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争取东北亚的“正常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1:14 东方早报

  不知是否巧合,“正常化”一词正越来越多地与东北亚国家联系在一起。日本早在1990年代就提出要做“正常国家”;俄罗斯自冷战结束以来,也常常表示要成为“正常国家”;我国学者庞中英博士最近则提出了中国要做“正常国家”。近来,笔者又听到美国学者谈论“朝鲜半岛的正常化”。

  “正常化”被频频提起,潜台词就是东北亚现在“不正常”或者“非正常”。笔者以
为,所谓“正常化”,其实说的是“正常的民族国家”。在当今世界,一个正常的民族国家,应既有本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它奉行一种既讲究效率又兼顾公平的经济体制,一种既鼓励公民参与又不失和谐的政治制度,以及一种既维护本国利益与价值,又开放、自信、负责任的外交路线。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基本上做到了这样几点,我们就可以说它是正常的、或者说成熟的。

  民族国家是欧洲文明的“土特产”。“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反观东北亚国家,尽管这一地区近几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有望成为21世纪全球新的力量中心之一,但是建设正常、成熟的民族国家的任务都还没有完成。

  仅以中、日、韩、朝四个“东北亚性”最强的国家为例:我国正处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尚面临艰巨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以及祖国统一任务;朝鲜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安全威胁的难题;朝韩共同面临着统一问题;日本面临如何从经济大国转型为全方位大国、如何面对历史、如何定位自己的亚洲身份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表明,在东北亚,建立正常的民族国家以及正常的国家关系的过程,都任重而道远。世界权力向东北亚迅速倾斜的现实与东北亚的“非正常化”现状之间构成了巨大的张力,确实对区内外国家都形成了沉重压力。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正常化”概念有其重要的意义。“正常化”的提出表明,不少地区国家都已意识到,只有朝着“正常”的方向,东北亚国际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尽管在正常化过程中可能出现摩擦与镇痛,但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来看,这些痛苦是值得的,也是必须经历的。如同扁桃腺的发炎,与肌体内的病毒有着因果联系。我们固然可以把扁桃腺一割了之,但是这对疾病的诊疗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有经过“正常化”的过程,东北亚各国的国民福祉以及国家关系才能建立在更稳固的基础上。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各国“正常化”概念的背后,其内容并不一致。例如日本在未全面清算历史的前提下,全力走向政治、军事大国,强行“正常化”,引起了周边国家的不安和担忧。美国学者讨论人家的“正常化”,显然也包含了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的意味。

  不过,出现问题的并不是“正常化”这个概念本身。日本要成为“正常国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常愿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正常化”,是罔顾周边国家的疑虑,罔顾历史遗留问题,空谈“正常化”,还是在担当历史责任的前提下“正常化”?是一厢情愿地从外部推动别国的正常化,还是以各国人民自己的愿望为驱动走向“正常”?

  因此,在东北亚“正常化”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遵守三个基本准则:

  第一,一国的“正常化”是在与世界各国的共生、共荣中的“正常化”,不是自己坐井观天的“想当然正常化”。罔顾他人感受,罔顾历史责任,不可能换来真正的“正常”。

  第二,“正常化”的推动力只能来自一国国内,而不能来自国外。别人不觉得自己“不正常”,你非要让他“正常”,结果可想而知,只能是冲突与对抗。

  第三,“正常化”没有终点,没有固定模式。也就是说,正常化并不以某一国的现成经验、某一种意识形态、某一套政治制度构想为“正常样板”,更不应以这种“样板”作为评判别国是否“正常”、改革是否“到位”的标准。在达到各国普遍接受的一些最低的“正常”标准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各国探索自己的发展模式。

  如同欧洲国家在经历过两次大战的痛苦后走向“正常化”一样,笔者期待东北亚国家也能拥有一个“正常”的未来。作为21世纪的力量中心之一,我们有责任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作者:达巍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