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撞击器准确“轰”彗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05:32 北京晨报

  本报记者昨夜随天文爱好者赴怀柔观测

  晨报讯(记者王大鹏)北京时间昨天13时52分左右,美国“深度撞击”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准确命中坦普尔1号彗星。昨晚,本报记者随北京天文馆工作人员、资深天文爱好者等十余人赶往怀柔雁栖湖观测“深度撞击”7小时后的坦普尔1号彗星。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告诉记者,他们带着两部高清天文望远镜。

  昨天下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庞之浩做客新浪聊天室,他说这次“深度撞击”是人类预防小行星和彗星撞击地球的第一次“演习”,也是人类尝试改变彗星和小行星轨道的一次实验,人类借此掌握了撞击小行星的经验,以防小行星撞击地球。

  他说,2009年可能会有小行星飞向地球,这次“深度撞击”会不会对此产生影响,还需要研究。但这次撞击的目的“是防止以后这种天外来客对地球产生影响,通过改变它的轨道保护地球,而不是损害地球”。

  右图为天文爱好者和天文馆工作人员准备使用高倍望远镜观测彗星。晨报记者蔡代征/摄

  ■“炮击”彗星异常精确■太空升腾绚烂焰火

  1998年,好莱坞大片《深度撞击》演绎了太空船撞彗星的梦想。太平洋时间3日22时52分?穴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雪,美国宇航局“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上演了真实版的《深度撞击》。

  准确击中

  精确度不亚于穿针

  北京时间13时52分左右,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在与“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脱离约24小时后,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相对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公里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此次壮烈的“杀身成仁”之旅。

  伴随着一道炫目强光,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内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为这一时刻等待6年之久的科研人员们相互拥抱,激动不已。

  实验室研究人员唐·约曼斯说,撞击器准确击中彗星,撞击力度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料,“科研小组欣喜若狂”。实验室主任查尔斯·埃拉奇也表示,成功之大,“超出我们的预料”。

  探测器发回的一张图片显示,撞击场面与此前预计毫无二致。

  一场虚惊

  撞击器一度失踪

  北京时间4日12时20分左右,“深度撞击”撞击器进行了第一次发动机点火调整,调整持续了约20秒,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准确地“瞄准”彗星。此时,撞击器运转正常,自动导航系统不断工作,不断修改自己的轨道,保证它能够精确地撞击到彗核上。

  北京时间4日13时17分左右,“深度撞击”撞击器成功完成第二次发动机点火调整。从画面看,喷气推进实验室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显得非常轻松,给所有人以胸有成竹的感觉。

  北京时间13时39分是最后一次轨道调整。此时,撞击器上的摄像机不断地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回高清晰度的照片。这些照片清楚地显示,神秘的彗星上遍布冰隙,冰脊和冰川模样的地貌。

  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左右,“深度撞击”撞击器成功与坦普尔1号彗星发生相撞,比预定时间提前2分钟,整个过程持续了3.7秒。这期间曾经让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心都悬到了嗓子眼上:在撞击发生前两分钟,撞击器的身影一度神秘消失,直到它重新出现在大屏幕上,人们才舒了一口气,这也算是整个撞击过程中有惊无险的一次。

  场面壮观抛射物形同蘑菇云

  事先预测,撞击会造成彗核表面的冰雪、尘埃等溅起,好比在太空中放出一个大“焰火”,事实比预测得要壮观——撞击时,彗星下半部分喷发的物质非常高,原来看到是非常小的核,撞击以后,整个抛射物非常高、非常大,让观看的人想起了蘑菇云。

  当这幕情景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喷气推进实验室飞行控制官员们高呼:“太强了!太强了。我们让它撞中了我们想撞的位置。”

  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查尔斯·埃拉奇兴奋地高呼:“从现在起,我们将对太阳系有全新的理解。”美国宇航局高官迪亚兹告诉记者说:“太令人震惊了。看到那一幕,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述!”

  万人欢看太空版“深度撞击”

  此次撞击成功,不仅标志着人类有史以来与彗星进行的最亲密接触,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表演了一幕绚丽的太空焰火。

  在夏威夷怀基基海滩,1万余人通过巨型电影屏幕目睹了这一撞击盛况。来自火奴鲁鲁的内科医生史蒂夫·林说:“这就像一部科幻电影。”

  其实,这就是真实版同名好莱坞大片。在1998年拍摄的好莱坞科幻电影《深度撞击》中,一艘美国太空船奉命前去轰炸一颗巨型彗星,以防止其与地球相撞。

  但与之不同的是,据项目人员介绍,坦普尔1号彗星“现在或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对其进行轰击旨在解开太阳系起源之谜。

  邓玉山徐川文

  300华裔科学家参与指挥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勇气”号火星漫游、“卡西尼”号土星探秘、“深度撞击”探测器“炮轰”彗星……每一次太空探索热都会使美国宇航局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成为世界的焦点。

  JPL位于洛杉矶东部的一个山坳里,其前身是加州理工学院喷气动力研究所,由航空大师卡门于20世纪40年代牵头成立,最初的许多个研究工作与火箭、导弹有关,但现在完全从事太空科学研究。

  美国所有的太空无人探测研究基本都在JPL完成,目前JPL共进行着45个项目的研发。各种无人探测器升空后的控制工作大都由JPL负责。

  JPL实验室汇集了美国的太空研究精英,其员工总数超过5200人,仅华裔科学家就有300多人。三分之二的工程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头衔,其中不少人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这两所名校。此外,JPL每次承担一项科学使命时,还会从全美各个知名高校抽调一些相关专业的顶尖人才。所有在这里工作的人不仅要有专业特长,还必须是美国公民。如果是在美国之外出生,还要接受复杂的审查程序。(颜亮)

  ●新闻分析

  “深度撞击”撞出四大悬念

  撞击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进行了首次“亲密接触”只是人类探索彗星的第一步,由此引来的诸多悬念还有待破解。

  ●悬念一:能否破解宇宙之谜?

  此次在“深度撞击”过程中传回的讯号与画面究竟能否让地球上的我们梦想成真呢?对此,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目前从画面上仅能够看到彗星的表面上充满了坚硬的岩石,并由于撞击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圆坑,而这些画面和讯号是否有更大的价值,还需要科研人员进行数月的研究。

  ●悬念二:下颗“坦普尔”哪里找?

  在茫茫宇宙中是否还存在同坦普尔1号类似的彗星呢?科学家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是肯定的”。但遗憾的是,目前已经被科学家或者业余天文爱好者“盯上”的不足16颗,其中多数还不能确定出现的时间。

  ●悬念三:撞的力度能抵彗核?

  在撞击发生之前,外界认为撞击时爆炸所产生的深坑将不下30米,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但据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到目前为止,由于精确的数据、图片分析尚未做出,科学家们尚不清楚相撞后产生的大坑具体有多大。

  ●悬念四:会否掀起太空热?

  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太空成了世界主要大国角逐的竞技场,随着人造天象的巨大成功,相信必将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太空热。

  实际上,在“深度撞击”彗星紧锣密鼓准备之时,俄罗斯宇航局酝酿了40多年的“登陆火星计划”也在近期“宣告进入尾声”,开始了最后的宇航员甄选阶段。徐川文

  ●专家视角

  中国科学家点评时表示——

  “撞击”演练抵挡外星来袭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点评“炮打”彗星时表示,成功实施这种撞击前,科研人员必须精确计算出探测器和被撞击目标的运行轨道,控制住探测器按既定轨道飞行,及时检测飞行参数以确定是否需要修正其轨道,发出指令修正或改变探测器轨道,准确地在预定轨道位置释放撞击器。目前,全世界掌握这些技术的国家不多。

  李竞指出,从理论上说,小天体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研究人员通过探测和计算发现某一小天体要“亲吻”地球,那么人类就必须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知识、手段,减灾防灾。有专家建议,发射轰击器,将威胁地球的小天体炸裂,使其分离成几个小部分,从而改变其运行轨道。这次撞击完满地命中“靶心”,可谓为避免小天体来袭而进行的“练兵”。

  ●相关链接

  “深度撞击”深几许?

  尽管没有谁可以前往太空中的现场,近观“深度撞击”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时在太空中所绽放出的灿烂“焰火”,但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守候在电脑、电视等媒体工具前,痴痴等候撞击的那一刻,期待与科学家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深度撞击”,深深地震撼了许多人的心,也将深深地印在许多人的脑海里。

  撞击已经完成,不过对于科学家们来说,艰辛的工作不过才刚刚开始。科学家首先要关注的,无疑将是坦普尔1号彗星究竟被撞出了多深的洞,由此从彗核中暴露出来多少可能的太阳系原始物质,又能据此分析研究,带领人类穿越多么深远的时空隧道,去探寻宇宙深处的秘密?

  按计划,撞击后搜集到的各种相关数据将在约一个月后陆续传回,再经历约几个月的数据分析时间,整个项目要一直到2006年3月才将宣告结束。新华社记者潘治

  

撞击器准确“轰”彗星

  

撞击器准确“轰”彗星

  

撞击器准确“轰”彗星

  

撞击器准确“轰”彗星

  撞击过程

  

撞击器准确“轰”彗星

  美国宇航局的电视屏幕显示“深度撞击”号释放的撞击器“击中”目标。

  

撞击器准确“轰”彗星

  美国国家宇航局工作人员在密切关注电视屏幕

  “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新华/路透

  

撞击器准确“轰”彗星

  

撞击器准确“轰”彗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