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谁来拯救殉夫的印度寡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7日04:55 中国青年报

  天下的寡妇本来已经很不幸,因为她们都曾有过丧夫之痛。身为印度的寡妇,则是不幸中的不幸,因为她们不仅失去了丈夫,还将失去自己。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小说《八十天环游地球》中描写了一个年轻女子艾娥达,她被迫跟当地一个老土王结婚,结果婚后刚满3个月,她就成了寡妇。土王的亲属认为她活在世上将无法履行做妻子的职责,所以决定要她殉葬。

  根据印度教教义,妇女的本分是结婚生育,操持家务,侍奉尊长,听命于丈夫。守贞节被视为印度妇女至高无上的美德。什么都可以失去,惟独贞节不能失去,所以寡妇不能改嫁。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妻子是相对丈夫而言的,丈夫走了,妻子还留着干嘛?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理念,很多寡妇或被迫或自愿尾随亡夫而去。

  凡尔纳在十九世纪就借用小说主人公福克先生之口质问:“印度到现在还保持这种野蛮的风俗,难道英国当局不能取缔吗?”其实早在1829年,英国殖民当局便正式下令废除这种陋习。印度独立后,各级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更是为消灭这种愚昧残酷的习俗作了大量努力,有关地区还专门颁布了法律,规定煽动或支持“殉葬”者都是违法,要被判处死刑。印度教改革运动也开展了救济寡妇和允许寡妇再嫁的运动。

  但所有这些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心理定式和价值取向。印度教认为,殉夫的寡妇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梵语中有一个词就是被专门“授予”这样的妇女的。一个寡妇若能被这个词所指称,是一生的光荣。这个词就是“沙蒂”(sati),本意是指“贞洁的女人,殉夫自焚的寡妇”。在一个妇女组织工作的莎丽尼·波斯说,寡妇殉葬在北方邦班德地区非常普遍,每隔一两年就有这方面的报道,而报道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印度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近日,印度北方邦班德地区一名75岁老妪在丈夫葬礼之后,跳入焚烧亡夫的火堆之中。据其家人和当地警察讲,老人也许是在感情上太过依恋死去的丈夫,独自无法面对亡夫之痛,才趁人不备之时跳入火堆,她的死不是要成为“沙蒂”。

  诚然,严格意义上讲,决意要成为“沙蒂”的寡妇,一般会事先向家人、村里人宣布,然后当众举行隆重仪式。殉葬者要穿上出嫁时的全套新婚礼服,佩戴所有的金银首饰,在亲朋好友护送下登上柴堆,然后点火焚烧。

  但当地舆论并不如此简单地看这个事件。当地媒体用煽情的手法渲染这个新版“沙蒂”的故事,对“自焚殉夫”的老人大加赞扬。村民们更是把老人自焚的现场当成圣地进行朝拜,并在旁边用水泥修建了一座庙,权当永久性纪念圣地。方圆几里的人们闻风而来,有的还把行李也带来了,准备在这里细细领会“沙蒂”精神。该邦一位前部长也专程来朝拜,他绕着焚烧后的灰烬转了一圈,然后虔诚地取了一些骨灰涂在额头。面对蜂拥而来的朝圣者,当地警察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

  不论这位老人是为什么而死的,人们还是坚持把她尊奉为“沙蒂”。这说明印度有多少人被这种腐朽落后的社会意识所统治。一位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寡妇在朝拜之后,虽然没有明着表示要“见贤思齐”,但从她的“观后感”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一点。她说:“‘沙蒂’在向我召唤,我觉得现在活着没有意义。”

  据她讲,社会对寡妇的歧视她已无法承受。根据印度教的摩奴法典,寡妇不许改嫁,不许打扮,不许倚门而立,不许贪食美味,不许访邻里,不许行祭礼,日食一餐,席地而卧。她说与其这样活着不如去死,还能落个贞节“美名”。

  以知识经济傲视群雄的印度,以传统文明独步世界的印度,在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总是摆脱不了像“沙蒂”这种梦魇的羁绊。除此之外,还有童婚、嫁妆、种姓等制度性的困扰。这些社会陋习虽然都早已被明令废止,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屡见不鲜。美丽的艾娥达是幸运的,她被行侠仗义的福克先生从“火海”中救出,开始新的人生,但无数痴迷于“沙蒂”的印度寡妇靠谁来拯救呢?

  作者:任彦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