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听障成美国公众健康问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15:44 金羊网-羊城晚报
  马路上,地铁里,汽车中,随处都可见到戴着耳机的年轻人,摇头晃脑地陶醉在音乐里。狂热的流行音乐会上,台上震耳欲聋的乐声与台下观众歇斯底里的呐喊声促人热血沸腾。丰富多彩的青春岁月怎么能没有音乐的陪伴?疯狂之中的人们很少会去想疯狂的后果。

  用耳过度导致耳朵未老先衰,等你亲身体会了才知道保护耳朵是多么重要。

  摇滚乐手的痛苦经历

  如今50多岁的美国妇女凯蒂·佩克最爱回忆她在“收缩”乐队中担任低音乐手和歌手的日子,那是一个当年很受欢迎的全女子“朋克”乐队。这个在旧金山成立的乐队从1979年到1984年之间演出过数百场,推出过两支上榜单曲和一张专辑。

  她们的音乐非同一般地响,节奏也很快。1984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体育馆,“收缩”乐队为来访的英国当红演唱组合“杜兰杜兰”做开场演出,数千名青少年尖叫出无比热烈的气氛。演出过后不久,佩克开始出现耳鸣,这种现象持续了好几天,随后她的听力开始减弱,发展到连旁人的说话声都听不见。她说,那种只看见人家嘴巴在动,却一个字也听不见的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20多年来,佩克一直尝试各种方法克服着听障带来的不便。她学习哑语,学习读口形,带助听器,最后还接受了一个改善听力的中耳手术。

  佩克是众多有听障的美国人中的一员。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克林顿51岁就开始戴助听器。他是第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婴儿潮”美国总统,在爵士乐和摇滚乐声中成长起来,年轻时又喜欢吹萨克斯管和打猎。作为美国总统,他要经常乘直升机,接受人们的热烈欢呼和检阅仪仗队。所有这些噪音都超过85分贝这个听觉细胞受损极限。

  很多“婴儿潮”人士40多或50多岁时听力就开始退步,以前这个问题通常要到60多岁甚至更晚才会出现。最近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说,超过2800万美国人有不同程度的听觉损伤问题,估计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增加到7800万。

  美国有数百万人不得不天天面对工作环境中的噪音危害。45岁的安杰洛·亚西洛从1989年起开始在芝加哥做修路工,经常要用风镐凿开路面。他最初意识到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是在30岁出头的时候。他总是听不清别人说什么,总是把电视声音开得很大。医生告诉他,他的听觉水平相当于一个80岁的老人。如今,亚西洛每天都戴着助听器,塞在枕头下的闹钟是震动式,门铃和一盏灯连在一起,有人按门铃时,灯就会闪。

  尽管听障问题在“婴儿潮”一代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但其他人绝不能以为事不关己。如今的人们受到越来越强的声音的冲击———现在的电视个头大,声音更响,还有影院里逼真的音响效果。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大约有520万6到19岁的青少年和儿童由于太响的音乐和其他声响而听力受损。专家提醒,如果不注意保护耳朵,听着“随身听”长大的一代人将面临着和摇滚一代同样的命运。

  负担不起的助听器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耳鼻喉专业教授罗伯特·多比说:“即使你一生都在图书馆这样安静的地方生活,你70岁的听力也没法和你20岁时相比。”更别说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斥着噪音。摇滚乐、警笛、汽车喇叭、电钻,让耳朵承受的声音真是不计其数。

  在美国,人们逐渐认识到听力受损是个公共健康问题。为此,各种旨在加强公众保护听觉意识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例如,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开展了一项旨在保护人们听觉的“耳聪”活动。活动的重点在于鼓励人们在操作噪音很大的工具时佩戴耳塞,在使用收听装置时要注意控制音量。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正致力于研究治疗听觉受损的新技术。数码技术的进步使助听器的功能越来越先进。它们的体积越来越小,但接收声音的效果越来越好。数码助听器和传统的模拟式助听器都是把声音放大再通过耳道传到耳鼓,但是好的数码助听器能够较好地分辨声源在前边还是在后边,从而放大想听的声音,抑制背景噪声。

  美国2100万人能够靠助听器提高听觉,但却没有使用助听器。很多人是因为买不起助听器才不用。普通的模拟式助听器售价也要数百美元,高端产品的价格可高达3500美元,而且医疗保险并不涵盖购买助听器的费用。有些人不用助听器的原因是觉得耳朵里塞着助听器不舒服。还有很多人觉得戴助听器是一种耻辱,因为这意味着人老了,这些人宁愿把手拢在耳朵上听别人讲话。

  永久性、可植入中耳的助听器的开发已经到了临床试验阶段,这种助听器的效果将比现在最好的外置式助听器的效果还要好,而且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戴了助听器,最适合那些怕因为戴助听器显老的人使用。不过,这种助听器的价格将高达1.5万到两万美元。

  在生物学领域,科学家们试图弄清楚听觉的遗传性,以便找到再生听毛细胞的方法。大部分听觉受损的情形是在听到高频率声音时,听毛细胞受损导致。鸟类和低级脊椎动物的听毛细胞能够再生,但是人和其它哺乳动物则不行。如果科学家能找到一种在人体里培养新的听毛细胞的方法,那将是治疗听障的一个飞跃。目前,密歇根大学的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地在豚鼠身上培植出新的听毛细胞。

  科研人员还大胆地设想了一个在大脑中植入助听装置的方案,将外置式听筒接收到的声音不经过耳朵就直接传送到能处理声音的脑干部分。

  大自然创造的奇迹

  美国豪斯耳科研究院(HouseEarInstitute)临床研究主任威廉·斯莱特里博士将耳蜗比喻成一架“有着1.5万个琴键的钢琴”。耳蜗不同的部分处理不同频率的声音。有的人听不到某一频率声音的情况就好像有一部分琴键坏了一样。

  不同音量的噪音对听毛细胞的影响也不同。如果一枚火箭弹就在你身边发射,你可能一瞬间就丧失了大部分听觉。而听摇滚音乐会时,坐在正对着扬声器的位置有可能导致的伤害相对发射火箭弹来说要轻一些,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听毛细胞被迫超负荷工作,但还不至于遭到永久性损伤。不过,专家担心,如果耳朵反复暴露在这种环境里得不到好好休息的话,听毛细胞最终会受到永久性破坏。

  如今的播音器采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它为人们带来日臻完美的听觉享受的同时,也越来越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豪斯耳科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说,新式的数码播音器具备的高清晰度使收听者把声音调到很高时音调都不会改变,而传统的模拟式播音器就做不到这点。这就可能导致使用者不知不觉地无限制调高音量。

  “听”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是它赋予人的一件宝贵的礼物。“不幸的是,很多人不珍惜这件礼物,”斯莱特里博士指出。他说,对人的祖先来说,耳朵是赖以在险恶的自然环境里生存的器官。无论是森林里树枝折断,还是草丛中沙沙作响,多么细微的声音都逃不过人的耳朵,人凭借敏锐的听觉及时发现密林里准备扑过来的猛兽。如今,人类显然已经不需要耳朵做这样的事了。

  正是由于没有珍惜这件“珍贵的礼物”,摇滚乐手佩克饱尝了痛苦滋味。为了不让其他音乐人重蹈覆辙,1988年,她与20年前开始给她治疗的医生弗拉什·戈登一起创建了一个名为“摇滚乐者听觉教育和意识”的机构。创立开始到现在,该机构已经帮助了数千名摇滚乐手,送给他们免费耳塞,并为他们提供免费听觉检查。机构创立的启动基金由耳朵同样遭受强音乐伤害的英国摇滚乐手皮特·汤曾德提供。

  保护耳朵最好从日常生活做起。记住耶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彼得·拉比诺维茨说的话吧:“如果你注意节食,如果你注意运动,那么让保护听觉也成为你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欧飒·(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噪音

  要想保护好耳朵得先了解噪音产生的原理。评估噪声危害程度的基本方法是用表示噪音强度的分贝数乘以耳朵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时间。一般来说,85分贝起的噪音就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避免受到伤害的方法之一是遵循“5分贝原则”。也就是说,噪音强度每增加5分贝,允许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时间就应该减少一半。例如,如果在95分贝的环境中可以停留8小时的话,在110分贝的环境中则只能停留1小时。在超过116分贝的噪音环境里呆上一分钟都可能给耳朵带来伤害,摇滚音乐会上的音量可高达140分贝。
听障成美国公众健康问题(图)
图:时尚要以牺牲健康为代价?

  (紫/编制)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