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热点透视:中国鞋难行欧洲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09:36 新华网

  热点透视:中国鞋难行欧洲路 (记者 田帆 )

  中欧纺织品争端刚刚尘埃落定,一场鞋子大战又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了。据中国商务部6月24日宣布,欧盟已经正式知会中方将在月底对中国出口的劳保鞋进行反倾销立案。对这一戏剧性的发展,德国一家媒体的评论很到位:“欧盟刚刚在衣裤问题上赢得了一寸,就进而限制中国鞋子的尺码了。”

  反倾销缘于“民意”

  实际上,早在6月15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便宣布准备向欧盟委员会建议对中国鞋发起反倾销调查了。这一天,距这位曼德尔森先生上海之行仅仅过了3天。而就在同一天,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国的数百名欧洲鞋业生产商和生产工人在欧盟委员会外面高举“NO CHINESE SHOES”(不要中国鞋)的标语,抗议“如地中海海水般涌来的中国鞋”。

  曾几何时,代表欧盟纺织服装生产商利益的欧洲纺织服装组织也曾在欧洲议会相邻的公园举行了“NO CHINESE TEXTILES”(不要中国纺织品)的示威,并把100万个气球放上天空,象征着100万个工作岗位将要在中国纺织品的竞争下消失。不久,欧盟对中国产品的“特保调查”便明显加快了。

  在西方的政治制度下,民意力量的展示往往有特殊的效果。曼德尔森先生的提议很快得到欧盟委员会的批准,第一把刀砍向的是贸易金额并不大的两个税号的劳保鞋。但业内人士分析说,欧盟此举试探意味浓厚,下一步很可能是进口量更大的纺织面料鞋和皮鞋。

  在中国的入世议定书中,欧盟已经承诺将自今年1月开始取消对中国鞋的所有配额限制。而且,欧盟对中国鞋也没有如纺织品那般的“特保”大棒可用。因此,反倾销便成了最顺手的武器。

  欧盟称,今年1至4月间,来自中国的纺织面料鞋、皮鞋、拖鞋等6种鞋类产品进口数量和金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81%和433%,单价则下跌了28%。而中国商务部反驳说,此数据存在严重错误。据中国海关统计,这三个数据应该分别是增加了22.8%、59.5%和30%。

  “烧鞋事件”警示

  在贸易争端中,数据固然重要,但政治意愿恐怕更重要。曼德尔森先生一再声称自己是个自由贸易主义者,也许他的确如此,但身为欧盟贸易委员的曼德尔森必须对欧盟25个成员国政府和生产商负起“政治责任”。在如今的欧洲,最大的“政治”是什么?是就业!

  欧盟的失业率长期徘徊在9%上下,失业让各国政府背上了沉重的福利负担。更重要的是,失业选民的选票压力也让任何政党不敢忽视。理解了这个背景,就不难理解:为何服装和鞋类这些并非欧洲的重要产业,欧盟却要为之大动干戈。

  当然,欧洲各国在这些问题上态度并不一致。如德国,在纺织和鞋类方面结构调整得比较早,比较成功地转入到价值链的上游,因而对中国产品占领中低端市场并不惊慌。但是,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一些南欧国家却行动迟缓,因而直接感受到了中国低价产品的威胁,反弹的力度也就大得多。

  让我们再回到中国鞋。去年一年,中国一共生产了75.1亿双鞋,几乎占了世界总产量的60%,这意味着中国为世界上每个人都造了一双鞋。实际上,中国鞋商对欧盟同业形成的压力早已有爆发成贸易战的苗头,去年9月西班牙东南部城市埃尔切火烧中国鞋店的暴力事件就已经给中国鞋敲响了警钟。

  制鞋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要素是杠杆。60年代,世界制鞋业的中心在欧洲,70年代时转移到了日本、韩国,80年代又到了中国台湾,90年代又转移到了中国和越南等一些亚洲国家。中国制鞋业之所以如此朝气蓬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成本的低廉:在德国,一名鞋业工人每小时的平均工资为12.82美元,而在中国,则只有0.39美元。

  如果不是凭借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亚洲和中国的鞋业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以中国为例,目前国内鞋类中的85%都是中低档产品,法国每双皮鞋的平均出口价格在35美元左右,而中国的出口均价则仅仅为5.5美元,其差别可见一斑。但我们也得承认,为了向高端市场进军,中国鞋厂热衷于抄袭欧美鞋商的设计,近年来中国鞋商在国际展会成为了重点看防对象,因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而被勒令退场的事件层出不穷。这些都是中国鞋商在国际市场上授予人的把柄,如果中国制鞋企业采取鸵鸟政策依然故我,必将在国际市场上面临更大的困难。

  贸易战何时休?

  据报道,中国方面正在积极组织有关厂家进行应诉。一般而言,欧盟反倾销调查最长时间为9个月。但专家估计,鉴于事态的紧迫,实际调查时间可能会很短。虽然目前中方提出了与欧方不同的海关统计数据,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欧盟肯定会对某些增长比例过高的中国进口鞋类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以缓解其受到的“政治压力”。

  由于反倾销是个法律问题,只能由企业出面应诉。中国政府所能做的,一是积极与欧盟进行外交层面的交涉,设法降低损失;二是鼓励厂家实行行业自律,避免恶性压价授人以柄的不良竞争。此外,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专家学者开始呼吁应当对目前这种“过度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进行调整,重新审视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关系。

  当然,对关心中欧贸易发展的人来说,最为困惑的是中欧贸易争端何以层出不穷。欧盟真的是在“得寸进尺”吗?裤子下面,自然是鞋子?那鞋子之后呢?

  曼德尔森似乎也有同样的困惑。他公开表示:“昨天是纺织品,今天是鞋类,明天又会是什么呢?消费类电子产品?汽车?事态朝哪个方向发展?何时才结束?我可不愿意将来以一个反对自由贸易的欧盟贸易委员的形象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曼德尔森强调,虽然他对欧洲制造商发出的危困信号不能“在政治上视而不见”,但他警告欧洲的一些政治家不要认为“打开经济保护伞,这阵经济飓风总会过去”。他敦促欧洲企业加速它们的重组努力,并“向价值链上游转移”,以对抗价格更低的进口产品。

  如此不难明白,如果欧洲企业无法对中国制造业迅速增长的竞争力作出迅速反应,欧盟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面将不断反复出现。(完)(来源:参考消息特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