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科学家接受专访:选择美国独立日撞击彗星是噱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2:25 新闻晨报

  时间

  “选择美国‘独立日’是噱头”

  “深度撞击”计划从酝酿到今天,经过了近30年时间。为了保证计划成功,科学家对于计划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进行了精心挑选。比如撞击器的重量就几经增减,多一分则可能
使预算超支,少一分则可能降低撞击威力;撞击对象“坦普尔1号”直径6公里,个头大,“靶子”也大,而且算是彗星中“循规蹈矩”的一员,很容易被预测到将要出现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它自转速度慢,可以保证千辛万苦撞出来的撞击坑不会在短时间内转到人类观测不到的彗星另一面去。

  约曼斯博士向记者透露,其实,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一天进行撞击,也是经过“深度撞击”计划小组精心选择的。说白了,这是美国宇航局搞的一个“噱头”。

  “根据我们的计算,‘坦普尔1号’将在7月5日这一天来到它的近日点,也就是它自身轨道上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按照‘深度撞击’计划的要求,我们必须选择彗星离太阳和地球都比较近的时候进行撞击。因此,只要是在7月5日前后一到两周时间里,任何一个日子都可以是理想的撞击时间。大家一琢磨,不如选7月4日‘独立日’,听起来不是更酷吗?”

  动机

  “哈雷彗星激起科学家好奇心”

  根据预测,撞击器一旦击中彗核,将产生一个不下30米深、足球场大小的撞击坑。然而,如果彗核比预计的要坚硬,撞击器打出的坑洞不大,喷射出来的彗核物质较少,人们盼望的“太空焰火”的绚丽景象也将难以出现。

  不过约曼斯博士表示,对于撞击坑大小的猜测,是建立在科学家目前对于彗核物质构成判断上的。不同的撞击坑形成过程,将为天文学家提供颠覆性的崭新认识。所以,“深度撞击”科研小组成员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迎接各种意料之外的撞击结果。

  “‘深度撞击’计划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我们固有的观念,而是为了挑战神秘的未知。要知道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天文学家都相信,彗星就是一颗颗裹着灰尘的肮脏大冰球。1978年,科学家艾伦·德拉米尔和美国国家光学天文台的迈克·贝尔顿无意中发现,著名的哈雷彗星是个不折不扣的‘煤球小子’,彗核外壳比煤还要黑。这激起了科学家研究彗星物质构成的好奇心,‘深度撞击’计划由此诞生。”

  “根据我们目前的推测,‘坦普尔1号’应该是一颗结构疏松、重力小、易碎的彗星。因此我们判断,应该可以撞出一个100米直径的坑洞来。不过,如果这颗彗星是一个坚硬的大冰球,那么坑洞形成的时间会远远短于目前猜测的200秒,撞击坑的尺寸会比较小、但是更深,也会有更多的喷射物脱离彗星。不排除还有第三种可能性,那就是‘坦普尔1号’的内部物质像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一样松软,那么几乎不会造成什么坑洞,也几乎没有什么喷射物。”

  “所以说,不同的撞击结果,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的认识。‘深度撞击’计划的目标,就是为了研究彗星的内部构成。‘坦普尔1号’到底是一个坚硬的大冰球、层层包裹的‘大洋葱’、外壳坚硬的‘空心汤团’、还是一块不堪一击的‘鸡蛋布丁’?通过摄像器材,我们可以了解到它的外部形态;通过撞击,我们可以研究它的内部构成。不管获得什么,我们都会为崭新的发现欢呼雀跃。‘深度撞击’计划最迷人的地方在于,我们真的不知道将要面临怎样的结果。”

  撞击

  “像一只蚊子冲进客机”

  此次“深度撞击”行动和美国曾经拍摄的一部电影《深度撞击》同名,如果看过当年的影片,也许人们会担心,一个探测器去撞击彗星,会不会对地球造成不利影响?撞击的碎片万一飞到地球上,可怎么办?

  事实上,科学家已经对此进行了严密的考察和计算。“坦普尔1号”是一颗运行轨迹不可能威胁到地球的彗星,经过估算,撞击会使彗星的速度每秒钟增加万分之一毫米,但这也只是使它原来5年半的轨道运行周期减少1秒而已。而且,撞击发生时,“坦普尔1号”彗星远在地球1.32亿公里以外,它的碎片也不可能撞上地球。

  对于撞击产生的影响,约曼斯博士形象地比喻说:“从科学角度来看,这一撞击就好比让一只蚊子冲进一架波音767客机,完全不会影响到彗星本身的运行轨道。”

  未来

  “小天体的威胁真实存在”

  约曼斯博士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小天体对于地球和人类构成的威胁不容忽视。不过他一再强调,“深度撞击”计划与“小天体威胁论”毫无关系,科学家研究彗星的物质构成,绝对不是为了将来能够将它们炸飞做准备。

  “电影《深度撞击》中的场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科幻影片中的‘胡思乱想’。不过,小天体的威胁真实存在。从几百万年的漫长时间来看,人类死于彗星或小行星撞地球的几率,与在飞机坠毁事故中丧生的几率是一样的!”

  “根据估计,从1998年到2008年之间,大约会有2000个直径在1公里以上的小行星和彗星靠近地球,一旦与地球相撞,足以造成全球性的影响。但此次‘深度撞击’计划的目的,仅仅是在于了解彗核的内部物质构成,以此帮助人类了解太阳系形成初期的物质形态,而不是为了对可以导致彗星偏离轨道或者直接将其摧毁的方法进行实验。”

  新闻人物

  唐纳德·约曼斯

  唐纳德·约曼斯博士是“深度撞击”13人科研小组中的一员,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太阳系动力学小组”监管人、“近地天体计划”办公室主任。

  为了表彰他的科研成就,小行星2956以他的名字命名。

  新闻链接

  “近地天体计划”

  作为“深度撞击”科研小组中的一员,唐纳德·约曼斯博士的身份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噱头”。他是美国宇航局“近地天体计划”的负责人。

  “近地天体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出那些可能会对地球造成威胁的彗星与小行星,阻止具有灾害性的“彗星撞地球”。

  晨报记者程艳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