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救援受阻嫌犯在逃(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9日11:1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合肥晚报

  布莱尔说,目前已经找到49名遇难者的遗体,随着救援行动的进行,预计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由于救援人员在挖掘一节发生爆炸的地铁车厢时遇到“非常糟糕”的情况,使得救援行动进展缓慢,无法找到这节车厢上遇难者的遗体。

  英国首都伦敦7日发生连环爆炸袭击后,伦敦警察厅和救援部门迅速展开救援和调查行动。但是调查和救援行动却“出师不利”,到目前为止警方还没有逮捕任何嫌犯,而搜寻地铁爆炸遇难者遗体的工作却严重受阻,进展缓慢。

  嫌犯使用军用炸弹

  伦敦警察局负责人伊恩·布莱尔在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调查还在进行之中,任何可能性都不能被排除,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7日发生在伦敦的连环爆炸案是由自杀袭击者所为。

  布莱尔说,袭击者有可能将炸弹藏在椅子下,也有可能在地铁运行途中引爆炸弹。

  伦敦警察局负责反恐特别行动的警官安迪·海曼说,每个炸弹都有大约4.5公斤的爆炸物,而且是被装在背包中带上了地铁,放在了车厢地板上,途中可能用定时器引爆。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英国拆弹专家告诉法新社记者,他从爆炸现场初步判断,袭击者使用的是威力很大的军用塑料炸弹,所以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伦敦皇家学院的炸弹专家汉斯·米歇尔斯则指出,对炸弹类型的判断是侦破此案的关键,不同的恐怖组织都有自己擅长的制造炸弹的方法。英国警方已经在爆炸现场搜集了大量残片,并且拍摄了照片,然后将送交实验室进行分析。专家们说,相关工作可能持续数星期。美国情报官员说,他们已经开始对最近数星期收集的数据详加评估,寻找可能的线索。

  可能会出现新袭击

  伊恩·布莱尔同时还警告说,从警方掌握的线索来看,制造袭击事件的恐怖分子仍然在逃,而且有可能会发动新的袭击。。

  “我们还没有逮捕任何嫌犯。”布莱尔说,“所以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他同时呼吁公众向警方提供有用的线索。英国警方称,他们已经获得了“许多”线索,目前正在进行分析和甄别。

  公交车上的可疑男子

  地铁遭遇第一次袭击56分钟后,30路公共汽车在塔维斯托克广场响起爆炸声。

  “我当时紧挨一名年轻男士站立。他不断把手伸入一个袋子内。”现年61岁的项目经理理查德·琼斯告诉媒体记者。“他看起来像外国人。因为他看起来紧张,我便对他留意起来。”

  另外几名乘客也说,这名肤色深的男子看起来25岁左右。爆炸发生前数小时,他把手伸入袋子。

  “他不断弯腰把手伸入袋内。”一位姓斯科特的乘客说。这名乘客在爆炸发生前数秒钟下了车。

  如果自杀式袭击者的说法得以证实,那么袭击公共汽车在欧洲还属首次。

  数家英国报纸也坚信,自杀式爆炸者参与了伦敦爆炸案。《每日镜报》甚至以“自杀式恐怖”为题报道爆炸案。

  救援行动遇到麻烦

  英国救援和调查人员在两处爆炸地点遇到了麻烦。

  在罗素广场车站,由于受损的顶棚很不稳固,而且发出刺鼻的气味,使得救援行动进展缓慢,救援人员无法迅速从一节被炸的车厢中抬出遇难者的遗体。

  “我们还没有接近车厢,因为隧道随时都有发生倒塌的危险,我要求所有人保持耐心。”安迪·海曼说。他表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他们将首先固定车站建筑结构,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展开搜寻行动。

  伊恩·布莱尔则指出,从伦敦警方掌握的情况来看,在罗素广场附近发生爆炸的车厢中已经没有生还者,只是车厢中多名死者的遗体现在还没有找到。

  那辆遭到袭击的双层巴士则被炸得面目全非,大量的碎片散落在各处,搜集工作变得十分困难。调查人员说,搜集到的残片越多,他们越能准确地分析判断当时的情况,但是从目前的进展来看,情况似乎不容乐观。

  交通基本恢复正常

  因系列爆炸事件而一度中断的伦敦公共交通8日已基本恢复正常。

  伦敦交通部门介绍说,公共汽车服务已基本恢复,地铁网络的大部分也已恢复运营。

  交通部门一名发言人说,目前地铁可能会有误点情况,部分线路也还不能开放。现在,环线地铁仍然关闭。3个发生爆炸的地铁车站作为犯罪现场,仍被警方封锁,因此技术人员无法前去检查损坏情况。“我们的确不知道需要多长时间让整个(地铁)网恢复正常。”伦敦交通部门发言人说。

  作为世界最大的地铁网络之一,伦敦地铁每天运载旅客达300万人次。伦敦警察厅已经建议地铁乘客,如非必要,这两天尽量不要出门。

  ·本报今日上午综合报道·

  最新伤亡

  伦敦警察局负责人伊恩·布莱尔在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7日发生的系列爆炸已经造成至少50人死亡,约700人受伤,其中22人伤势严重。

  应对伦敦爆炸

  英启动反恐预案

  伦敦系列爆炸消息传来,唐宁街10号首相府立马作出反应,数分钟后便启动了预算为20亿英镑(36亿美元)的反恐预案。

  战时内阁开会

  英国《太阳报》网站8日报道说,接获消息后,助手们匆匆闯入唐宁街10号内阁每星期例会会场报告。

  由于首相布莱尔正在苏格兰主持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立即召集战时内阁开会。

  与此同时,伦敦交通部门有意宣布爆炸起因为“用电达到高峰所致”,力图减少恐慌。

  战时内阁开完会,主要阁员通过秘密通道转移到战时内阁防爆地下掩体内。

  反恐预案启动

  自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恐怖袭击后,英国财政大臣戈登·布朗便每年专拨20亿英镑预算用于反恐。

  接获伦敦发生爆炸消息数分钟后,战时内阁下令实施代号“竞争”的反恐预案。

  英军接到在伦敦街头采取行动的命令,以防首都遭受袭击。警察、消防员以及各家医院进入完全戒备状态。

  ·本报综合报道·

  “中国女孩”牵动人心

  一位英国警方高级官员同时宣布,有多名外国人在此次爆炸袭击中受伤,他们分别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波兰、葡萄牙和塞拉利昂。

  但是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官员说,截至北京时间8日晚10时,使馆与英国警察总局和英国外交部联系,没有发现有中国人在爆炸中伤亡。

  中国使馆提供的消息说,昨晚10时左右,使馆官员曾经收到英国外交部的通知,说有一名受伤的“中国人”被送进伦敦大学医院。当使馆人员准备到医院看望时,医院方面又打来电话说,受伤的是一位小女孩,因为伤势很轻已经自己回家。

  另据报道,澳大利亚和葡萄牙驻英国使馆分别证实,有8名澳大利亚人和1名葡萄牙人在袭击中受伤,但伤势都不严重。

  南非、德国和丹麦政府也随后宣布有本国公民在袭击中受伤,其中一名德国人伤势严重,目前仍然没有脱离危险。

  恐怖袭击 早有预兆?

  据新华社今日上午供本报专电伦敦7日发生连环爆炸后,英国媒体惊讶地发现,其实早在约15个月前,就有一个宗教组织的领导人对这次恐怖袭击以及发动袭击的恐怖组织作出了“准确预测”。

  去年4月,总部设在伦敦的“穆哈吉伦”组织的领导人奥马尔·巴克里·穆罕默德在接受一家葡萄牙报纸采访时,就预言伦敦很可能将遭受这个名为“‘基地’欧洲秘密组织”的团体的恐怖袭击。

  去年3月西班牙发生马德里爆炸案后,巴克里说,伦敦也将“不可避免”地遭受一次大袭击,“因为很多组织都在为此做准备”。

  现年46岁的巴克里是“穆哈吉伦”组织的创始人,该组织被认为与“基地”组织有着密切联系。

  塔利班否认 与爆炸有关

  据新华社今日上午供本报专电阿富汗塔利班发言人8日说,英国伦敦遭到系列爆炸袭击是布莱尔政府的政策所致,但否认塔利班与此事有关。

  “英国人民现在遇到了麻烦,这都是因为他们领导人的罪恶行径和压迫行为。”塔利班发言人阿卜杜勒·拉蒂夫·哈基米通过电话告诉路透社记者,其所处地点不明。

  对于伦敦爆炸事件,哈基米表示,塔利班既不感到高兴也不难过。“如果这些爆炸针对的是英国军事目标,或者给英国政府造成损失,我们会很高兴。”他说。

  英国难防 本土恐怖

  据新华社今日上午供本报专电恐怖分子越过警方和情报部门雷达监测,给伦敦造成死亡和混乱。英国情报问题专家警告说,本土恐怖分子更难防范。

  着眼于打击恐怖主义,英国对其安全机构实施改革,成立了一个新机构——联合恐怖主义分析中心。这个中心把对内、对外和军事情报机构以及政府通信总部通信拦截中心和警方相关部门整合到了一起。

  像其他欧洲国家一样,英国官员也越来越对本土滋生的武装人员放不下心。这些人独立活动,与已知恐怖嫌疑犯联系后让人追查不到踪迹。

  此外,这些小团体不依赖外界的资金或技术支持,也不接受外界命令,因而更加难以动用反恐举措实施堵截。

  英国内政国务大臣黑兹尔·布利尔斯今年年初在一次会议上说,先前对外国人威胁的关注已经让位于对“英国公民越来越多参与恐怖主义”的关注。

  安全事务专家克劳德·莫尼克特说,一些人对外联络十分谨慎,他们几乎不与他人通信,也不前往伊拉克或阿富汗,更不去遭到严密监视的宗教场所。他说,从伦敦爆炸案作案方式看,作恶者需对当地情况十分熟悉。
救援受阻嫌犯在逃(组图)
  :7月8日,英国伦敦街头一个女孩手持寻找失散亲友的启事。在受害者家人正忙着照料伤者、悼念死者的同时,对于那些失踪人员的亲友来说,时间似乎过得更为漫长和痛苦。他们一次次地前往医院,向路人散发出一张张亲人的照片,盼望他们所爱的人能够安然无恙地归来。
救援受阻嫌犯在逃(组图)
伦敦人点燃蜡烛纪念在爆炸中死亡者。(来源:合肥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