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所谓“日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01:36 东方早报

  日前,日本明仁天皇夫妇在太平洋战争时期著名的塞班岛上进行凭吊活动。当年在这一小岛上的日军,由于知道必将失败,全部从悬崖跳下自杀,这也成为二战震惊一时的事件。

  可想而知各大媒体对此行的不满,尽管明仁天皇着意淡化了此行的姿态,而且在28日突然增加了一项向当年遇难朝鲜人祭奠的活动,以缓解当地朝鲜居民的抗议。

  毫无疑问,明仁天皇此行具有强烈的政治内涵,和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靖国神社参拜事件掺杂在一起,使得亚洲其他国家对于日本反复无常的言行充满巨大的困惑。

  不过,如果抛开当下急切的政治判断,从这些事件当中,我们其实也可以感受日本这个国家复杂的政治历史及思想背景———举步四顾,但又自负傲慢;是民主宪政国家,但又任狭隘的国家民族主义暗流涌动。

  这些互相矛盾冲突的侧面,不光要在当下的政治利益角斗中观察,更要从其历史之中耐心找寻一些观念的发展脉络。惟其如此,方可辨识其行为的逻辑。

  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被誉为是日本的伏尔泰,他在1885年发表的《脱亚论》,基本奠定了日本直到今天的思想主轴。书中,他将日本的维新运动定位为:亲近西方文明,努力摆脱与中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关系,进而成就自己的“强国”梦想。

  在日本近代思想脉络中,尽管“自由民权论”是和“国权论”一样,也是一条重要的思想线索,而且也出现了如号称“东洋卢梭”的中江兆民等激进的民权思想家,但是狭隘的国家主义却一直是日本的意识中轴。

  明治时期重要的主要报人德富苏峰早年曾是一位激进的平民主义者,但是在甲午战争前后,他却转变成一位侵略的国权论者,在日俄战争后,他更是主张,以皇室中心主义作为日本的国体。

  在明治时期,关于国体的争论贯穿前后,“如何立宪”、“天皇到底何为”这些问题,都是当时争论不休的问题。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正式颁布。不过,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主义和立宪其实是有冲突的。当时一位著名的思想家美浓部达吉就认为,统治权属于法人的国家,天皇只不过是一个代表机关,这也被称为是“天皇机关说”。

  虽然另外也有一些激进的社会主义及民主主义者,要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目标,但是最终演变成为1910年著名的以谋杀天皇为目标的“大逆事件”,其中被杀害的幸德秋水,在监狱里写下《基督抹煞论》,以最激进的态度要求破除天皇无上的神话。

  以此来看,整个日本的近代思想发展过程,其实都是在以天皇为核心的君主主义与西方现代民主制度,以及国家主义和自由民权之间来回摇摆。

  日本的战败,使得国家主义的这一路思想发展受到遏制。1946年1月1日,裕仁天皇发表《人间宣言》,正式否定了天皇的神格。而美国在战后日本的一系列制度设置,也从外部压制了后者强烈的扩张意识。这种扩张意识既来自于日本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现代化冲动,也来自于“万世一系”天皇统治的宗教意识,正是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才产生了日后的“宣布皇道于世界”的理论,进而发展出“东亚共荣”的种种理论变形。

  在今天的日本,天皇虽然降格为人,但是具有强烈的精神指引作用,仍不时地唤起日本某些右翼人士的前现代幻象,而以明治维新以来奠定的“脱亚论”的现代化目标,则使得它始终无法摆脱在亚洲其他国家面前虚幻的优越感。正是在这种种的精神矛盾当中,日本今时今世,特别是在亚洲其他国家的心目中,成就了一副傲慢且又反复无常的样子。

  也许,“过去的总不会过去”,在现代化的途上寻求与传统的平衡,这本无可厚非。事实上,亚洲古国如中国、印度,都在做着同样的努力。但平衡不是以“一元”的历史意识投机多元的“全球化”时代,更不是以“西洋”的傲慢对峙“东洋”的崛起。须知“正常化”不在于丢弃一部“和平宪法”,乃在于修正错位的自我认知。

  作者:成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