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深度撞击号明日撞彗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03:08 重庆晨报
深度撞击号明日撞彗星(组图)


深度撞击号明日撞彗星(组图)


深度撞击号明日撞彗星(组图)


深度撞击号明日撞彗星(组图)


深度撞击号明日撞彗星(组图)


深度撞击号明日撞彗星(组图)
⑥深度撞击“子弹”上膛

  今日放出撞击器,明日13时52分正式撞彗星

  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7月1日说,计划在太平洋时间7月3日深夜进行的“深度撞击”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实验室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已为“撞击”来临的一刻作好了准备。

  今日最后轨道调整

  “深度撞击”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尔·赫恩说:“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在6月23日进行了一次轨道调整,正向它的最终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急速飞去。现在它离彗星还有约240万公里,距地球近1.3亿公里。项目主管里克·格兰米尔说,参与项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状态不错”。

  按计划,探测器将在7月2日下午进行最后一次轨道调整,然后就要释放撞击器。预计,撞击器将在北京时间13时52分,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轰”上坦普尔1号的彗核,造成彗核表面的冰雪、尘埃等溅起,好比在太空中放出一个大“焰火”。

  据介绍,今天晚些时候,“深度撞击”探测器将向坦普尔1号彗星运行轨道射出“子弹”,在接下来的22小时内,地球上的工程师们将手动操纵探测器和撞击器。碰撞前两小时,“深度撞击”探测器上的自动导航系统将启动,接管撞击的高潮部分。

  格兰米尔说:“这就好像在‘深度撞击’号上有一名宇航员一样,它将自己启动推进器3次增加初速度,并‘瞄准’。之后射出撞击器击中小山一样的彗核。”

  全球“眼睛”瞪大了

  这次撞击将被科学界密切关注。太空中,“哈勃”望远镜、“斯皮策”望远镜、“钱德拉”望远镜、欧洲的“牛顿”天文望远镜等会从各个波段观察。地面上,美国基特山天文台、欧洲南方天文台等也会持续监测。

  不过科学家说,肉眼是无法看到这个距地球1.3亿公里以上的大“焰火”的。只有在西半球的某些地区空气能见度好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高倍望远镜看到“深度撞击”。

  探测器近距离“偷窥”

  今年1月12日发射的“深度撞击”探测器至今已飞行了4亿公里以上。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飞行器,大小相当于一辆两厢轿车,实际上就是一艘飞船;二是外部由铜合金加固的撞击器,重约400公斤,大小接近一台家用冰箱。在靠近坦普尔1号的彗核时,飞行器将撞击器弹射出去,而自身在近8000公里旁的安全位置观测撞击的过程。

  “深度撞击”探测器自身带有两部摄像机,和一部红外线分光计,撞击发生后,它将靠近彗星,然后“躲到”彗星下部进行近距离拍摄,同时向地球传回数据。

  上个月,“深度撞击”探测器已经透过彗发浓密的尘埃和气体,找到了彗核的位置,这有助于撞击成功。通过探测器,科学家们还观测到坦普尔1号彗星发生了数次短暂的“冰喷发现象”。许多彗星的彗核都会发生向外喷射冰物质的现象,发生原因目前还不明。格兰米尔表示,冰喷发现象不会影响到探测器以及观测。本报综合消息

  天地

  大冲撞

  图①:模拟彗星被撞后喷发图。图②:“深度撞击”探测器射出撞击器。图③:撞击器加速。图④:撞击器撞上彗星。图⑤:彗星上被撞出一个巨型深坑。图⑥:探测器靠近近距离观测。

  深度撞击

  时间表

  事件 地球接收时间(美国东区)连续彗星成像 6 & 2 6 & 0 5

  光学图像导航增至9 分钟一次

  6 , 2 6 & 0 5 2 : 0 0 p . m . 机动轨道更正 7 , 2 , 0 5 8 : 0 7 p .m.

  激活撞击器电池 7 , 2 , 0 5 9 : 5 7 p . m . 释放撞击器 7 , 3 , 0 5 2 : 0 7 a.m .

  来自撞击器的第一次自动测量记录,加速释放 7 , 3 , 0 5 2 : 1 4 a . m 机动飞过定点,太空船执行转向 7,3 , 0 5 2 : 1 9 a . m .

  撞击器传来的第一个图像 7 , 3 , 0 5 3 : 5 2 a . m

  机动飞过定点,太空船执行转向修正(如果必要)

  7 , 3 , 0 5 3 : 0 0 p . m . 撞击器的自动成像系统开始成像 7 , 3 , 0 5 1 1 : 5 3p. m . 撞击器第一次机动瞄准 7 , 4 , 0 5 1 2 : 2 2 a . m . 撞击器第二次机动瞄准 7 , 4 ,05 1 : 1 7 a . m . 撞击器第三次机动瞄准 7 , 4 , 0 5 1 : 3 9 a . m

  撞击(误差在三秒内) 7 , 4 , 0 5 1 : 5 2 a . m .

  太空船进入保护模式 7 , 4 , 0 5 2 : 0 5 a . m .

  最接近点 7 , 4 , 0 5 2 : 0 6 a . m . 太空船开始成像,持续2 4 小时以上 7 , 2 , 0 52: 5 1 a . m .
深度撞击号明日撞彗星(组图)


深度撞击号明日撞彗星(组图)


深度撞击号明日撞彗星(组图)
深度撞击有未知悬念

  “深度撞击”计划将使人类第一次从彗核取得彗星物质,它是人类观测到的距离最近的一次“地星接触”。该计划始于1999年,共耗资3亿美元。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聚焦的首次人造天文事件。人类为何要在太空“放礼花”,就此记者采访了国内的天文学家。

  寻找失落的地球之书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2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由于彗星含有太阳系最原始的物质,这次撞击在帮助人类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秘密的同时,也会帮助人类揭开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之谜。“炮轰”彗星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此。

  科学家们是这样形象解说地球的: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它就像一本书,46页厚的书,最早的几页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我们从火山岩浆可以看出来,最早的这些东西都通过地质作用,抹掉了,所以我们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也就40亿年左右,最早的五六亿年的找不到,而彗星就包含着这些最宝贵的东西。

  探索和保卫我们的未来

  “深度撞击”号撞击彗星后,将有一些彗星内部的物质喷发出来,科学家将通过研究这些物质了解初期太阳系的构成。

  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科普主管汤海明说,我们人类就在太阳系里生存,撞击彗星试验实际上是研究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通过研究太阳系的诞生和演变,可以清晰的了解今后太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科学家们说,人类生存在宇宙中,对宇宙需要更多的了解。表面上看起来跟每个人的生活似乎没有关系。而从长远角度看,撞击彗星属于科学技术范畴,而科学的进步带动的是生产力的进步,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进步,阿波罗登月计划产生的就是一个后续研究,多边研究,对后来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彗星上有未知的悬念

  研究前沿的科学家们认为这次撞击不会有太多、太大的悬念产生,一切都是按照NASA官方指定的有序程序发展。

  最大的悬念是发现彗星带有生命,这会是很大的成果,李广宇研究员说,这也是科学家们早已期待的结果。比如发现与地球上类似的氨基酸,这些物质降落到地球上合成了蛋白质和生命。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均由特约记者郎清相撰文

  撞击了解地球物质起源

  一直以来,在科学界存在一种争议,地球上的物质很可能是从外空间进来的提法,但始终未能得到业界的认可。

  “近地天体监测和太阳系动力研究”首席研究员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李广宇认为,这种提法认为,地球上的物质可能是彗星撞击地球的时候带来的,因为彗星在宇宙形成当中是比较原始的物质,距离太阳比较远,温度比较低,很长时间绕太阳一次,星体上的物质能保持原始状态不被破坏。

  石油也是天外来物?

  由于太阳系中重的物质开始沉落,轻的物质开始散发,科学家由此判断太阳形成的原始物质早就没有了。

  宇宙形成时比较原始的物质都存在于距离太阳较远的彗星和小行星等天体里面,而且科学研究已经确认彗星里面确实存在有机物质,李广宇研究员说,如果本次通过撞击得到确认的话,那跟生命是有关系的。

  目前科学界还存在一种石油不是原生的,而是外界天体上的东西带来的说法,但未能进入科学界的主流讨论,没有得到普遍承认。

  李广宇研究员认为,太阳系所有天体在形成早期阶段经历过猛烈小天体的碰撞,不排除地球上的很多矿物质是经过“朋友”带来的可能性。

  金属性质的小行星带的物质比较多,彗星比较轻,可挥发物质比较多,大量的彗星撞击的话,有可能形成像石油这样的矿藏,李广宇研究员下了如此结论。

  彗星难以撞击地球?

  科学家们一致分析认为,彗星撞击地球的概率是存在的,但概率是非常非常的低,低到平常老百姓不需要去了解和关心这个问题。

  汤海明说,这次的深度撞击彗星并不是因为彗星要对地球造成毁灭打击的因素,也并非是实战演习,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科学研究实验。

  当然,万一以后要有彗星冲撞地球情况的话,通过这次对撞击后彗星物质的研究,才可以为以后做出科学的决策,避免灾难发生。

  科学家们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认为,“深度撞击”号之所以不去撞击死彗星,这与死彗星上的的物质有很大关系。死彗星的物质已经完全发挥、消耗完了,再去研究已经没有实质性意义,找不到适合科学研究的有机物质以及有关科研资料。

  科学家们说,不管撞击会否成功,撞击的结果都不会使彗星偏离原来的轨道,彗星本身直径有6公里大小,这次撞击不会改变它的轨道。

  虽然这次撞击基本上不会改变彗星的运行轨道,但是这次撞击的各种科学数据,将为防止未来彗星或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及人类应采取的自救措施提供宝贵资料。

  撞击有

  N种可能性

  在撞击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所有的预算和期望只能是“纸上谈兵”。

  我国科学家分析认为,从技术角度来讲,NASA在这次计划工作上,各方面都做的很严密,按照NASA过去航天的成功记录,这次撞击彗星是没有问题的。

  完不成预期目标

  “深度撞击”号就像导弹发射一样,在不停的修正轨道,确保撞击器在最后一刻能撞击上彗星。但对撞击结果,前沿的科学家们大多倾向于“能撞击上,但完成不了预期目标”。

  “撞击上概率还是比较大的,但不排除擦边而过的可能性,彗星本身尘埃弥漫,以至于撞击器找不到彗核”,包括王思潮、汤海明和紫金山天文台李广宇在内的专家如此评判,同时撞击的结果也不排除彗核坚硬无比,撞击器撞击上去没什么反应。恰恰彗核的物质就是科学家需要了解的,正是基于此美国NASA才有此次撞击计划。

  “关键是我们对彗核实在不了解”。

  碎片不可能飞到地球

  科学家们认为,彗星被撞击器撞击粉碎的结果完全不可能。

  “这种可能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因为撞击器对于彗星来说实在是太小了,体积就像蚊子撞波音飞机,概率实在太小了”,王思潮研究员表示,另外一个原因是撞击器的撞击力量不够,最大的情况是一些物质喷发出来而已。

  发生撞击时,坦普尔一号彗星远在地球1.32亿公里以外,彗星或者其碎片不可能撞上地球。

  此前,NASA官方网站公布说,这一撞击相当于4.5吨TNT烈性炸药的爆炸威力,将在彗核表面撞出一个数十米深、足球场那么大的环形坑。这次碰撞将导致大量彗核物质向宇宙空间喷射而出,从而使彗星亮度明显增加。

  这一预测,仍遭到科学家们的怀疑,原因是人类对彗星本身的情况还不了解。

  当然,作为科学家,我们仍然希望此次撞击最好撞得更深更好,以便以后更好地探测彗星内部物质,进行各方面的科学研究,李广宇研究员表示。

  撞击器

  第一次亲密接触

  “深度撞击”是美宇航局探测太阳系的“发现”计划中的一个项目。科学家设想通过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使其内部物质暴露出来供研究。他们认为,彗核中含有太阳系初生时遗留的物质。

  2004年,一部名为“星团”的探测器曾穿过一颗彗星的彗尾,收集了一些尘埃物质,不过具体数据要到明年才能传回地球。

  欧洲宇航局一部名为“罗塞塔”的探测器将于2014年登陆一颗彗星的彗核,其携带的仪器将分析彗星的物质成分。尽管该计划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发生时间仍很遥远,“深度撞击”计划便成为了到目前为止,人类与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智利境内将是“深度撞击”的最佳观测点

  近来,智利成了天文观测者和爱好者的集中地。因为,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将是观测彗星“深度撞击”的最佳地点。

  法国天文学家奥里文·马可告诉路透社记者,“大约有来自德国、美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和荷兰的10名研究太阳系彗星的专家已经于近期抵达了智利。”

  “智利是最佳的观测地点。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好的观测仪器,并将从头至尾的关注这次撞击。”马可是南欧天文台的成员,他总体负责在智利的观测活动。该天文台由11个成员国组成。本报综合消息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