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在周杰伦的歌声里穿越德黑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01:22 东方早报

  这是一座没有夜生活的城市,这里上网慢如蜗牛,这里酷热难耐,这里的漂亮女孩都裹着头巾……我们在伊朗采访的八天七夜里,一直住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看到这座千年古城被现代文明冲击后绘出的各种色彩。

  6月的上海还未进入炎热的夏季,从东海之滨飞到伊朗高原,德黑兰的热度在我们6月15日走出机场大厅的第一秒钟就被感受到了。朗朗的晴空,苍凉的荒漠,干热的风吹进车窗
,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德黑兰徐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城市内涵捕捉中国声音的伊朗媒体

  从西郊迈赫尔拉巴德国际机场驱车进入德黑兰市区,首先见到的是气势雄伟、风格独特的自由纪念塔。该塔于1971年10月波斯帝国成立2500年庆典时落成,塔高45米,塔身呈灰白色,登塔眺望,德黑兰全城景色尽收眼底。革命大街划分新旧城区市内两条笔直的林荫大道贯穿而过。南北的一条为瓦利·阿斯尔大街,从城南海拔1100米的火车站开始,向北越过旧、新市区,直至海拔1600米以上的厄尔布尔士山麓避暑胜地,全长12公里。东西向的一条为革命大街,是划分新旧城区的鲜明标志。大街以南的旧城是传统的商业区和行政区,以北是现代化的新城。

  出租车停在了伊朗友人拉赫曼推荐的酒店门口,这座取名“林荫大道”的三星级酒店位于德黑兰市中心的拉里公园附近,由于被50美金一天的价格打动,我们在来之前就预订了房间,希望能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波斯服务。

  失望在热浪之后再次袭击了我们。由于受革命和战争的影响,伊朗现在的经济水平甚至还不如30年前的国王时代,德黑兰所谓的三星级酒店顶多只有国内的两星,曾经在电话里讲英语的前台接待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失望伴随着炽热,我们在德黑兰度过了第一个下午。五星酒店没法刷信用卡

  晚上换到了德黑兰为数不多的一家五星级酒店———拉里饭店。这座10层楼高的酒店在伊斯兰革命前被称作洲际酒店,为美国人经营。但30年来的伊斯兰宗教改革使这座酒店曾经的浮华气息几乎荡然无存。任何国际信用卡在这里都不能用,前台只收美元现金,上网只能用电话线拨号,客房服务几乎不会讲一句英语,连新闻中心发的记者证都要150美元一张,以至于记者当晚发回的稿件标题就是“伊朗衍生大选经济”。生活的不适很快被伊朗选民的热情抛在脑后。6月17日大选投票当天,我们来到德黑兰最著名的清真寺———侯赛尼·艾尔沙德清真寺。投票还没有开始,不少德黑兰市民已经早早来到了投票站前。16岁的穆罕默德是第一次参加选举,他兴奋地给记者看右手食指上的蓝色印记。“我的父亲也来了,但他和我投的不一样。”“你为什么要参加投票?”“为了行使我的权利。如果我们都不来投票的话,就不会选出真正的总统。”

  伊朗人的热情不仅在于大选,我们在德黑兰采访期间,不止一次得到伊朗同行的热情帮助。伊朗国家广播电视台(IRIB)的伊斯拉米小姐不仅热心地给我们提供大选的最新消息,还充当起翻译的角色。而中国记者也突然成为伊朗同行追逐的热点,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我们就接受了3家伊朗主要媒体的采访———伊朗国家广播电视台、伊朗国家广播电视台下属的JameJam新闻社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它们关注的共同话题是:国际媒体,尤其是同西方媒体存在泾渭之别的中国记者怎样看待此次伊朗大选。夜幕降临城市恢复安静

  由于无法忍受拉里饭店152美元一天的超高房价和令人难以下咽的伊朗大餐,经《文汇报》驻德黑兰记者张晓春老师的介绍,我们住进了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商务处的工作宿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更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这座城市和人们的生活。德黑兰,很特别。

  街头间或出现的诺基亚手机和三星电器的广告牌挟裹着西方文明冲击着这座浸透着伊斯兰文化的城市,但每天夜幕降临时,德黑兰又恢复它本来的安静和严肃,五彩斑斓的夜生活在这座古老的都市里依然找不到踪影。城市风景露出黄色染发的伊朗女生

  来到伊朗,不能不说说神秘美丽的波斯女子。在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德黑兰,不少头戴围巾的女性开车在街头飞驰而过,成为德黑兰一道独特的风景。

  伊朗女性的美来自她们的神秘。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女孩子从9岁起就必须穿黑袍、戴头巾,虽然大部分伊斯兰国家现在已经放宽了这一规定,但伊朗和沙特仍是严格执行这一规定的两个国家。伊朗女子外出和在公共场合都要身穿黑袍,头戴围巾,连外国人也不能例外。记者在德黑兰遇到的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女记者和中资机构的员工,也都是入乡随俗,戴上了头巾。另外,男女之间在公共场合不能握手,在公交车上,男性在前,女性在后,分开而坐。但是在出租车、地铁和其他车辆里,男女则可以坐在一起。特别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德黑兰的街巷和公园中到处可见一对对热恋中的男女,他们手拉手拥抱在一起,少了些平素的授受不亲的约束。

  伊朗女性的美还来自她们高贵和冷漠的气质。伊朗女性很少在街头露出笑容,好奇的摄影记者在出租车里一路追拍疾驰而过的驾车女性,但即使是面对相机镜头,她们也不愿展露出自己的笑容。越是这种冷艳的气质,越是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希望读懂她们头巾和墨镜背后的气息。一天傍晚,我们的摄影记者捕捉到停在旁边的一名女车手,她鼻梁高挺,戴着围巾和墨镜。注意到我们在拍她,她忽然转过头来,露出笑容,用英语对我们说:“你们来自中国吗?我曾经去过那里,天津、上海,还有大连。”说完,她又半似认真地对摄影师说:“当心你的相机了。如果有人看到你这样拍他们的女人,他会杀掉你的。”然后就快速驶离了我们。

  我们的翻译对我们说:“她可不是在开玩笑。如果她的丈夫看到你在拍她的妻子,你真的要当心了。”伊朗女性的美更来自她们的开放的思想。在德黑兰大学女子学院,那里女孩子们大多穿着牛仔裤,虽然一头秀发也是用头巾包着,不过仍有几缕露在外面,黄黄的,明显是染过的。城市脸谱爱听周杰伦的伊朗司机

  在德黑兰的最后几天里,我们有幸结识了一位名叫萨塔里的出租车司机。萨塔里今年56岁,能说简单的英语,这在德黑兰的出租车司机里可是非常少见。更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萨塔里见到我们的第一面就问我们是不是来自中国,还说,他认识不少来自中国的朋友。

  惊诧不仅于此。萨塔里竟然从车厢里拿出一张又一张的CD唱片,从周杰伦的《东风破》到朴树的《生如夏花》,一直到最新的《老鼠爱大米》,我不禁惊诧于音乐之无国界和这位伊朗老人的中国情节。萨塔里告诉我,他认识不少住在这里的中国工程师,他们在伊朗工作,每次回国,都会带最新的流行唱片回来,然后刻一张给他听。这样,这些中国工程师在坐他的车的时候,就可以听到熟悉的中国歌曲了。

  “我喜欢这些歌,虽然我不知道他们在唱什么。”有一次,当汽车里响起梁静茹的《勇气》时,萨塔里转过头来认真地对我们说:“我想她一定很漂亮,因为她有漂亮的嗓子。”

  萨塔里带给我们的感动不仅在音乐,还有他对自己两个女儿的爱。萨塔里说:“我的大女儿已经成家,他们住在土耳其。我的小女儿还在大学读书,还有两年才毕业。有一天,她告诉我,她要成家了。我不知道,只要他们相爱,我会供养他们的。”

  在后来的攀谈中,萨塔里告诉我们,他曾在伊朗空军服役了26年,任武器工程师。10年前,他从军队退役,在伊斯法罕做过服装生意,后来女儿们要在德黑兰读书,便举家搬到了这里。由于开出租车收入还可以,便做起了这一行。萨塔里摸摸自己花白的头发说:“还有两年,我就可以退休了。”

  德黑兰虽然很大,但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在离开德黑兰的前一天,我们终于在电话里认识了这位带给萨塔里音乐的中国工程师———一位来自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东部小伙儿。“萨塔里认识我们这里很多人,每次坐他的车,都像是在家里一样,可以忘掉自己是身在异乡。”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纵然语言不通,相隔万里,也会让人的心贴得很近。

  作者:早报记者 田辉


新浪强力推荐:【滚动新闻实时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