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联合早报:美国为何一再推迟发表"中国军力报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0日12:08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据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评论员杜平撰写的文章,点评美国一再拖延中国军力报告的发表。文章内容如下:

  每年5月下旬,美国五角大楼都要向国会提交一份关于中国军力的报告。如同往年一样,今年5月中旬以来,美国媒体便开始透露本年度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并不断预告说这份报告即将出炉。

  可是到6月上旬,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启程前来新加坡,参加亚太安全论坛会议时,这份早已曝光的报告却被卡住,一直公布不出来。按照常理,在拉氏启程之前,五角大楼就应该抛出这份报告,为他在亚洲阐述“中国威胁论”做一个铺垫和烘托。但事实却非如此。

  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对中国作出了严厉指责之后,美国媒体再次引述政府官员的话说,关于中国军力的报告就要在日内公布。此时,北京早已根据提前曝光的报告内容作出了强烈反应,而中国外交官也对拉氏抨击中国的言论当面进行了挑战。

  现在已经是6月下旬,这份军力报告的公布至今已经两度拖延,想不到五角大楼竟然也会给人以瞻前顾后的印象。报告的难产与拉氏毫不犹豫地指斥北京,两者之间不仅很不协调,而且根本不成逻辑。其中原因,应该是很不寻常。

  内阁成员南辕北辙

  从尼克松总统开始,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都存在着内部分歧,也都会引起大大小小的争论。但是,内阁主要成员的立场竟然南辕北辙,应数目前的小布什政府最为明显。在小布什第一个任期内,美国国务院与国防部在对华战略上基本上没有共识,只是由于各部门集中精力打恐,各忙各的,所以对华政策并没有在政府内部引起过多的摩擦。

  可是,反恐战争结束之后,国务院和国防部之间的传统斗争便立即浮现。如何面对中国的崛起,强硬派和温和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一方认为不能过于敌意,另一方则认为不能过于温和。由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北京从来都比较反感,再加上中央情报局的推波助澜,所以,出自他们之手的中国军力的报告,自然充满他们对中国的深刻敌意。

  从拉氏上任以来的言行看,此人确实缺乏政治敏感和外交大局观。当美国特别需要欧洲支持伊拉克战争时,拉氏以一句不合时宜的“老欧洲”,将法德等主要盟国全部得罪。现在,当美国需要北京协助解决朝核危机时,他却跑到亚洲不顾后果的指责中国,把美国外交官置于难堪处境。前国务卿鲍威尔在任内难有作为,最后感到心灰意懒,实质上与拉姆斯菲尔德等人的不断拆台大有关系。

  但是,与过去四年很不相同的是,目前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虽然依然受到拉氏等鹰派势力的影响,但却不再受其主导和支配。他们要求对北京采取强硬措施的主张,似乎遇到了温和派势力的较强牵制。

  应该说,这些事态发展与国务卿赖斯有直接的关系。赖斯深受布什总统的信赖,其对华态度毕竟有别于新保守主义集团,显得比较理性和务实。所以,对这样一份军力报告,赖斯不可能不考虑到其在外交上的破坏作用。

  鲍威尔公开唱反调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拉姆斯菲尔德故意夸大中国军事威胁的讲话。从这段时间的情况看,布什内阁的其他成员对拉氏的言论不作任何呼应,不予唱和,而是一律保持低调和沉默,这是很有趣的一种现象。它给人的感觉是,拉姆斯菲尔德在这个问题上似乎比较孤立。尽管他在新加坡发表的言论能够代表布什政府中部分人的观点,但由于太不合时宜,既缺乏外交上的自律,又缺乏对“政治正确”的灵敏性,所以,和之者寡,远之者众。

  若是在过去,美国主流媒体早就对这种言论一呼百应,一窝蜂地炒作来自中国的威胁。可现在,美国舆论却显得比较平静。可见,“中国威胁论”虽然还有市场,但却引不起更大的兴趣。

  近日,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在印度访问时,公开和拉氏唱反调,强调中国的崛起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假若这一事实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那么,拉氏本人在接受BBC采访时,竟然改口说中国不是威胁,其中玄妙之处就值得好好重视了。

  一言以蔽之,在对华战略上,美国政府内部明显存在着分歧。虽然白宫的言行有时候会显得自相矛盾,对中国的崛起不知道如何应对才好,但是,布什总统无论如何都要尽量避免与中国为敌。这不是主观上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在利益上值得和不值得的问题。来源:凤凰网(来源:国际在线)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