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欧洲猛唱“不”之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03:43 现代快报

  贝多芬的《欢乐颂》是欧盟盟歌,代表着欧洲追求统一与大同的梦想,所以也经常被欧洲人称作“欧洲之歌”。但本周,就像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说的,“欧洲之歌”成了“不之歌”。因为,欧洲宪法条约接连在法国和荷兰两个国家遭遇了说“不”。

  难怪,英国《每日电讯报》要惊呼:欧洲一体化进程休克了!而英国《卫报》也说,对欧宪说“不”,就像“心脏对身体说不”,能不休克吗?

  法国和荷兰一直是欧洲一体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尤其是法国。从戴高乐到德斯坦,从密特朗到希拉克,可以说“没有法国的支持,就没有欧盟的未来”。那么,法国人和荷兰人有什么理由拒绝欧洲宪法条约呢?

  “过分自信,希拉克大意失荆州。”这是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的看法。按规定欧宪是可以采取议会投票或全民公决两种方式来批准的。如果采取议会表决,占多数议席的法国执政党可以让欧宪轻松过关。但法国媒体觉得问题没那么简单。《解放报》说,近20年来,法国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突破了1万亿欧元。因此,法国民众对欧洲宪法说“不”,其实不如说是借反对欧宪来反对政府。《费加罗报》甚至预言,公决结果可能危及希拉克的政治前途,使他无缘下届总统。本周,在法国国内反对派的推波助澜下,法国政坛重新洗牌。

  那么荷兰人呢?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在比较之后,认为荷兰人说“不”更多是因为对欧盟的担心。

  荷兰人担心欧盟庞大的官僚机构会缺乏透明度;担心欧盟扩大后大量外国移民的涌入将导致国内生活水平下降,等等。可是,不管是不满也好,担心也好,欧洲正在经历着一场严重的身份认同危机。就像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所说的,“搭乘欧洲一体化列车的欧洲民众感觉就好像坐上了一列不知会开往何处的火车。”

  从国际社会来看,舆论普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遭遇新挫感到惋惜。然而,美国人的感受却不尽如此。连日来,美国各大媒体报道欧宪所遭受的打击时,大都对欧盟的未来感到悲观甚至流露出幸灾乐祸之意。比如,6月2日出版的《纽约时报》这样评论道:“一些人把它称作离婚,其他人把它叫觉醒,无论你把它叫做什么,很显然法国和荷兰的态度已经决定了欧盟对宪法的提议已经形同虚设。”

  那么,欧洲宪法还有前途吗?要知道,欧盟宪法要付诸实施,必须得到25个欧盟成员国的一致通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新加坡《联合早报》显然说话留有余地。因为,就像欧洲历史所证明的:

  1952年法国曾对建设欧洲防务共同体说“不”,1992年丹麦人曾对《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说“不”,2001年爱尔兰人曾对《尼斯条约》说“不”,然而在这曲断断续续的“不”之歌中,欧洲一体化建设却一直在向前发展。“不”并不代表终结,也不代表失败,而是反省和思考。央视《世界周刊》供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