先驱论坛》的托里夫人就是因为拒绝说出消息来源,被判藐视法庭,坐了10天牢。

  在五角大楼文件泄密案和“水门事件”以后,争论依然不断,《纽约时报》的记者曾被科以高额罚款。但法律界发现监禁和罚款不能让记者屈服,开始避免直接让记者出庭或交出秘密消息来源,情况发生了变化。目前,美国有半数以上的州在法律上承认传媒为消息来源保密的权利。

  可是争论在继续。去年《纽约时报》的8位记者,又因为拒绝透露秘密消息来源,以藐视法庭被处监禁。今年5月,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报道了关塔那摩美军基地存在亵渎《古兰经》行为,震惊世界。报道后来被撤回,但关于秘密消息来源的争论,又一次掀起。

  (张望 都市快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