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撞击误差不会超过200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1日14:13 新民晚报
“撞击误差不会超过200米”(图)
——本报驻美记者专访撞击飞行器项目负责人

  再过三天,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太空飞行器将在天空上演一幕太空奇景。这是人类第一次通过这种办法探索彗星的物质构成。承担“深度撞击”号太空飞船研制的保尔太空技术公司项目负责人之一的汉德森今天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深度撞击”项目设想形成的过程?

  汉德森:多年以来,马里兰大学埃亨教授的研究团队一直想发射一部太空飞行器登陆彗星表面采集样本,然后返回。但这一设想技术难度很大,而且成本昂贵。所以他们后来想到用一个撞击器与彗星相撞,采集迸发物的数据,分析其物质构成的方法。这就是现在“深度撞击”项目。

  记者:最大技术挑战是什么?

  汉德森:最大的技术挑战是从太空飞行器释放出来的撞击器与跃离轨道的太空飞行器各自自动巡航,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准彗星一个有限的撞击点。撞击器与彗星在同一轨道上同向但以低于彗星速度运行,通过三次“推动”调整姿态与位置,准确地与彗星的预定撞击点相撞。而飞行器在释放撞击器后,以100米每秒的速度跃离轨道,在与彗星不同的轨道上观测撞击过程。

  记者:从现在的运行情况看,撞击成功的可能性多大?

  汉德森:现在太空飞行器运行非常好,已经到达“坦普尔1号”运行的轨道上,误差仅有1%不到。估计释放撞击器15分钟后跃离轨道没有问题。撞击器的自动巡航系统“星空跟踪”和自动导航系统经过几千次的地面实验和模拟,我们充分相信,撞击误差不会超过200米。

  记者:在撞击器的轨道控制方面,有没有地面控制系统,地面控制届时会不会发挥作用?

  汉德森:我们在不断地观察飞行器的运行姿态,如果发生错误,我们可以通过地面控制系统上传程序作矫正。但撞击器在撞击前24小时释放,运行速度极快,不可能控制,所以通过地面控制的可能性不大。但撞击器本身的巡航系统应该有足够的能力调整自身位置。

  记者:撞击迸发的物质是否会有一部分来自撞击器本身?如何区分彗星迸发物和撞击器本身的迸发物?

  汉德森:在制造撞击器时,科学家要求我们用贵金属,他们给了我们三种选择,金、银、铜。我们考虑到成本,选择了铜。根据我的理解,这三种金属不会与彗星表面的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所以科学家应该很容易区分来自彗星表面的迸发物。

  记者:撞击过程中如何采集数据?

  汉德森:撞击器本身有两对摄像设备,一对对着彗星内核,一对对着彗星的晕圈。撞击器采集图像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直到撞击发生。太空飞行器将在离彗星500公里的轨道上观察整个过程,飞行器的巡航设计保证飞行器能看到撞击形成的大环形坑。飞行器上有多种数据采集设备,它将在撞击发生后继续观察撞击点的新变化。

  记者:你们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汉德森:最大的担心还是撞击器。因为到现在为止,撞击器还没有投入实际运作,撞击器的动力系统与导航系统能否正常工作要到撞击前24小时脱离飞行器后才知道。

  驻美记者徐逸鹏(本报洛杉矶6月30日专电)

  “深度撞击”飞船结构示意图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