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央视全程直播深度撞击(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04:13 重庆晨报
央视全程直播深度撞击(组图)
撞击模拟图

央视全程直播深度撞击(组图)
  美国宇航局下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当地时间2日晚间表示,“深度撞击”探测器已按计划成功弹射出撞击器。如果一切顺利,充当“炮弹”的撞击器将在24小时后“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将会在北京时间今日下午1时52分上演。

  “炮弹”射程88万公里

  太平洋时间23时07分(北京时间3日14时07分)左右,“深度撞击”探测器释放出了撞击器。当时撞击器与彗星相距88万公里。地面随后收到的信号表明,近400公斤重、约家用冰箱大小的撞击器已和探测器分离,正在向彗核飞去。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程师表示,数据检查表明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按照预定安排,撞击器将在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与坦普尔1号的彗核相撞,上演“炮打”彗星的大戏。撞击地点距离地球约1.3亿公里。

  往飞行的针上穿线

  这次史无前例的撞击能否顺利进行,尚面临着一些考验。充当“炮弹”的撞击器将在计算机操作下完全自主飞行,它必须能准确地击中目标。“深度撞击”项目经理里克·格兰米尔比喻说,这好比“往飞速运动的针上穿线”。坦普尔1号彗星以每秒30公里的高速运动,而在它轨道前方的“深度撞击”探测器飞行速度约为每秒20公里左右,飞行器弹射出撞击器“炮弹”后就得立刻调整姿势“躲开”,以免被彗星撞上或被撞击时飞溅的碎屑打上,影响向地面传输宝贵的科学数据。

  按计划,撞击器将在“出膛”24小时后,以每秒10公里左右的相对速度轰击坦普尔1号的彗核,造成彗核表面留下大深坑。届时,随着冰雪和尘埃等四溅,其景象犹如在太空中放出一个“焰火”。

  提供情报直至“牺牲”

  在释放撞击器之前6小时,“深度撞击”探测器成功地进行了第四次变轨,目的是将撞击器尽可能地推到与坦普尔1号“面对面”的轨道上。调整完成后,地面工程人员开始最后的步骤:让撞击器进入自由飞行状态。从此,撞击器只能依靠自身携带的电池完成最后的撞击之旅。任务控制人员已经证实,撞击器上的S波段天线已经与母船取得联系。

  据悉,在撞击过程中,撞击器将携带照相机冲向彗核,拍摄有史以来距离彗星内核最近的图像,最小可以分辨出20厘米的细节信息。其携带的电子设备将一直传送图像信息,直到最终消亡。

  备用方案成为“废物”

  在撞击之前,黄铜强化的撞击器有三次机会调整飞行路线。其实,为了这次太空撞击,美国科学家准备了好几套备用方案。他们表示,一旦母船未能成功射出撞击器,那么将采用备用的应急方案,其中之一是指挥母船连同撞击器模块一起撞向彗星。可是,现在看来,备用方案已经派不上用场了,因为释放撞击器的过程非常顺利。杨孝文

  撞击·直播央视直播撞击全程

  据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日下午1:30起开始直播撞击全过程。

  当天,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计划通过互联网发布一系列最新动态,并通过自己的电视频道实况转播这次太空任务。网民们可以登陆www.space.com网站一饱眼福(如图)。

  设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的国立基特峰天文台和设在夏威夷冒纳凯阿山巅的W·M·凯克天文台也都会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发布它们观测到的图像。据新华社电

  撞击·CD

  中国人名字飞向彗星

  据中新网电据悉,为了加强普通人对这一人类空间探索史上重要行动的关注,美国宇航局在执行任务的撞击器上携带了一盘微型CD,上面记录有人名及其自身讯息。

  目前有62.5万人签名刻成的CD将在撞击时送到彗星上去。这个签名活动是从2003年5月到2004年7月结束。由美国著名的SPACE.com网站发起。据说,这个CD用特殊材料制作,除CD外,撞击部分会灰飞烟灭。

  记者登录“深度撞击”网站看到,上万名中国人已提交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和全球60万志愿者提交的信息一起飞向彗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