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谁是欧盟未来的火车头? D计划能否拯救欧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09:23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一场广泛的对话、讨论正在欧洲展开,其中甚至带有争吵的意味,焦点在于欧洲的发展模式。而此时,英国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这对于布莱尔来说是一个机会,那么对于欧盟呢?

  6月17日,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首脑峰会在两天的争吵中结束。

  备受关注的欧盟第一部宪法的批准程序陷入了瘫痪状态——原本2006年11月的宪法批准期限往后延长一年。

  极具争议的欧盟2007~2013年中期财政预算方案,是此次会议的另一个主要议题。但由于英、法两国各执己见,欧盟首脑峰会在预算问题上没有达成任何协议。在欧盟宪法受挫之后,预算谈判的失败不仅进一步动摇欧洲民众对欧盟的信心,也加深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欧盟峰会上的争吵,焦点在于欧洲的发展模式。法、德两国和英国在此问题上形成两个观点对立的阵营。英国首相布莱尔主张建立一个自由化的欧洲。他强调,欧盟现行的财政体制过于“社会化”,将太多开支用于农业市场的保护,而对能够加强欧洲竞争力的科研、教育、就业等领域的投入少之又少,从而阻碍了欧洲经济的增长。法德则主张优先考虑建设欧洲的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制度以及政府公共服务。

  在这个背景下,7月1日,英国出任欧盟轮值主席国。

  欧盟扩大的步伐放慢,还是继续?

  普遍认为,欧盟扩大步伐过快是导致欧盟当前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重要原因。

  2004年,欧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同时吸收10个新成员国入盟,新老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巨大差异造成彼此间的撞击,而欧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此消化分解。

  在《欧盟宪法条约》遭到挫折之后,欧洲内部出现要求暂缓欧盟扩大的声音。但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尽管遭到挫折,欧盟不应停止发展的脚步。对于等待加入欧盟的国家而言,入盟之前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因此,加入欧盟是推动这些国家民主和进步的巨大动力。

  以土耳其为例,为了加入欧盟,土耳其政府在过去几年里在人权方面做出了巨大改变。而一旦失去动力,有关国家的民主进程将会陷入停滞或倒退。

  为此,欧洲国家的23个智库、研究所领导人在6月13日联名上书,分析欧盟停止扩大所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要求欧盟决策机构不要做出有损欧盟扩大进程的决定。

  与此同时,关于欧盟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引起广泛争论。

  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首相容克呼吁,无论是有关欧盟的将来发展模式,还是欧盟的扩大问题,有关方面应该在一段时间里进行反思,在倾听各方的意见之后,再做出理性的决定。

  容克说,对于欧盟的困境,应该通过对话(dialogue)、讨论(debate)和民主(democracy)的方式——D计划,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欧盟的咨询机构——欧洲地区委员会宪法事务和欧洲领导专署主席弗朗兹·索斯伯格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欧盟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展开有关欧盟发展问题的讨论。欧盟各国领导以及欧盟各机构要与民众建立更为密切的交流,不仅要倾听广大欧洲民众的声音,也要使他们了解欧盟的决策情况。

  “只有得到草根阶层的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才可能继续进行。”索斯伯格说。1

  要社会保障,还是自由市场?

  6月23日,布莱尔表示,希望在英国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六个月内恢复有关欧盟长期预算问题的谈判。

  欧盟每年的财政预算总额为1063亿欧元,约占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根据1962年制定的欧盟统一农业政策,欧盟每年对农业的补贴占欧洲财政总开支的40%。法国是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受惠国,每年得到的农业补贴约为100亿欧元,占欧盟农业补贴总额的一半。

  1984年,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为英国争得了从欧盟预算中获得返款的权利。1997至2003年期间,英国平均每年所获返款为46亿欧元。按计划,2007至2013年间英国平均每年可从欧盟获得71亿欧元的返款。

  目前,多数欧盟国家认为,英国已经相当富裕,因此应当取消这项返款特权。在6月17日的欧盟首脑会议上,布莱尔首相表示,英国愿意放弃返款,但前提是欧盟必须对统一农业政策进行改革。

  由于改革农业政策牵涉到法国的利益,希拉克与布莱尔争持不下,其它国家也加入口水大战,致使这场讨论无果而终。

  对于英国追随的“盎格鲁撒克逊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模式,法国一直持有怀疑态度。多年以来,法、德两国一直坚持强调有序竞争、主张高税收高福利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以失业救济为例,德国普通失业者可以得到相当工资2/3的失业救济;法国失业者在第一年每月领取的救济金相当于失业前最后一个月工资的70%~80%,此后每年递减;而英国失业者的救济金只有工资的1/3。

  然而,高福利制度近年来已使法、德两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该制度助长了“懒汉现象”。法、德两国经济连年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与两国耗资巨大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直接关系。

  上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开始推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实行减少国家干预、低税收低福利、鼓励竞争的经济政策,从而使英国经济摆脱负担,呈现新的活力。目前,英国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均居欧洲前列。分析家认为,英国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法、德、意等老牌欧洲工业国经济有必要对本国经济结构、社会保障系统以及劳工市场进行改革。

  “这些国家就是需要撒切尔模式的改革。”冯仲平说。

  英国上议院议员、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副主席爱玛·尼科尔森女男爵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法、德领导人认为欧盟的发展应当优先考虑社会保障系统的建设,然而,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这一制度的建立和维护要以强大的经济为后盾,因此,在欧盟各国经济普遍陷入低迷的状态下,建立自由市场、振兴地区经济无疑是欧盟必然的选择。

  然而,这种选择对于法国总统希拉克无疑是痛苦的。法国否决《欧盟宪法条约》,致使法国经历了一场政治地震,希拉克政府至今仍然摇摇欲坠。法国人民既对现状不满意,也对变革抱有怀疑。改革或不改革,都可能使法国政府再次滑入悬崖边缘。

  在欧盟的发展模式问题上,德国总理施罗德与法国总统希拉克站在同一战线。施罗德在欧盟首脑会议上表示,放弃欧盟特殊的社会模式,将使欧盟多年的发展成果得不到保护。“毁灭这一模式,无疑是严重违背下一代人的愿望和权利”施罗德说。

  事实上,德国的经济颓势正是施罗德的政治软肋。为了摆脱经济困境,施罗德在2003年制定了经济改革方案,提出削减福利开支、放松劳工法的限制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等措施。然而,两年已经过去,改革并未取得成效,施罗德的支持率也一跌再跌。

  德国《时代周报》指出,德国人以前一直听信希拉克和施罗德的说法,认为建立一条经济上的马其诺防线能使本国经济不受全球经济的冲击,但现在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

  谁是欧盟未来的火车头?

  美国《纽约时报》指出,过去,在法、英意见相左的时候,德国往往扮演桥梁的角色,撮合双方达成妥协和一致;而在欧盟的钱包告急的时候,德国往往能开出支票救急。但是,由于本身陷入经济困境,德国已经无力扮演这个“甜心爹地”的角色。

  目前,施罗德总理已经成为一只“跛脚鸭”。今年9月,德国即将举行大选,据各种民意测验显示,安吉拉·默克尔领导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比施罗德领导的社会民主党的支持率高出20个百分点。引用德国媒体的话,就是“除非是天灾人祸,默克尔肯定打败施罗德”。

  而在不久前,安吉拉·默克尔在柏林会见了到访的布莱尔首相。默克尔表示,支持布莱尔关于改革欧盟的倡议。

  欧盟诞生半个世纪以来,法国一直是该组织的“老大”。然而,也是因为法国经济连年衰退,随着欧盟的进一步扩大,法国在欧盟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渐衰。法国在全民公决中对《欧盟宪法条约》说“不”,更是让法国势力一落千丈。欧洲议会宪法委员会主席、德国人约瑟夫·莱纳恩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曾说:“这一声‘不’,使法国失去了在欧盟的领导地位。”

  此时,经济蓬勃发展的英国大有迎头赶上的咄咄逼人之势。英国及欧洲各大媒体众口一词:在欧盟处于最困难的时刻,布莱尔出担任欧盟轮值国主席,对于英国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在各方指责英国在欧盟预算问题上缺乏妥协精神的批评声中,英国首相布莱尔6月23日来到欧洲议会发表演讲。他向欧洲议员们强调,自己并非“欧洲怀疑论者”,而是欧洲理想的忠实追随者。他表示,自由欧洲和社会欧洲的理念并不冲突,两者应当得到平衡发展。

  但是,布莱尔强调,欧盟有必要根据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尤其是在经济方面,欧盟要加大发展自由经济的步伐,提高整体实力,才能应对美国、中国、印度经济的激烈竞争。

  布莱尔在欧洲议会的表现得到欧洲媒体的广泛称赞。法国中左翼报纸—《世界报》甚至其称为“欧洲的新领袖”。

  英国的智库——欧盟改革中心研究人员雨果·布雷迪撰文指出,1957年英国错过了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创始国的机会,这是一项在战略上极其错误的决定。多年以来,欧盟使英国受益匪浅,但英国一直在欧盟的边缘游走。目前,在欧盟陷入危机的情况下,危机必定酝酿转机,而英国应该抓住此次机会,走到欧盟的最前列。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欧盟近期所经历的危机是否会在本质上导致英、法、德力量对比的变化,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而关于英国出任轮值主席国将会发挥的影响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认为,不应夸大。“在欧盟,一个国家当轮值主席国的时间只有半年。欧盟宪法之所以要改革这个制度,就是因为在半年时间里什么事都做不成。英国当上轮值主席国,也代表不了欧洲,因此,届时英国发挥的作用将是有限的。”冯仲平说。(刘婉媛)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3(来源:国际在线)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