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讲述现代中国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02:21 东方早报

  7月20日,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聚会北京,共同交流学习汉语的经验和体会,这在汉语传播史上恐怕也算是个纪录。

  与刚从国外回来的同事聊起这则消息,他们对这两年兴起的汉语热有着更多的亲身体验。从美国回来的同事说,美国许多社区都新开设了成人中文夜校;从俄罗斯回来的同事说,莫斯科专门开了一所中文学校,许多俄罗斯人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里去学习。根据官方统
计,目前已有34个国家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考点,考生以每年40%的幅度递增……

  汉语热的出现当然是因为中国国力的提升,影响力不断加大,了解中国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记得我五年前到美国工作时,常常听到一些留美学者抱怨,说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其实,他们应当反向设问才对:美国人凭什么要对了解中国有兴趣?现在,这个问题开始有了答案。

  中国的发展在不断拉近中美之间距离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产生了希望了解中国的兴趣。尽管希望了解中国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心态,但有了需求,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不过,由此延伸出的一个问题是,当外国人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我们又应该如何讲述自己的故事呢?最近,有美国专家提出建议,说中国人应把书写自家故事的主动权抓到手里。他说:“世界对中国的认识还是空白,如果中国再继续坚持沉默是金,这个空白就要被别人填写。”这位美国专家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了解中国的问题上,供需之间已经出现了矛盾。

  近年来,随着中国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由此引发的不同观念与文化的碰撞也就十分激烈。如果我们把这种碰撞视为交流所必不可少的,那么挑战就不只是对接受信息的一方,更是对发出信息的一方。

  既然重新认识中国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主题,那么中国自身如何表达也就会影响到世界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当中国的实力提升到足以让外国人感兴趣的时候,我们如何看世界与世界如何看中国就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

  美国著名传播学专家彼得斯曾提出“手拉手”的理论。他认为,交流并不在于相互趋同,而在于相互信任、相互关爱。因此“手拉手”要比消除隔阂更为重要。基于这一理论,交流首先要有赖于能否公正而宽厚地彼此相待,能否建立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专家的建议,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紧迫意义。

  就像汉语热一样,近年来,中国文化在国外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从异国他乡欢天喜地的春节锣鼓声中,可以体会到文化交流对于加深不同文化的理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世界面对的毕竟是一个现代的中国,是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外国人学汉语当然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更是为了适应中国的崛起。而中国走向世界是一个不断吐故纳新,不断追求变革,不断增添现代化活力的过程。就像有着几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一样,它终将超越大红灯笼、江南丝竹、旗袍这样一些古老的象征,逐渐生成能够孕育出现代化精神的新土壤。

  因此,问题就不在于我们是否应该更为主动地向世界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是我们应该给世界讲述一个怎样的中国故事,如何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现代中国和中国的现代精神。我们也许没有坚持沉默如金,但美国专家的建议却表明,我们表达的信息没有被全部接受。

  我们可以让老外们醉心于中国的“过去”,更应当让他们准确地理解中国的“现在”。我们向世界讲述自己的雄心,也应讲述困惑与担忧;我们表达成功的欢乐,也要把成长的烦恼说给世界去听;我们在展示成果的同时,也要让人们看到我们未来的困难……世界关注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关注中国能不能以自信与开放的心态,来讲述现代中国的故事,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作者系《人民日报》国际部高级记者,曾常驻欧美)

  作者:文 丁刚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