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伦敦遭遇恐怖袭击专题 > 正文

“基地”为何不易打垮 始终处于地下状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3日08:21 环球时报
“基地”为何不易打垮始终处于地下状态(图)
  7月7日,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左)坐地铁上班,帮助纽约市民缓解因伦敦恐怖袭击造成的心理冲击。

  英国伦敦遭受恐怖袭击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善良的人们,同时等于宣告了西方国家反恐策略的再度受挫。“基地”为何打不垮?就此问题,本报特邀驻俄罗斯特约记者常?、驻埃及特约记者金谷和驻联合国特派记者邹德浩展开讨论。

  “基地”到底有什么优势

  常喆:从各个层面来看,“基地”的实力与西方国家都无法相提并论。但在这种非均衡的较量中,“基地”仍然屡屡得手,这是因为“基地”的行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基地”组织始终处于地下状态,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二是“基地”已形成一种网络式的恐怖组织,与传统的等级结构的恐怖组织相比,它的任何一个环节被打破,都不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正常运转。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一方面“基地”组织高层不断落网,塔利班下台更使其元气大伤,但并未影响其整体战斗力,而且一有机会就会反扑。三是“基地”组织不是一个国家实体,但“基地”对西方进行“圣战”的理念已渐渐成为一种思潮,随着恐怖主义活动散布到全球。

  邹德浩:照美国媒体的说法,“基地”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他们的成本极小,只需具备亡命精神就足够了。而对生命的轻视在西方人眼中是不可容忍的。

  金谷:不惜命只是一方面,“基地”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其组织结构也在“与时俱进”。阿富汗战争前的“基地”组织结构如同一个金字塔,本·拉登高高在上,统管一切。如今的“基地”组织更像一家跨国集团公司,每个驻外“分公司”都拥有相当大的自由权,甚至自主经营,只在战略发展上听命于集团的“董事长”。这样的结构使“基地”更加隐蔽,行动更加灵活。另外,“基地”通过组织各类走私贸易,违法组建公司,拥有大量资金支持。

  西方反恐为何不见效

  常喆: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应付恐怖袭击的方法更多的是“反应式”,预防的效果很差。伦敦连环恐怖袭击就是一个明证。另外,西方国家把所有恐怖袭击都和“基地”挂钩,结果反而使“基地”对世界各地的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促使这些人走向联合,汇集到“基地”的大旗下。这无疑增加了反恐斗争的难度。

  邹德浩:就本质上说,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反恐的方式值得检讨。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在世界事务中充当着主导者的角色。但“9·11”事件后,美军却不知道真正的敌人在哪里。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美国把矛头指向了塔利班和萨达姆。伊拉克战争引起的争议,大大削弱了美国反恐的“正义性”。

  金谷:没错,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直接加快了“基地”组织的复苏。大批穆斯林青年在“基地”的安排下,赴伊拉克接受实战训练,其中不乏来自欧洲国家的人员。当他们返回欧洲后,即着手准备对西方开战。

  伊拉克战争的另一个影响是直接刺激西方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进入了更深层次的冲突。美国在伊拉克战后竭力推行的“大中东民主计划”让忠于伊斯兰信仰的民众难以接受,美军占领伊拉克伤害了阿拉伯人的民族感情,接连发生的“虐俘”、“践踏《古兰经》”等事件更让广大穆斯林感到尊严受辱。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走上了用极端暴力手段反美的道路。因此,目前中东形势的变化正在为极端、恐怖势力创造更多、更肥厚的发展土壤。

  怎样看待“基地”与西方较量

  金谷:客观地讲,西方与“基地”组织之间不存在“对决”的问题,而是两种文明、两种制度之间的剧烈碰撞。记得2004年美国大选前本·拉登曾在录像中说:“我喜欢布什当选。”其实不论谁当选,两种文明不能互相承认,注定了这种冲突不存在胜者,只有失败者与更失败者。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西方反恐战打到现在,却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

  邹德浩:文明冲突是一方面,正如美国陆军军事学院教授马雷在《未来战争》一书中写道,阿拉伯世界是伊斯兰教的领地,西方的上帝和美英的民主与自由不可能统治那里的人民。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也是导致恐怖主义滋生的原因。而西方国家在不惜一切代价封堵恐怖分子、甚至在阿巴边境掘地三尺找拉登的时候,却忽视了减轻全球贫困、弥合社会矛盾的工作。这是西方不能从根本上战胜恐怖主义的原因。

  常喆:俄罗斯学者认为,“基地”的恐怖主义与美国的霸权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彼此正在形成一种恶性互动。“基地”虽然摧毁不了西方国家,西方也消灭不了恐怖主义。这种状态将持续几十年,甚至几百年。

  《环球时报》 (2005年07月11日 第二版)

  相关专题:伦敦遭遇恐怖袭击 (订手机短信看新闻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