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撞击彗星开始倒计时 计划在北京时间7月4日中午进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3日13:15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据新华社电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1日说,计划在太平洋时间7月3日深夜进行的“深度撞击”已进入倒计时阶段,实验室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已为“撞击”来临的一刻作好了准备。

  7月4日中午上演

  “深度撞击”项目首席科学家迈克尔·赫恩说:“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在6月23日进行了一次轨道调整,正向它的最终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急速飞去。现在它离彗星还有约240万公里,距地球近1.3亿公里。项目主管里克·格兰米尔说,参与项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都“状态不错”。

  按计划,探测器将在7月2日下午进行最后一次轨道调整,然后就要释放撞击器。预计,撞击器将在太平洋时间7月3日深夜11点左右(北京时间4日中午),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轰”上坦普尔1号的彗核,造成彗核表面的冰雪、尘埃等溅起,好比在太空中放出一个大“焰火”。

  肉眼无法看到焰火

  这次撞击将被科学界密切关注。太空中,“哈勃”望远镜、“斯皮策”望远镜、“钱德拉”望远镜、欧洲的“牛顿”天文望远镜等会从各个波段观察。地面上,美国基特山天文台、欧洲南方天文台等也会持续监测。

  不过科学家说,肉眼是无法看到这个距地球1.3亿公里以上的大“焰火”的。只有西半球的某些地区在空气能见度好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高倍望远镜看到“深度撞击”。

  “深度撞击”是美宇航局探测太阳系的“发现”计划中的一个项目。科学家设想通过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使其内部物质暴露出来供研究。他们认为,彗核中含有太阳系初生时遗留的物质。

  至今飞行4亿公里

  今年1月12日发射的“深度撞击”探测器至今已飞行了4亿公里以上。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飞行器,大小相当于一辆两厢轿车,实际上就是一艘飞船;二是外部由铜合金加固的撞击器,重约400公斤,大小接近一台家用冰箱。在靠近坦普尔1号的彗核时,飞行器将撞击器弹射出去,而自身在近8000公里旁的安全位置观测撞击的过程。

  深度撞击七大疑问

  为什么选“坦普尔一号”撞?

  首先人类对它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较熟悉它的轨道特征、自转特征等情况,而且目前它正处于中年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其次,它距离地球比较近,飞船到达它的彗核所需时间仅为半年。第三,它不是新进入太阳系的活动型彗星,不会连续地向外喷发气体,比较容易看清楚彗核的外部特征,有利于研究彗核的内部结构;还有就是,它可以飞到离地球比较近的地方,撞击后适宜地球上的公众进行观测。

  是否会威胁到地球安全?

  撞击是在距离地球15000万千米时进行的,绝对不会威胁到地球的。联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大小情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比喻,“深度撞击”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就像蚊子冲进一架波音747飞机。

  如何确保准确击中彗核?

  撞击器携带能提供25米/秒推进速度的肼推进系统,以推进必要的轨道修正和姿态控制。导航系统使用肼推进器将飞行路径变化控制在1毫米/秒的精确度内。另外,曾在“深空一号”探测器上试验过的自动导航软件也“帮助”撞击器准确执行过任务。“深度撞击”探测器的有关专家认为,错过目标的几率小于1%。

  为什么撞击器主要材料为铜?

  彗星看上去像是一个浓烟滚滚的火球,但实际上它是由冻结的水、岩石和气体物质凝聚成的,其成分不含有铜元素。因此,铜为主要材料的撞击器撞击彗星彗核后不会混淆彗星物质组成,科学家能够更容易地区别检测出彗星成分。

  撞击后可能出现什么结果?

  大概会出现6种可能:(1)按预定推算,在彗核上形成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撞击坑,75%的抛射物质降落到彗星表面。这种情况说明彗核是由疏松的、原始的、未受影响的物质组成。(2)如果彗核是由固态的冰物质构成,撞击后会形成一个普通房间大小的弹坑,50%的抛射物质降落到彗星表面。这种情况说明彗核不是原始的、未受影响的物质组成,彗星在撞击下能很好地保持在一起。(3)撞击坑直径比预期的更小,坑很深,但产生一个很小的抛射锥角,说明彗星物质太疏松。(4)若彗核由一些与泡沙岩类似的坚硬多空的岩石组成,则碰撞只能把彗核物质进一步挤压紧密。(5)假如彗核是由高密度的粉末状物质组成,撞击器可能会“穿星而过”。(6)彗星在撞击后被冲碎瓦解。

  如果撞击不成功会怎样?

  美国宇航局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深度撞击”没有按预期的计划击中“坦普尔一号”彗星的话,那么它会继续飞行,去探测另外6个替代彗星。

  撞击彗星计划有什么意义?

  这次人类亲密“接触”彗星,不仅能首次获取大量彗核碎片样本,为人类探索太阳系起源提供新的线索,而且还能为地球避免与小天体相撞提供有用的数据。(本报综合消息)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