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美开造“迷你航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10:24 新文化报
  上周,一艘小型水面舰艇“海战士”号完成了测试,也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这艘貌似集装箱般平平无奇的实验舰航速高达50节,能根据可轻易更换的模板,迅速实现反水雷、反潜、缉私、攻击、救援等任务模式的切换,俨然是个“迷你航母”。实际上,它是美国海军近年来大力创建的濒海舰队的第一个成品。
美开造“迷你航母”(图)
“迷你航母”问世,美国军力大增

  “迷你航母”本事大

  一是速度快。该双体船依据流体动力学原理设计,最大特点是有超常的高速度,最高航速约50节,能以现有后勤支援舰4倍的速度将部队送进战区。

  二是多功能。高速双体船是现代海军武器史上用途最多的船只,可作为特种部队的海上基地和运输工具、水雷战舰、水下扫雷艇的母船、反潜战舰、将伤员运往医疗船的急救转运站,还可用于海上缉毒、打击海盗、搜寻回收阶段落水的航天吊舱等各种使命。

  三是超大的运输能力。高速双体船载重量达到700吨,几乎相当于自身重量,美最大的C—5“银河”运输机一次也不过运载两辆M1坦克,而一艘约100米长的高速双体船却可运输10余辆。此外还能搭载1架直升机。HSV—X2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其能搭载2架直升机的飞行甲板,因此被很多军事专家称做“迷你航母”。

  四是吃水浅。目前用于货物运输的滚装船或两栖运输舰的吃水深度至少要6米,而这种高速双体船的吃水深度只有3米多,这使其对港口规模的要求显著降低,从而使美军在全世界能利用的港口数量增加5倍。

  不对称战争用航母很吃亏

  美国、俄罗斯、英国以及亚洲、欧洲和大洋洲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众多国家,均将发展海军视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可选择的主要路线有两条:一是建设航母,组建大型战斗舰队,也就是美国模式;二是在经济、实力有所欠缺的情况下,研发机动性强、战斗力强的小型舰艇部队,如同澳大利亚、芬兰、瑞典等国正在进行的那样。

  布什执政后,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提出美军事转型的发展战略,要求美军向轻型、快速部队转变,即能在96小时内将一支作战旅、在120小时内将一个作战师、在30天内将5个作战师投送到世界任何角落。要做到如此快速的机动部署能力,除了依靠空运和地面运输力量外,快速灵活的海运能力也必不可少。而美军现有的后勤支援舰速度只能达到10节至12节,远不能满足作战要求。

  在试验中,“海战士”的最高时速达到了50节(约等于时速92公里),经过补给后,其航程可达4000海里。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陷入与恐怖组织的非对称战争中。与组织分散、通常为小组行动的恐怖分子作战,无论是陆军大部队还是海军航母战斗群,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战斗消耗与维护成本,显然得不偿失。

  然而恐怖组织通过海岸线对美国的渗透和对美国军事目标发起的袭击,如此起彼伏的自杀袭击,破坏性和杀伤力不亚于常规小规模战争。因此,美国国防部被迫改变策略,其结果就是开发濒海舰艇(LCS)项目。

  演示舰测试工作上周完成

  所谓濒海,适用的作战范围当然不仅仅是公海到近海,还包括近海到陆地;所谓战舰,其实主要指高速双体船(HSV)。目前美国军方通过三选二招标,认可并下了订单的濒海战舰生产厂商有两家,分别是通用动力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目前在美军中服役的高速双体船主要从澳大利亚租借。其中的“先锋”号在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第一天,就运载美军海豹突击队队员突袭了伊两座离岸的石油中转站。

  根据合同,两家将于2007年前交付演示舰。而两家设计差别较大,显示美国国防部自身也在动摇不定,估计是指望着通过演示舰区分能力高下,如扫毒缉私、作战、救援的反应能力。上周,美国已完成对濒海战舰“海战士”号高速双体船演示舰的测试工作。如果美军方最终同意投产,这种新型高速舰艇将主要用于美国近海水域执勤。

  在21世纪继续称霸

  美军高层表示,计划在全球部署大约100艘高速双体船,如果一切顺利,在2012年之前美国陆军将首先组成一支由12艘HSV组成的舰队。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希望得到17艘这种高速双体船,作为其未来的“海上大巴”。美国防部转型办公室主任亚瑟·塞布罗夫斯基认为,HSV已经具有微型航母的功能,并提出在HSV的基础上开发小型航母,搭载短距起降的“联合攻击战斗机”。可以看出,美国希望借HSV在21世纪继续称霸。据《晶报》(新闻编辑:曲兆佳)(来源:新文化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