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富国免债“偿还”一笔历史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08:57 华商网-华商报
富国免债“偿还”一笔历史债(图)
两名埃塞俄比亚老人在居住的铁皮棚外交谈。

  免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非洲贫穷问题

  本月11日,八国集团财长会议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决定立即免除18个穷国所欠国际金融机构的全部400亿美元债务。富国的这项决定,无疑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举动。然而,探索历史的根源,我们发现,富国的免债之举,并不能被当作一种奖赏,而是一项义务,或者说,它们是在偿还欠下的历史债。

  免债

  18国400亿一笔销

  11日,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宣布,八国集团财长会议达成协议,决定立刻全部减除18个重债穷国400亿美元债务。这成为有史以来全球实施的最大规模债务减除计划,也是全世界消除贫困的一项重要举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发展银行将立即勾销18个符合条件的穷国的所有债务。

  据悉,获得债务减免的18个国家大多数在非洲,他们都符合国际金融机构和八国集团在建设透明政府和遏止腐败方面的条件要求。这18个获减免国家包括:贝宁、玻利维亚、布基纳法索、埃塞俄比亚、加纳、圭亚那、洪都拉斯、马达加斯加、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尼加拉瓜、尼日尔、卢旺达、塞内加尔、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免除18国400亿美元债务,只是免债第一步。由英国推动的免除38国550亿美元债务计划中,其余100多亿美元将视相关国家的反腐进展情况,在今后一年多时间内相继落实。

  作为这项免债计划的实施方案,当这些国家的债务到期后,八国集团各成员国将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发展银行作出补偿。八国集团的财长们发表联合公报信誓旦旦地宣称:“我们将弥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发展银行的全部损失。我们不会危及这些机构实施其职责的能力。”为此,英国将在未来10年向世界银行和非洲发展银行提供7亿到9.6亿美元的“补偿”,美国要解囊掏钱,大约为13亿到17.5亿美元。德国也“在所难免”,要拿出8.48亿到12亿美元。

  穷根

  战乱多遭掠夺受欺压

  以非洲国家为主的18个穷国,为什么会欠下这么多的债务?这些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自然资源的国家,怎会总在贫困中挣扎?

  战乱频发是导致非洲贫困的一个主要原因,而非洲之所以战乱难息,除了非洲国家的自身因素外,西方大国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欧洲殖民者17世纪中叶开始对非洲进行统治时,对非洲各国之间的边界强行划分,造成众多部族分散离居,加剧了部落间的矛盾,从而给后来的部族或民族冲突埋下了祸根。此外,西方殖民者还肆意掠夺非洲资源,使非洲成为廉价的原材料产地,造成非洲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脆弱。

  当全球商品、资金、技术和劳务随着经济自由化而迅速自由流动时,西方国家乘机进行跨国贸易扩张,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不断向非洲国家施压,要求它们开放更多的市场,以便进一步利用非洲的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牟取更大的暴利。许多非洲国家为了获得必要的发展资金,被迫接受发达国家强加的苛刻条件。

  此外,发达国家所制定的反倾销政策、所征收的高额关税以及所设置的贸易壁垒,使非洲国家每年损失200亿美元。这种不公正贸易使非洲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步履维艰,经济竞争能力不断下降。据统计,非洲地区的商品出口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例仅为2%,制造业的出口份额几乎为零。

  举债

  债上债利滚利穷更穷

  我们之所以说,富国在帮助非洲“脱贫”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它们的免债之举其实是偿还所欠的历史债,是因为非洲的债务问题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富国因当年的做法难脱干系。

  20世纪60至70年代,大多数非洲国家在实现初期工业化过程中苦于资金匮乏,便大量举借外债,试图以此推动经济增长。进入80年代后,非洲国家遇到了空前的旱灾和饥荒,经济发展雪上加霜。此时非洲债务纷纷到期,日益困难的经济形势使非洲国家不仅无力偿还旧债,还要举借新债弥补财政赤字和维持经济增长,从此非洲国家的外债日益膨胀。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非洲国家为摆脱危机,振兴经济,着手进行经济调整与改革。这些改革措施的执行需要资金支持,为此非洲国家不得已又接受了大量带附加条件的“结构调整贷款”。从此非洲国家的外债日益膨胀。非洲外债雪球的成因还在于,非洲国家工业普遍相对落后,制造业不发达,本身的“造血”功能十分脆弱,因此其生产、生活物资绝大多数依赖进口,由此进一步加剧了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

  联合国数据显示,从1970年到2002年,非洲国家借债5400亿美元,而同期它们耗资5500亿美元用来偿还债务和支付利息。外债负担居高不下,使得非洲国家缺乏资金投入教育、卫生和社会领域,国家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也就是说,贫穷的非洲在此期间因债务问题被不断地“抽血”。另据统计,目前,非洲外债还在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远高于非洲经济目前3%至5%的平均增长率。债务和贫穷几乎是一对从来没有被分割的孪生姊妹。目前世界上8亿饥民中有1/4分布在非洲,其中两亿多人口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仅撒哈拉地区就有1.098亿饥民,平均每三个人就有一人正在挨饿。

  影响

  防腐败防依赖防干政

  富国免债确是一个值得肯定的“历史性突破”,但是人们对这项协议究竟会有多大影响还是有所怀疑。

  英国《金融时报》以《警惕八国集团对穷国的免除债务计划》为题报道指出,德国和日本担心100%免除债务可能会使腐败问题恶化,并会助长一些国家不顾后果的贷款行为。出于对这一担心的重视,八国集团一致决定,要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如何确保这些资金被用于减轻贫困且不会导致腐败问题作出报告。

  国际开发署今后将依据各国在管理方面的表现和透明程度来决定它们应该得到多少资金。这意味着如果受援国在债务减免后腐败加剧了,那么它今后将受到惩罚,将得不到财政援助。

  同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称,非洲国家无疑是免债决定的受益者,如赞比亚可以增加聘用7000名教师,坦桑尼亚也可以不再耗费总预算的12%%来还债,他们可以用这些钱来修建医院或修筑道路。但对部分国家来说,国际社会宣布减免债务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取消坏账以后,这些在经济崩溃边缘挣扎的国家将会再次向有关国家申请新的贷款,从而陷入一场新的经济依赖的怪圈。

  八国集团宣布减免债务是以“是否实行民主体制”来进行划线的,这样,非洲最贫穷的国家尼日利亚就被排斥在外了。但该国是西非重要的国家,对于该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更要警惕富国借免债干预内政。在非洲问题上,无论布莱尔还是布什,他们的立场代表的是英国和美国各自的战略意图。

  此次就免除非洲国家全部债务,对另外被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重债贫穷国”的20个国家,美国附加了明显的条件:在建设透明政府和遏止腐败方面必须符合条件后,才能获得免除债务,这就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减免债务为由干涉非洲国家内政埋下了“伏笔”。

  本组稿件据新华社、国际台

  出路

  为富当为仁穷国当自强

  相关人士早已指出,穷国想要摆脱贫困,仅靠免债是远远不够的,消除自身弊端,走自强发展之路更为关键。同时,富国在帮助穷国方面,还应做得更多。

  非洲应谋求共同发展

  非洲的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非洲领导人图谋非洲复兴的首要目标,为全面落实“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创造必要的条件,非洲联盟从一开始就期待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非洲地区的各种战乱冲突。为了防止被“边缘化”,“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强调非洲国家在内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与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平等互惠的新型伙伴关系,努力争取西方国家向非洲提供更多资金和援助。

  分析人士认为,非洲的问题是在历史上逐步形成的,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但只要非洲国家联合起来,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谋求共同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同时加快内部改革步伐,在国际社会不断增加对非洲关注的今天,非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走上全面的复兴之路。

  富国“扶贫”任重道远

  “富国俱乐部”这次减债虽然规模不小,但是仍不足以帮助非洲取得切实的发展。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认为,要想让非洲摆脱贫困,每年需要向非洲额外提供250亿美元的援助。

  发达国家曾承诺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0.7%%用于援助发展中国家,然而迄今为止非洲对这一承诺的期待基本上落空———美国目前只有0.15%%,日本只有0.25%%,都远远没有达标。因此受到非洲舆论的批评。而据统计,全球一年的军费支出高达1万亿美元,富国占有最大比例,美国名列榜首。而富国用于穷国的发展援助资金却少之又少。所以说,问题的关键不是富国声称的“缺乏资源”,而是它们没有充分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

  八国集团以“反腐败不力”为由,将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排除在减债计划之外,将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挂钩。非洲舆论指出,这是在“胡萝卜”上绑个“政治大棒”,减债不该成为推行西方价值观的手段。

  非洲各国近日在对“富国俱乐部”的减债举措表示欢迎的同时,呼吁富国提供更多诚心诚意的援助,如消除贸易壁垒,对非洲产品开放市场,使其获得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一位非洲官员在14日的77国集团会议上说:“我们希望通过贸易取得发展,而绝不企图通过乞讨走出贫困。”其实,在诸如减少贸易壁垒、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加技术转让等问题上,只要富国稍作牺牲,穷国就可受益匪浅。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