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人造太阳 准备升起 太阳出生之地——法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05:55 都市快报

  肥肉

  为什么需要国际合作

  国际热核反应堆,是世界上有数的“大科学”项目之一,目的是借助氢同位素在高温下发生核聚变来获取丰富的能源(详见第19版)。它与国际空间站、欧洲加速器、人类基因
图谱等齐名,其投资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

  热核反应堆项目研究目标宏大,投资额高,需要130亿美元资金,其中建设投资就需要50亿美元;

  项目研究中,多学科交叉,涉及的领域包括超导研究、高真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密封、等离子计量和控制、信息通信、RF加热技术、NBI加热技术、纳米材料等等学科,实验设备昂贵复杂;

  项目能否成功,也存在极大风险。因此,这一项目需要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展开。

  法国争得大肥肉

  上月28日,欧盟、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俄首都莫斯科签订协议,决定国际热核反应堆在法国建设。

  根据协议,欧盟承担该项目40%的费用,法、美、俄、日、韩、中各承担10%。算上法国的份额,欧盟出资共50%。

  这块大肥肉究竟有多肥?首先,对建设地所在国来说,有着重要的能源和科技战略意义。

  第二,投资这么大的项目,所在国可以获得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工程合同,还能获取巨大的金融投资,据估计,在未来30年中,能得到300亿美元的投资。

  第三,该项目将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日本青森县的副县长说,它可能创造10万个就业机会。

  第四,可以极大地提升所在国各方面的技术,特别是对高科技行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另外,从外围来说,还能推动所在地旅游等相关产业。

  欧盟需要这块大肥肉。最近一段时间,欧盟宪法条约连连遭到阻击,欧盟预算谈判破裂,使“大欧洲”建设受到重挫。但欧盟的科技合作一直呈良好态势,如今热核反应堆落户法国,对“大欧洲”建设是一剂强心针。

  日本也咬下一大口

  日本不会白白相让。据报道,作为交换条件,欧盟答应日本在反应堆项目中有更大的参与权,给日本20%的建设合同,20%的研究管理职位让日本人来干,另外,在其他几个国际核科学项目上,日本将获得优先考虑。

  所以,日本也在这块肥肉上咬下了一大口。

  争夺

  欧盟宁愿单干

  争夺建设地的过程异常激烈。2002年,是法国、日本、西班牙和加拿大4国相争,后来西班牙和加拿大退出(加拿大因缺乏资金,退出了整个项目),剩下条件最好的法日两国。这两个国家,谁也不肯让谁。

  日本说,它选择的建设地在青森县的六所,靠近港口,离美国军事基地很近。

  法国说,它选择的建设地在马赛附近的卡达拉舍,拥有现成的研究设施,气候条件更好。

  欧盟、中国、俄罗斯支持法国,美国和韩国支持日本,两种意见相持不下,2003年底的表决结果是一半对一半。

  日本态度强硬,拒绝讨论由法国承建的可能性。根据协议,承办方将拿出项目48%的投资,约25亿美元。日本放出口风,愿意多出8.95亿美元,“买”得承办权。法国更加强硬。时任法国总理的拉法兰,在去年1月12日说:“欧洲人有可能单独实施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计划,但与美国握手言和的机会始终存在。”这句话让相关各国大为震惊。

  日本陷入孤立

  变化发生在去年。去年1月下旬,法国研究与新技术部长级代表埃涅尔访问韩国后说,韩国准备转而支持法国。

  去年1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大选中连任成功,考虑到伊拉克局势需要欧洲国家支持,就转为中立立场。

  于是欧盟更加强硬。去年11月26日,欧盟科研部长会议作出决定:如果日本再不放弃,欧盟将把日本排除在这个项目之外。法国媒体认为,欧洲尤其是法国的核科学研究人才济济、实力雄厚,所以肚里有货心里不慌。

  日本对此表示“不屑”,但心里非常着急,说,如果谈不下来,就掷硬币或抽签。可是日本处境孤立,终于在今年5月松口,并于上月28日在协议上签字。

  美国为什么不争

  美国不但没有参与热核反应堆建设地之争,而且还曾退出过这一计划。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试爆氢弹成功的国家,不但核聚变技术实力雄厚,而且政府也大力支持核聚变项目。1980年,美国还通过《聚变能源工程法》,要在2000年前投资200亿美元,建成聚变示范堆。1982年,美国在普林斯顿大学建成大型托卡马克装置。美国《纽约时报》说,从1952年来,美国在这方面投入了170亿美元。

  但后来美国政府一再压缩拨款,每年只有2亿多美元,追加经费的议案又遭国会拒绝。而且,聚变技术比想像中要复杂得多,进展不快。

  钱少,成果也少,美国聚变能顾问委员会只得于1996年改变计划,将这个项目从技术研究转到基础科学研究。这一改变,就无法获得必要的拨款。于是,美国在1998年退出热核反应堆计划,只好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议。

  这是对这一计划的重大打击,各国也相应调低了拨款。

  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几个国家,在聚变技术研究上相继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美国才重返这一项目。

  这个反应堆发不发电

  理论上说,聚变核电站一天只要用1千克氘和10千克锂,就可以发出1000兆瓦功率的电。同样发这么多电,裂变核电站需要500千克铀,火力发电站需要1万吨煤。

  在法国落户的国际热核反应堆,要建成一个功率可达500兆瓦、时间持续300秒以上的聚变反应堆。它建成后发不发电呢?

  法国《费加罗报》说,不发电。它只是一个研究工具,目的是找到聚变的最佳条件,将来并不会连接电网。

  等研究有了成果,将建立一个名叫“Demo”的聚变发电装置,比国际热核反应堆大20%。不过据估计,最快也要到2035年开始建造Demo,人们要用上“聚变电”,恐怕要等到2050年,甚至更久。

  数字

  历史:计划20年

  国际热核反应堆计划,始于1985年。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一次首脑会议上提出倡议,开展一个核聚变研究的国际合作计划。后来,两位领导人与法国总统密特朗又为此碰了几次头。

  198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邀请欧共体、美国、苏联、加拿大和日本的代表,在维也纳开会讨论,达成了四方合作设计建造国际热核实验堆的协议。

  可是计划在十年中遭到两次重大打击:1989年苏联解体;1998年美国退出该计划。

  受到这两次重击后,欧共体国家和日本就成为这个计划的主体力量。

  但研究在继续。据报道,目前,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核聚变研究,运行的托卡马克装置有上百个。2001年6月,热核反应堆工程设计修改方案完成。

  在2003年2月18日的“ITER第八次政府间谈判会”上,美国重回该计划。同一天,中国也作为全权独立成员加入。

  中国是从1956年开始核聚变研究的,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的国家之一。

  预言:常数30

  2002年7月,美国《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宣称,“发现”了核聚变研究的“一个新的、普适常数:30”。

  文章说,这个常数30不断被虔诚地引用,每次都宣称:从现在算起,在30年后将实现聚变堆商业化运营。

  确实如此,在核聚变研究一开始,人们就预言,30年后可投入实用。30年过去了,研究却难以持续;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改进了约束磁场的位形,各国掀起新的研究热潮,争建大型托卡马克,人们又看到希望,预言30年后就能发电。30年又过去了,托卡马克还是没能稳态运转;不过,希望又来了,实现了氘-氚的核聚变,于是,30年后能投入商业运营的预言又出现了。

  但每次研究或预言的高潮,总是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所以,30年后是否成功尚在其次,重要的是,这条寻找新能源之路,也许真的能走通。

  前景:60亿年

  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能源资源已近枯竭。人们预计:

  石油:可供开采40多年,高成本油田可开采240年左右;

  天然气:可供开采60年左右,高成本气田可开采450年左右;

  煤炭:可供开采200年左右;铀:可开采供70年左右。如果热核反应堆计划成功,需要的资源——海水中的氘,可供开采60亿年,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类不再担心能源问题的那一天,也许真的会来到?

  (钟松君 都市快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