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被遗忘的第三种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5日01:17 东方早报

  “中国”正在回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显要位置。这表明在应对中国发展的问题上,美国政府还深受冷战思维的影响。

  首先,一些美国人不愿放弃亚洲霸权,提出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力量只能采取冷战时对付苏联的遏制战略。其次,在西方,大国崛起必将导致冲突的思维定式相当普遍,但对历史的这种片面解读并不正确。最后,不少人还深陷在零和游戏的思维框架之中,而对全球化时
代国家间互利共赢的潜力缺乏认识。

  不同的时代要求不同的国家战略。遏制战略能在冷战时期取得成功,部分上得益于美国战略家对苏联历史政治本质的深刻认知。冷战结束后,美国陷入了战略迷惘,直到“9·11”提示出新的安全焦点。但在对华政策上,美国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长期政策。

  美国对中国的发展感到不安,一个原因是历史。这里,1870年之后的德国和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常被引为佐证。但把灾难性历史先例和中国威胁论结合起来的人士———如果不是恶意中伤,那么恰恰是出于对中国历史的无知。

  如果一定要把中国目前的发展与欧洲列强的崛起做比较,那么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这种“崛起”在其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至少秦汉、隋唐、明清时期帝国体系和中央权威的建立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崛起”———所以可以用“复兴”来描述中国现在的发展。

  而对亚洲各国来说,一个强大、和平的中国并不陌生。历史上,中国鲜有像欧美列强那样强权政治的记录。中华帝国的“朝贡”体系,经常被一些评论家当作传统中国在东亚霸权的证据。但实际上,维系这一体系的更主要是中国与周边的文化与经济往来,而非军事控制。独尊儒术的中华帝国政治讲究王道与霸道之分,强权政治与领土扩张与其追求的内圣外王的境界格格不入。

  其实,美国还可以通过回顾自身的崛起,思考如何面对今天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19世纪很长的一段时期里,美国都在解决与英国经济体系和帝国实力的关系问题。对英国来说,问题是,容忍一个强大而稳定的贸易伙伴,还是将它扼杀在摇篮中?对美国来说,问题是与欧洲大陆强国结盟而削弱英国,还是与英国站在一起维持欧洲力量均势?最终,双方达成一个共识:英国与美国开展贸易更符合英国的利益;而美国支持英国维持下的全球秩序更体现美国的聪明。类似的问题同样适用于当前的中美关系。虽说现行国际秩序存在诸多不合理,但很多学者早已指出,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成就就是在这一秩序下取得的,中国无意摧毁这个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秩序。中国对美奉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共赢政策。在许多领域,中国正在与美国携手合作,比如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在亚洲,中美可以达成共识开展合作的领域总体上也要多于分歧和冲突。

  遗憾的是,许多美国观察家还是将中国的发展视为旨在取代美国霸权的零和游戏,并据此提出在中国具备充分实力之前对其进行先发制人式的遏制。殊不知,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政治已经不同于工业化时代及之前的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不再只是现实主义理论下大国之间的关系;即便是大国关系,也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争斗。

  当代国际政治是由相互依赖、合作、竞争、结构性调整等成分构成的复杂画卷。全球化使国际关系更加复杂,但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互利共赢的机会。这在经济方面最明显,在安全上则显得日益重要。中国的发展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的衰弱;新兴的国家也不一定总是想称霸;霸主并不是现代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终极目标。

  美国新保守派学者卡根最近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应对中国发展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美国放弃其在亚洲地区的主导地位;二是采取举措遏制中国的雄心。和许多观察家一样,他遗漏或故意对第三种可能性不屑一顾:与中国开展全面广泛的合作,真正达到理解、互利、共赢。争执中国是否要将美国势力赶出亚洲,在这样的前提下,根本没有意义。

  作者:张锋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