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中国威胁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12:34 现代快报

  美国国防部19日出台2005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这份45页的报告危言耸听地宣称,中国军队正加速现代化进程,将对地区安全“构成长期威胁”。

  新加坡《联合早报》先前发表的评论说,五角大楼今年的《中国军力报告》一再修订、迟迟未发表,是由于报告中负面内容太多。

  评论说,报告夸大中国军费开支和敌对形象,表明美国政府中的“鹰派”人士正试图重新制造“中国威胁论”。美五角大楼正式公布

  2005《中国军力报告》妄言军费开支

  报告说,中国正处于战略发展十字路口,面临三条道路的选择。一是和平融入世界,与其他国家展开“良性竞争”;二是在更大范围内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三是中国集中精力应对自身面临的挑战。

  报告说,目前中国的实力与日俱增,军事力量变得日益强大,但美方还不清楚“中国将选择何种发展方向”。

  报告再次对中国政府军费预算横加指责,断言中国实际军费开支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报告荒唐地声称,中国如今并没有面临直接威胁,却继续加强军力,这种趋势“短期将影响地区军事平衡,长期将对本地区的其他国家构成威胁”。

  国际媒体援引军事专家的观点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国防费用仍然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中国国防开支为2117亿元人民币,美国的军费开支同年高达4600亿美元。美国的人均国防开支是中国的77倍。

  因此,所谓中国的实际军费开支已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说法毫无根据。拉氏亲自操刀

  五角大楼每年发布《中国军力报告》。今年这份报告的出炉几经周折,白宫多次下令修改,协调口径,使发表报告的日期多次延迟。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本人今年也参加了这份报告的撰写,而过去历年他都委托自己的副手参与报告撰写。

  在公布报告同时举行的吹风会上,拉氏说:“中国经济正迅速发展,为中国人和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创造了条件。中国还希望能举办一届精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他们所做的许多事情给世界留下这样的印象:中国是一个投资的好地方,也是一个不错的经济伙伴。”

  作为五角大楼头号人物,拉氏说,尽管中美关系自2001年以来出现改善,但“中国迅速增长的军力使华盛顿反对欧洲联盟向中国出售武器”。夸大实力对比

  夸大军事实力对比历来是五角大楼报告的一个重要部分。今年的报告同样用不少篇幅谈到了台湾问题。

  报告声称,为遏制国家分裂,中国已经部署了短程导弹,其射程和准确性得到增强。

  报告认为,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外交优势日益扩大,解放军实力不断提高,军事平衡正倾向中国大陆。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在台海军事问题上大作文章,除了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另一个目的就是为美国军火商扩大军火市场。

  自从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价值180多亿美元的先进武器以来,一些美国人近几年来一直对台湾当局保持高压,迫其向美国支付巨额“保护费”。

  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至二十世纪末,美国向台湾当局出售武器装备总额达380多亿美元。新华社供本报特稿美国人笔下的

  中国沿海军事部署

  以下是美国国防部《中国军力报告》所述中国在东南沿海军事部署的情况:

  空军:

  中国空军拥有不需要加油即可在东南沿海作战的飞机。中国目前正在自主生产SU-27SK型和歼-11型两种新型战斗机。中国还在改进战斗轰炸机,使之夜间能在海上展开攻击行动,并计划在轰炸机、运输机和无人驾驶侦察机上装备新型电子干扰发射装置。此外,中国空军正引进和研发高精度空战武器,如巡航导弹、空对空、空对地等先进导弹。

  海军:

  中国海军拥有主力军舰、攻击潜艇、中型及重型两栖登陆艇和导弹巡逻舰。中国海军在东海部署了导弹驱逐舰。这些驱逐舰全都部署有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和防空系统。中国海军的潜艇已经演化出系列型号。2004年,中国新型潜艇正式投入现役。今年,新型攻击潜艇也将正式服役。

  陆军:

  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配备了两栖装甲车和坦克等武器。解放军目前正在落实新一轮裁军,预计到今年年底裁员人数将达到20万人,陆军人数也将减少到230万人。中国2004年发表国防白皮书说,一旦发生战争,中国可以动员大量预备役部队。

  弹道导弹:

  中国在沿海部署了短程导弹,射程及精度会大幅提高。中国还加快了对远程战略导弹的现代化更新,包括“东风-31”型导弹和“巨浪-2”型导弹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