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13岁女生因择校费服毒自杀专题 > 正文

成绩公布时 剑桥自杀日 抑郁症大举入侵大学校园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05:23 都市快报

  调查统计表明,社会各个人群的自杀率与其文化水平和富裕程度成正比。在英国,名牌大学的学生,自杀率就比普通人高,也比普通大学的学生高。

  学期一结束 剑桥“自杀日”就到

  每年初夏是英国剑桥大学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开始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但这只
是表面现象,在剑桥古老的围墙后面,恐惧和沮丧正在悄悄蔓延。

  每个学期结束后的头一个星期五,是公布该学期考试成绩的日子。这一周的星期日被剑桥人称为“自杀星期日”,因为每年的这一天都会有几个学生自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剑桥学生自杀的高峰时期。那些自杀的学生还特别青睐一幢文科楼下一个石柱林立的空地,使得那儿成了一个“著名”的自杀地点。

  剑桥大学咨询服务中心是一个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机构。该机构的统计数字表明:在过去一年里,1.75万名剑桥学生中,有上千人曾向该机构寻求帮助,其中约有50名学生属于随时可能自杀的严重病例。该机构认为,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剑桥学生很多,其比例是英国其他大学的两倍。

  有的院系每年淘汰1/3学生

  剑桥大学咨询服务中心主任马克·菲本认为,激烈的学习竞争带来的压力、感情问题和生活中的挫折,都能诱发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最终导致学生自杀。“在剑桥念书的压力很大。”这是在剑桥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

  为了保证学生质量,剑桥大学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本科生若考试不及格超过一定次数,就要转到其他院系;要是学业再无进步,则会被要求退学。在剑桥,学术上声誉越高的院系,要求越严格。以医学院和兽医学院为例,每年要淘汰1/3的学生。而那些学生进剑桥时,都是各地乃至各国的尖子,背负着很大的期望,一旦被淘汰,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而在硕士阶段,剑桥全校的平均通过率也仅为85%。有的学生,甚至全部专业课都已经通过了,却因为毕业论文没有按期完成,而被剥夺了获得学位的资格。到了博士阶段,最终得不到学位或者最终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的人也不少。

  那些被淘汰或即将被淘汰的学生,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尽管学校里有免费的心理咨询,但校方为了保护隐私,规定学生前去咨询必须是自愿的。而精神问题严重的学生往往不愿主动去咨询,悲剧因此发生。

  外表自信成功 内心忧郁彷徨

  此外,剑桥学生就算在同学中已经“独孤求败”了,也还是压力重重。例如,光是剑桥的三一学院,就出过30多个诺贝尔奖得主。这些先贤摆在那儿,后生们永远不会轻松——直到他们也取得相当的成就。

  剑桥大学自古就有多愁善感的传统。200多年前曾就读于三一学院的拜伦,就是一个忧郁的贵族。拜伦的很多“学弟学妹”继承了他在人生观上的彷徨心态。一位从剑桥辍学的学生说:“剑桥有很多人不懂得享受生活。他们的灵魂是空的,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剑桥学生给外人的印象是自信、成功和国际化。但有的剑桥人根本无法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些特质。

  自杀的学生以英国人为主

  目前,剑桥大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精神状况。在考试前,导师会逐个找学生谈话,听学生“诉苦”,帮学生减压。自从每年拥有39万英镑经费的咨询服务中心成立后,针对学生的精神健康服务大为改观,近年来,剑桥的自杀人数有所下降。但公布成绩之日,学生自杀的事件仍时有发生。为了尊重死者,校方往往对这些事件保持缄默,因此现在外界很难获知每年具体的死亡人数。

  去年,一名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的中国女生因为考试不及格而自杀,在剑桥的中国学生中造成了很大震撼。不过事实上,剑桥的中国学生的成绩,整体而言比其他国家的学生都要好,极少发生被淘汰的事情。此外,中国学生经常聚会沟通,心理问题往往能以这种方式得到缓解。

  剑桥校方的统计表明,尽管剑桥的外国留学生很多(以美国和中国学生为主),但自杀的学生则以英国学生为多。离家求学的外籍学生往往经历丰富,心理素质不错,因此自杀率远远比英国学生要低。

  同学多了 朋友反倒少了

  从剑桥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时代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这句话,似乎有点陈词滥调的意味了。现在的英国大学生,经常要为学业、为学费、为能否干好兼职工作、为怎么适应社会而担忧。

  这类问题产生的背景,是英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大学升学率为1/18,而现在,每3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人能接受高等教育。

  目前在英国的大学里,不少课程都是在大教室里上的,听课的学生动辄上百。那些由教师作个别指导的小组课程,每个学习小组也有10至20人,而以往只有三四人。因此,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学习小组规模扩大了,小组成员之间的日常联系也就疏淡了,甚至课后根本就互不联系。

  授课方式改变 造成新生紧张

  授课方式的改变,除了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疏远之外,还让学生感到紧张。

  英国许多大学现在采用模块化、单元化的课程安排方式。这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不过,自由是自由了,考试还是要考的。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尤其让大学新生头晕目眩。在头两个学期,很多新生会觉得学业繁重。

  对有些新生来说,从中学向大学过渡的阶段非常困难。做事缺乏效率、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情况都会在他们身上出现,很多身心疾病,就是这些消极状况引发的。

  逃课打工 得不偿失

  一些英国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与其经济状况有关,近年来,英国不少大学提高了学费。据统计,平均每个英国大学生的家庭,为了筹措学费,要借贷5000英镑。英国全国学生联合会则称,每年都有20%以上的学生“一度挨饿”。

  经济状况不佳的学生,不少都在课余打工。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学者最近经过调查后,写就了一份题为《学生的经济状况与精神健康》的报告。报告中称,他们发现,经济越困难、平均每天的打工时间越长,大学生的精神、健康状况就越差。此外,出于经济原因而逃课打工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健康状况不佳,缺乏活力。

  教师和咨询机构 各司其职帮助学生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精神健康咨询机构对该校的辍学现象进行了持续3年的研究后,得出结论:大学应该创建“充满人性的、人们之间紧密联系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与校园里的其他人紧密相连的,学校就是他们的家。

  这项研究称,在支持陷入困难的学生的学业方面,“慈祥的教授”非常有效,在短期内,效果尤其明显。目前,英国不少大学开始为每个学生指定辅导教师。学生若在学业上有困难,可以独自找辅导教师咨询。至于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则由校内的咨询机构来负责解决。

  部分文字据《环球时报》

  (都市快报)

  相关专题:13岁女生因择校费服毒自杀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