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国害怕中国核反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10:47 宁夏日报

  据台湾、日本媒体6月21日报道,美国正计划于2007年前,在太平洋地区部署至少2艘可发射150枚以上巡航导弹的新型潜艇,用来牵制中国。据悉,这种潜艇可能是一种可搭载小型导弹,可深入敌国沿岸附近行动的“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

  据报道,美国计划将以美国西海岸为潜艇母港,以关岛等地作为据点,监视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军事动向。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美国海军军令部长克拉克上将20日说,美国
没有把中国当作敌人,不过由于中国的海上军力不断增强,所以美国要从强化导弹防御及强化反潜战力两方面着手对付中国。

  中国具备核反击能力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选择在这个时候自曝潜艇部署计划,显然意有所指。17日,日本《读卖新闻》等媒体纷纷报道,中国海军一艘新型核潜艇于近日成功发射了一枚“巨浪”二型潜射弹道导弹。这条消息无疑引发了美日两国的极大关注。

  据日本媒体报道,此次中国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估计为8000公里。发射地点在中国青岛港的外海,导弹最后成功击中数千公里外的目标。美国专家称,中国潜艇的发展进度“令人震惊”,使美国协防台湾更加困难。

  日本媒体形容,“中国这次成功试射导弹,等于把美国本土全部纳入射程范围,一旦台湾海峡形势紧张,可以以此牵制美国介入台海事务。这种导弹加入服役,无疑将强化中国的核战斗力”。日本媒体分析认为,“导弹成功试射意味着中国已完全具备二次核武打击能力。也就是说,中国将有能力在承受敌军第一次打击后,由潜艇发动核反击。这对美军是严重威胁”。

  核反击力量是安全的保证

  我们姑且勿论这些外电报道是否属实,但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只要拥有导弹力量,都会定期进行试射。中国历来进行导弹试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增强防御能力,更好地维护和平。中国进行导弹试射是武器装备定期检测、验证性能的需要。对本国所拥有的导弹进行试射,是所有拥有导弹国家的通常做法,属于国防建设的正常范畴,根本谈不上对他国构成威胁。

  中国的国防战略是本土国防战略,历来强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立场。事实上,美国在太平洋西部的军事基地部署了强大的核力量。可以说,中国周边的有核国家是世界上最多的。对中国来说,安全的最有力保证,是拥有强大的核反击力量。

  另据《解放军报》报道,中国自行研发的新型“飞豹”战机,也在近日进行夜间远海低空机群突击演练,显示“飞豹”战机已经具备全天候远程作战能力。消息一刊登,西方媒体便议论纷纷,都把“飞豹”战机称为“航母杀手”。于是,这与“巨浪”二型导弹试射联系起来,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硬说成是对他国构成威胁,掀起了新一轮的“中国军事威胁论”。

  美日联手打造监控“链条”

  日本媒体透露,美军其实早在中国试射导弹之前,就掌握了中国即将试射的信息。位于冲绳嘉手纳美军基地的一级导弹发射侦察机RC135,一直在全程监控中国这次导弹试射行动。台湾“国防部”官员透露,大陆试射弹道导弹,一向受到美国的密切关注。为此,美国不惜动用包括人造卫星、长程雷达、电子侦测、间谍船等等所有情报渠道。

  其实,美日一直在联手打造信息监控“链条”,其监控目标是大陆新式武器装备、军事动向等。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拥有最强大的信息优势,而日本除了依赖美国卫星提供的情报外,还建有覆盖全国的导弹监测网。日本还于2002年底启动了一个“监视东亚军事动态的卫星监测系统”。该监测网的监控地区包括中国、朝鲜半岛、俄罗斯和日本本土等,监测任务除了用于“危机处理”,还将搜集“可能对日本造成国家安全威胁”的信息,比如导弹发射等。炒作导弹事出有因

  显然,美日炒作导弹试射和飞机训练,大有文章,正好与拉姆斯菲尔德6月4日在亚太安全会议上所鼓吹的“中国军事威胁论”遥相呼应。美国此举,首先是为寻找对手,从而为美军争取更多的军费,为美国军火商招揽生意,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提供借口。

  其次是有意在亚太地区制造紧张气氛和隔阂。美国部分人士害怕失去在亚太安全事务上的主导权。因此,破坏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局面、维护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威是其“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另一目的。

  另外,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还能对台海形势产生两重功效:其一,为“台独”势力打气,抵消因近期两岸政治互动给“台独”势力造成的打击;其二,为对台军售寻找借口。(据《世界新闻报》)新闻来源:现代生活报 责任编辑:马江 田丽 实习生:马彦娜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