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人类今天首次“炮轰彗星”(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1:14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江淮晨报

  7月4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撞击彗星的一幕即将上演:美国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相撞。这次撞击将在彗星表面留下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坑,并将对彗星的化学成分和太阳系早期留下的化石信息进行探测。目前,“深度撞击”号的母船已经成功释放携带的撞击器,精彩的好戏预计将在美国东部时间今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13时52分)开演!

  “炮弹”发射在即

  “撞击彗星的那一刻即将到来,这次重大太空项目的关键时刻正在一步步迫近。”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深度撞击”的项目主管里克·格兰米尔说。

  这项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计划1999年11月1日正式启动,耗资3.3亿美元。时隔5年之后,“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于今年1月12日成功发射。在4日撞击彗星前,“深度撞击”号走过了4.31亿公里的漫长太空之旅。

  如今,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格兰米尔说:“经过多年的设计、培训和激励,我们即将实现目标。飞行和科学小组正在为这项太空计划努力工作,我们状态不错,准备迎接撞击。”

  按照计划,“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2日下午进行最后一次轨道调整,并在北京时间3日下午2时成功释放撞击器。撞击器重369公斤,大小如同一台洗衣机。随后,撞击器会以大约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冲向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撞击预计会在美国东部时间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13时52分)发生。

  格兰米尔说,最后阶段将全部自动完成,不再有人工介入。

  揭示太阳系起源

  科学家们设想,撞击器轰上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时,会在其表面砸出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坑,并造成彗核表面的冰雪、尘埃等溅起,好比在太空中放出一个大“焰火”。

  此时,等候在安全位置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和布置在太空中的“哈勃”等望远镜以及地面天文台都会对这次难得的人工“天象”进行密切监测。撞击前,撞击器上配备的拍摄装置也会发回约两个小时的图片。

  “我们正在尝试一项最大胆、最危险的试验,这在空间探测史上从未有过。”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人查尔斯·埃拉奇说,“和许多探测项目一样,我们的所得远超过风险,因为数千年来,我们第一次能够了解彗星的构成,而不是惧怕它们。”

  科学家们认为,彗核中含有太阳系初生时遗留的物质,因此通过此次试验,人们有望加深对太阳系起源的认识。

  “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了解太阳系是如何形成又如何演变的,并找出在宇宙其他地方是否有生命存在。”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负责研究太阳系的部门科学家安迪·丹特兹勒说,“彗星是太阳系最古老的天体,它会为许多问题的解答提供线索。”

  最理想的效果

  不过,科学家们的推测认为,“深度撞击”号撞彗星最可能出现的理想后果是,撞击器高速撞入彗核,引发剧烈爆炸,威力相当于4.5吨TNT烈性炸药,这可能在坦普尔1号彗星表面炸出深30米、大小如足球场般的巨坑。在高温的作用下,彗核物质会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蒸发或升华,同时向外迸发出大量尘埃气体,形成焰火般壮观的景象。科学家已经明确表示,在美洲大陆的西岸,如果空气能见度足够好的话,人们完全可以通过高倍望远镜见证这不同寻常的一幕。为了全方位观测上述撞击过程,“哈勃”、“钱德拉”、“牛顿”和“斯皮策”等著名太空望远镜都将对该彗星进行观测研究。在地球上,20多个国家的众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也都深深被“深度撞击”号的惊天举动吸引,他们已经做好准备,将天文望远镜聚焦坦普尔1号彗星,期待着一睹人类自己创造的天文景观。

  不会影响地球

  此次“深度撞击”行动和美国曾经拍摄的一部电影《深度撞击》同名,如果看过当年的影片,也许人们会担心,一个探测器去撞击彗星,会不会对地球造成不利影响?撞击的碎片万一飞到地球上,可怎么办?事实上,科学家已经对此进行了严密的考察和计算。坦普尔1号是一颗运行轨迹不可能威胁到地球的彗星,这次的“深度撞击”也并不是要摧毁它,而是为了深入探索彗星的真实构成。虽然科学家预测撞击之后,可能在彗核表面撞出一个30米深、足球场那么大的环形坑。但是对于自身很大的坦普尔1号彗星来说,即使撞出足球场那么大的坑,也不会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经过估算,撞击会使彗星的速度每秒钟增加万分之一毫米,但这也只是使它原来5年半的轨道运行周期减少1秒而已。而且,撞击发生时,坦普尔1号彗星远在地球1.32亿公里以外,它的碎片也不可能撞上地球。

  对于撞击产生的影响,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深度撞击”探测计划科学家唐·约曼斯形象地比喻说:“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一撞击就好比让一只蚊子冲进一架波音767客机,完全不会影响到彗星本身的运行轨道。”现在,就让全世界的人们一起来期待着这次“深度撞击”,期待着人类制造的第一次冲撞彗星行动吧。

  网上实况转播

  这次撞击选择的坦普尔1号彗星发现于1867年。之所以选它主要是因为人类对其已有100多年的了解,而且这颗彗星正处于中年时期,有代表性。此外,坦普尔1号彗星可以飞到离地球比较近的地方,撞击后适宜观测。

  目前,坦普尔1号彗星距离地球约1.3亿公里,人们用肉眼仍无法看到这次撞击产生的“焰火”。只有西半球的某些地区在空气能见度好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高倍望远镜看到“深度撞击”。

  不过,天文爱好者们不必担心会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以及多家天文台都会在网上及时发布撞击的图像。

  当天,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计划通过互联网发布一系列最新动态,并通过自己的电视频道实况转播这次太空任务。网民们可以登录www.space.com网站一饱眼福。

  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的国立基特峰天文台和设在夏威夷冒纳凯阿山巅的W·M·凯克天文台也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发布它们观测到的图像。

  ·本报综合报道·

  深度撞击号

  母船(以撞击器为主体)

  外观:大小相当于一辆小轿车。重量:约380公斤。

  装置:高性能的中央处理器和高稳定性的指示控制系统。一个固定的太阳帆板及小的镍氢电池、高增益天线、碎片防护装置、高分辨率成像仪和中分辨率成像仪,34米波长的X波段无线电与地球和撞击舱保持通信联络。功能:1.传输数据。2.观测记录撞击过程。3.收集分析彗核样本。

  撞击器

  外观:与茶几大小相等。主要由49%的铜和24%的铝制成。重量:约370公斤。

  装置:一台称为“撞击者目标遥感器”的高精度星体跟踪器。实际上它是一个带孔径为12厘米望远镜的目标瞄准照相机,用于在撞击舱飞向彗星过程中导航。25米/秒推进速度的推进系统,以推进必要的轨道修正和姿态控制。功能:1.提供照片。2.撞击彗核,产生动能相当于4.5吨TNT炸药爆炸时的能量。坦普尔1号

  此次撞击的对象——坦普尔1号彗星是1867年由法国马赛天文学家坦普尔发现的,于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坦普尔1号长径14公里、短径4.8公里,彗核被直径8万公里的彗发包围,每5年半环绕太阳飞行一圈。科学家们之所以选择坦普尔1号,是因为该彗星有代表性,适合对所有彗星的研究;坦普尔1号的轨迹位置会经过火星和木星,相对适合作为被普通飞行器撞击的“靶子”;而且这个撞击地点也适合从地球上进行观测。

  ·张春燕 整理·
人类今天首次“炮轰彗星”(组图)
“深度撞击”示意图

人类今天首次“炮轰彗星”(组图)
“深度撞击”号与坦普尔1号彗星相撞的假想图

人类今天首次“炮轰彗星”(组图)
人类今天首次“炮轰彗星”(组图)
  图为2005年5月30日深度撞击号探测器所拍摄到的坦普尔1号彗星(来源:江淮晨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