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时代》记者确认布什心腹泄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9日01:25 新京报

  布什总统高级顾问罗夫和副总统切尼办公室主任利比被指暴露CIA特工身份

  

《时代》记者确认布什心腹泄密

  7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和其高级顾问卡尔·罗夫(右)在白宫的南草坪上。罗夫的命运将受到怎样的决断,成为媒体关注的一大焦点。2004年1月,布什曾信誓旦旦对记者表示
,一定会解雇任何暴露CIA特工的人。

  

《时代》记者确认布什心腹泄密

  7月13日,《时代》周刊记者库珀(右一)和他的律师出庭作证前举行新闻发布会。

  本报综合报道美国《时代》杂志记者马修·库珀17日撰文称,首次向他披露中央情报局特工身份的是布什总统的高级顾问卡尔·罗夫。此外,美国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室主任路易斯·利比也与泄密事件有关。

  卡尔·罗夫:“我已经说得太多了”

  库珀在文中称,2003年7月11日与罗夫通电话时,罗夫并没有直接说出特工的名字———瓦莱丽·普莱姆,也没有说她是一名秘密特工,但是“正是通过这一次谈话,我才得知前外交官威尔逊的妻子为中情局工作。”此外,库珀在17日播出的一档专访节目中提到,罗夫在谈话最后说:“我已经说得太多了。”库珀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罗夫觉得自己不够谨慎或还有别的事,但两年来这句话他一直记得很清楚。

  库珀还在文中称,他与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室主任路易斯·利比也谈论过普莱姆和她丈夫。当他问利比是否听说普莱姆派遣丈夫前往尼日尔的时候,利比回答说:“是的,我也听说了”。

  库珀表示,这篇文章与此前13日他在大陪审团前所作证的内容一致。而陪审团询问他的问题都是围绕2003年7月6日开始那个星期发生的事情。

  诺瓦克:“威尔逊夫人是特工”

  2003年7月6日,美国前驻伊拉克大使威尔逊在《纽约时报》撰文,严厉指责布什政府歪曲和夸大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此前在2002年,威尔逊被中情局派往尼日尔调查“伊拉克从尼日尔购买铀以制造核武器”的情报是否属实。他的结论是该情报不成立。但白宫却并未重视这一报告。

  一个星期后,记者诺瓦克撰文披露说,威尔逊的夫人普莱姆实际上是“负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的CIA秘密特工,可能是她建议丈夫威尔逊前往尼日尔进行调查。并称消息来源是布什政府的两名高级官员。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称,来自CIA的文件表明,普莱姆曾建议让自己的丈夫威尔逊前往尼日尔调查。但普莱姆说她起到的作用只是向CIA官员介绍自己的丈夫。《时代》周刊记者库珀和《纽约时报》记者米勒随即根据此事件进行采访,并与匿名官员进行了接触。但之后米勒没有发表对该事件的调查。

  司法部于2003年9月开始对暴露CIA特工普莱姆身份的事件进行调查。库珀和米勒均被要求向司法部公开自己的消息源。本月6日,米勒因为拒绝透露消息源而被判入狱;但库珀决定向法院妥协,并称他已获得消息源的同意。

  司法部门还在调查泄露CIA特工身份是否触犯了联邦法律,但是否犯法需要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当事人事先知道该特工的身份保密,第二,泄露其身份的是有组织的行为。调查可能要进行到今年10月。库珀作证之后,罗夫和其他几名官员也将出庭作证。

  民主党人:“罗夫已经完全丧失信誉”

  威尔逊于本月17日再次表示,布什政府想通过故意泄露他妻子的特工身份来对他进行报复。而自库珀作证称卡尔·罗夫是泄密者的消息一出,白宫和共和党立即遭受了严厉的指责和质问,民主党官员要求罗夫立即辞职。美国媒体则提出更多的疑问:罗夫是否故意泄露威尔逊妻子的特工身份以对他进行报复?

  库珀的文章刊登后,许多民主党人表示:作为白宫首席幕僚,罗夫已经完全失去了信誉。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民主党议员简·哈尔曼说:“这绝对会是总统的难题,它再一次提醒人们,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根本就是错的。”

  共和党人则反驳道,对罗夫的指责只是“党派之争”。共和党官员还为罗夫辩护说:他并没有主动向记者提起此事,只是警告他们有些信息是错误的,但是过去两年来,白宫一直称没有任何白宫官员与此事有关联。

  此前2004年1月,有记者问布什:你是否会解雇任何暴露CIA特工的人?布什肯定地回答说:是。但布什在7月13日回应此事说,在调查结束前不会评价罗夫本人。罗夫的律师拒绝就库珀的文章做任何回应,利比和他的律师也拒绝就此事发表任何评价。罗夫作为布什的首席顾问,参与过布什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政策决策,他也是布什赢得两次总统选举的功臣。(谢来)

  ■时间表

  “特工门”事件回放

  ●2001年,意大利情报部门称,伊拉克打算从非洲国家尼日尔购买“黄饼”,这种能源矿能够提取制造核武器的浓缩铀。意大利随即向美英情报部门告知了此事。

  ●2002年2月至3月,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为调查此事,派遣前外交官约瑟夫·威尔逊前往尼日尔。经过8天调查后,威尔逊向CIA报告说伊拉克购买“黄饼”的指控是虚假的。3月9日,CIA就此向白宫递交了一份备忘录。

  ●2002年10月至1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批准美国对伊拉克动武。有参议员提到,有关伊拉克从尼日尔购买铀的情报是赞同伊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3年1月28日,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称:“英国政府得知萨达姆近期从非洲购得大量铀。”但是并没有提到CIA对这一情报的质疑。

  ●2003年2月5日,在联合国发言时,前国务卿鲍威尔没有提到伊拉克从非洲获取铀一事,后来解释说他认为这一证据并不充分。

  ●2003年7月6日,威尔逊在《纽约时报》撰文称,布什政府“歪曲、夸大”了来自伊拉克的威胁。第二天,白宫承认有关伊拉克核武器的表述不应出现在国情咨文中。

  ●2003年7月7日,在访问非洲的途中,前国务卿鲍威尔拿到一份国务院有关威尔逊前往尼日尔调查的报告,报告提到,威尔逊的妻子为中情局工作。

  ●2003年7月8日,白宫幕僚卡尔·罗夫同记者罗伯特·诺瓦克在电话中说起威尔逊的尼日尔之旅,还提到了威尔逊的妻子在其中可能的作用。

  ●2003年7月11日,罗夫与《时代》杂志记者马修·库珀提到了同一问题。当天,CIA局长乔治·特内特称没有从布什的讲话中去掉有关购买铀的表述是自己的责任。

  ●2003年7月14日,诺瓦克在专栏中提到,威尔逊的妻子瓦莱丽·普莱姆是一位“情报官员”,并称“两位资深政府官员透露,可能是她(普莱姆)建议CIA送威尔逊去尼日尔进行调查。”

  ●2003年7月17日,库珀在《时代》杂志上撰文称,白宫试图使威尔逊的信誉度受损。

  ●2003年9月底,司法部通知白宫,将对暴露CIA特工身份的事件进行调查。

  ●2003年10月,白宫发言人称,包括卡尔·罗夫在内的白宫官员都表示从未泄露过普莱姆的身份。

  ●2004年1月,当记者问道,你是否会解雇任何暴露CIA特工的人?布什回答:“是。”

  ●2005年7月1日,经过长期的官司后,《时代》杂志最终不得不遵守法院判决,将库珀的采访记录和信件提交给调查人员。

  ●2005年7月6日,参与过该事件调查但未发表任何报道的《纽约时报》记者朱迪斯·米勒因为拒绝在法院作证,透露消息源而被判入狱;但库珀决定向法院妥协,并称他已获得消息源的同意。

  ●2005年7月13日,库珀出庭作证,公开了他与卡尔·罗夫谈话的细节。

  ●2005年7月17日,库珀在《时代》杂志撰文称卡尔·罗夫是第一个向他泄露普莱姆身份的人。

  (谢来)

  ■记者视点

  卡尔·罗夫能否稳坐钓鱼台?

  

《时代》记者确认布什心腹泄密

  “我漏了,我漏了1

  随着“特工门”事件一步步发展,美国总统布什倚之为左膀右臂的心腹卡尔·罗夫浮出了水面。在经过了纷纷扰扰的2年后,7月13日,《时代》周刊记者终于出庭确认了卡尔罗夫的泄密者身份。

  中情局特工身份泄露闹剧发展到现在,卡尔·罗夫应该已经是避无可避了,但是他还是拒不辞职,这不禁让一些人对于他不动如山的勇气表示惊异。

  不过卡尔·罗夫可不是普通的政府官员。他基本上代表了“不可或缺的助手”这个位置最精确的定义,美国总统布什甚至把他称为自己的政治“建筑师”。作为布什的首席政治战略分析师,他在白宫高级官员中扮演着政治和政策纽带的作用,他的办公室与国会、平民团体、其他政府部门和共和党全国分支机构都保持着顺畅沟通。他还是一个玩弄媒体的高手,有人说,正是由于有了卡尔·罗夫这个“大脑”,作风粗率的布什才有机会蝉联美国总统的宝座。

  这样身居高位的一个人会不知道把中情局官员身份告诉一名记者带来的明确后果吗?考虑到身份暴露的瓦莱丽·普莱姆的工作性质,卡尔·罗夫的泄密很有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害,甚至会使她的某些联系人丧命。卡尔·罗夫会不懂得这点吗?显然他管不了这许多了,他只知道,他想要败坏威尔逊夫妇的信誉,让他们有关伊战内幕的报告不为人所信———威尔逊夫妇把这称之为“报复”。

  现在,卡尔·罗夫的泄密者身份大白于天下,尽管民主党口口声声要求他下台,许多共和党人倒是满看好他,他们认为,有布什总统的庇护,卡尔·罗夫受到重创的可能性不大,“有多少人能够处在卡尔一样的位置呢?”《标准周报》编辑威廉·克里斯托就这样评论。

  但是,布什已经开始付出政治代价了。当卡尔·罗夫泄密获得证实以后,7月14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出布什的公众信任已经降到了41%,更多的45%的公众则为布什的诚实打了低分。他还会继续为此付出代价。一名与白宫有着密切关系的前共和党官员说:“布什当选倚仗的两项信条现在已经受到挑战:诚实的话语和忠诚。他要么必须选择忠诚,要么必须选择诚实。他不可能两全其美。”

  □本报记者马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