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人造太阳 准备升起 太阳如何出生——聚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05:55 都市快报

  太阳

  太阳已烧了50亿年,据说还有50亿年可以燃烧。就算太阳上全是煤,也只能烧2500年,而且也烧不到2000万℃的高温(太阳中心温度)。

  科学家通过研究太阳的光谱发现,太阳是由氢元素和氦元素组成的,太阳在不间断地
进行核聚变:每秒钟有6亿吨氢在高温高压下聚合成氦,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每秒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900亿颗百万吨级的氢弹一起爆炸。

  氢弹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扔下了两颗原子弹,爆炸产生巨大威力。

  1952年11月1日,美国在马绍尔群岛爆炸成功氢弹,其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500倍。

  原子弹是通过核裂变释放能量的。重核子(如铀或钚)在中子轰击下产生裂变,分成较轻的核子,同时释放更多中子,造成不受控的连锁反应。

  氢弹是通过核聚变释放能量的。轻核子(如氘或氚)瞬间结合成较重的元素(如氦),同时释放大量能量。聚变核武也称热核武器,因为它们的连锁反应需要摄氏几百万度的高温激活——在氢弹中,原子弹成了“引爆器”。

  核电站

  原子弹和氢弹威力如此巨大,一方面让人恐惧,另一方面却让人兴奋——如果将核裂变和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控制起来加以利用,那可以发多少电?

  于是,核电站出现了。第一座核电站在1954年6月27日开始发电,它就是苏联在卡卢加州建造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通常所说的核电站,是能过核裂变获取能量的,是裂变核电站,使用的原料是铀和钚。

  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热核反应堆,则试图用核聚变获取能量,是聚变核电站,使用的原料是氢。地球号称“水球”,储水量约14亿立方千米。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可见,地球上有着非常丰富的氢资源。

  轻元素的结合,才能放出“聚变能”;像铁这样中等质量的元素,无论聚变还是裂变,都不能放出能量;重元素比如铀,在裂变时放出能量。

  氘与氚

  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读如“刀”)与氚(读如“川”)的聚变(同位素就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而质量不同的核素。每种元素都有多种同位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氘与氚发生聚变,将两个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结合过程中,放出一个中子,以及17.6兆电子伏特能量。

  海水中,大约每6500个氢原子中有一个是氘原子,每升水中有30毫克氘,发生聚变后,可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一座1000兆瓦的核聚变电站,每年需要304公斤氘。

  据计算,用这种方式发电,海水中的氘,够人类使用60亿年。

  自然界中的氚,是宇宙射线的产物,只有几千克。氚可以用锂制造。锂主要有锂-6及锂-7两种同位素。锂-6吸收一个热中子后变成氚,锂-7吸收一个快中子后也变成氚。

  万亿分之三毫米

  原子核都带正电,互相排斥,两个原子核越近,静电斥力也就越大。但近到相距万亿分之三毫米时,它们的核力起作用,吸引力超过静电斥力,两个原子核就聚合到一起,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

  这就是核聚变的原理。氢的同位素质子数最少,只有一个,所以互相间静电斥力最小,其中氘-氚聚变又最容易。这就是科学家为什么首先考虑氘-氚聚变的原因。

  用核聚变方式发电,不是打仗时扔氢弹,而是要发电,那就要将核聚变的能量控制起来,才能利用。

  上亿摄氏度高温

  要让两个原子核接近到万亿分之三毫米,必须使它们处于等离子状态运行,互相撞击。这需要超高温。

  要控制核聚变反应,就要限制规模,有节奏地进行。科学家认为,可行的办法是,控制核聚变燃料的加入速度和每次加入的数量。

  因此,核聚变装置中,气体密度只能在常温常压下气体密度的几万分之一,对能量的约束,也要有足够长的时间。

  比如,一个箱子中装的乒乓球越多,乒乓球互撞的概率越大。但不能让乒乓球密集碰撞,免得无法控制,发生氢弹爆炸,那就要减少乒乓球数量,乒乓球太少,但又必须让它们碰撞,这样就要让乒乓球加快运动。

  在核聚变装置中,加快运动的方法是提高温度。温度如果有太阳中心那么高,在充满氢的太阳上是足够发生聚变反应了,在人类发电用的核聚变反应堆中则不够,需要上亿摄氏度的高温。

  激光点火

  这样高的温度,怎么达到呢?氢弹是用原子弹爆炸来“点火”的,可是总不能向热核反应堆扔个原子弹吧,那样的话,温度有了,其他什么都没了。

  这是核聚变首先遇到的难题。科学家的办法是用激光“点火”。激光输出功率达到100万亿瓦时,就可以点燃核聚变,使物质达到极高温。

  装太阳的托卡马克

  高温是获得了,更难的难题也来了:怎么让高温保持一段时间以便达到聚变?这就像是说,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容器,才可以装下太阳?用什么容器,才装得下比太阳温度更高的东西?

  这样的容器名叫托卡马克。苏联物理学家塔姆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建造这一容器的设想:将强电流产生的极向磁场,与环形磁场结合,来约束高温等离子体。

  另一名苏联物理学家阿奇莫维奇试做了几个。他先是在环形陶瓷真空室外,绕很多线圈,用电容器放电,使真空室形成环形磁场。同时用变压器放电,使等离子体电流产生极向磁场。

  后来用不锈钢代替陶瓷,改进线圈工艺,增加线圈。终于,他成功造出了一个高温等离子体磁约束装置。阿奇莫维奇把它命名为托卡马克。托卡马克是俄语中“环形”、“真空”、“磁”、“线圈”几个词的组合,意思是环流磁真空室。

  托卡马克中形成的磁场,又叫磁瓶或磁笼,它不接触有形的物体,因此不怕高温,可以把超高温的等离子体举在空中。

  抓住高温等离子体

  托卡马克同时解决了第三个难题:等离子体扩张问题。

  超高温的等离子体,有强烈向外扩张的特性,必须约束住它们,绝对不让它们与四周容器壁接触。

  托卡马克的总磁场,由大小两个磁场叠加而成,一个是沿大环形的圆形磁场,磁力线沿大圆环旋转;另一个是沿圆环截面的小环形弱磁场,磁力线沿小圆环缓慢旋转。这样磁力线形成螺旋线。正离子和电子在磁场中各绕一圈,互换了位置,但整体还是保持电中性。

  在磁场约束下,高温等离子体不会向外逃逸,也就不会破坏托卡马克的装置。

  普通托卡马克装置体积庞大,效率也较低。上世纪末,科学家把新兴的超导技术用于托卡马克装置,使基础理论研究和系统运行参数得到很大提高。

  中国放电4分钟

  可控核聚变的第四大难题,是放电的持续时间。世界上大多数托卡马克装置都是数秒级的放电。法国的超导托卡马克Tore-Supra,在世界上首先取得这方面的重大成果,第一次将放电时间延长到120秒。中国的HT-7超导托卡马克是第二个超过一分钟的,去年4月更是达到了240秒。

  买卖总是从蚀本开始

  上世纪70年代后,世界上掀起了托卡马克的研究热潮。到80年代,美国、欧洲、日本和苏联各自建造了一个大型托卡马克。这4个托卡马克,在可控核聚变研究上,都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建在英国的欧洲联合环(JET)是由14个欧洲国家合资的。1991年11月,JET将含有14%的氚和86%的氘混合燃料加热到3亿摄氏度,聚变能量约束时间达2秒,反应持续1分钟,产生1018个聚变反应中子,聚变反应输出功率约1.8兆瓦。1997年9月,又创造了新纪录:输出功率达12.9兆瓦,达到输入功率的60%。

  ——60%?输入100瓦,输出60瓦?这不是蚀本买卖吗?

  技术成熟前当然没法赚。目前,托卡马克上获得的最好成绩是125%,理论上算是略有盈余了。

  这一行没有秘密

  有人说,搞核聚变技术这一行的,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因为核聚变研究太难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别人能做到怎样,你也只能做到怎样。

  因此,在行内,不仅信息共享,就连设备和材料也可以共享。比如,中国的HT-7就是苏联无偿赠送的,其他许多附属设备,也是欧美各国闲置不用而赠送的,而中国做实验时,各国同行也可以参与。

  这种技术有三大好处

  通常说,热核反应堆发电,有三大好处:一是原料取之不尽,二是没有污染,三是没有核泄漏危险。

  这些是不是真的?地球上有40万亿吨氘。聚变反应中需要的锂,在自然界较少,也要从海水中提取,难度比氘大。而锂必须变成氚,才能与氘发生聚变。地球上有2000多亿吨锂,虽然比氘少得多,但也非常丰富。将来如果研究出氘-氘聚变,锂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污染是有的。与普通的裂变核电站不同,聚变不产生千年不分解的核废料,因此可以说清洁能源。但聚变会产生寿命较短的辐射物质,需要对反应堆定期维护。据报道,聚变反应堆产生的废料,从数量上说,与同等功率的裂变核电站相当。与核电站一样,聚变反应堆不产生加剧温室效应的气体。

  国际热核反应堆的磁环,800多立方米中,只装几克氘和氚。如果环形装置内部平衡被打破,聚变就骤止,因此聚变反应堆不会发生像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样的重大泄漏事故,对环境和周围居民不构成威胁。

  (钟松君 都市快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