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印美是否会联手对付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1日12:49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综合报道 目前印度总理辛格的华盛顿之行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美国政府在此次与辛格的会晤中其对印核政策发生了大逆转,布什向印度承诺会在发展民用核技术项目上提供全面合作,作为对新德里支持国际社会制止武器扩散举动的回报。各国媒体纷纷就此举发表评论,认为美国渴望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改善关系,它被印度蒸蒸日上的技术力量、贸易市场和战略重要性所吸引,并把印度看作是在军事和经济上与中国抗衡的力量。然而印度是否能如美国所愿,与美一道对付中国,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中间派立场更显印度大国价值俄罗斯有意拉拢印度中国,形成中俄印“联纵抗美”战线,以世界多极化运动对抗美国的一超独霸局面。先是在西伯利亚以三国外长会议的形式,确立以石油为核心的三国石油开发联盟,将日本排挤出去,接着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确立印度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地位,中俄印“联纵抗美”战线已经具备一定的形式。显然,中俄印三国靠拢,对美国的霸权是一种严重的挑战,这就迫使美国不得不向印度开价来离间三国的关系。由于中国与俄国在国际大战略上与美国基本是对立的,只有印度与美国目前还未形成实质性对抗关系,因此拉拢印度是美国的必然选择。美国离间三国关系的目的不止在于拆散三国可能的联盟,更在于暗自希望通过培养印度的经济军事实力来促使印度在与中国的领土争端中采取强硬立场。但美国必须明白,印度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国家,它能够保持几千年文明延续的原因在于有深刻的战略思想和处世哲学。印度政府及国民对于本国有着足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对于美国所谓“帮助印度成为世界强国”许诺,印度是不可能信以为真的。印度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独立的大国,而不是美国的跟随者,因此对印度来说中间派立场才更能体现印度的大国价值,而不是被美国牵着走。

  印美有潜在利益冲突如果说中国是经济崛起的话,那么印度应该是军事先崛起,而经济紧紧跟进。印度已经把印度洋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上次东南亚海啸发生后,美军进入南亚国家斯里兰卡,一度令印度人异常警惕和惊恐。而中国,经济总量的巨大已成为事实,虽然美国和日本在能源、生产原料等领域和汇率问题上对中国下手,但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无法阻挡。并且由于存在美国和日本军事干涉中国台海事务、台湾独立势力猖獗的严重安全危机,中国不得不整军备战,应对挑衅。中国和印度正像李光耀说的那样,正在改变世界(的力量平衡),正在突破美国全球霸权建立的有利于美国摄取世界财富的统治秩序,美国怎么能不心忧呢?美国如果跟中国或印度中的任何一个国家争夺中印应得的权利,美国都将付出重大的难以承受的代价,都将影响美国霸权的继续。

  美对印承诺是口惠实不至尽管美国口头允诺帮助印度成为世界强国,但美国对支持印度“入常”的拒绝已经表明美国的真实心态,所谓“帮助印度成为世界强国”不过是张“画饼”而已。美国渴望通过拔高印度的军事、政治地位,刺激印度的扩张野心,使之北向,采取强硬措施与中国争夺领土,造成两个亚洲大国的对立甚至火并,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如果这个图谋不成立,至少使印度和中国两个大国不连同一气,互为依靠,各自向太平洋、印度洋发展势力;退一步,或者至少可以将俄国人传说中的“中印俄联纵抗美”消灭在萌芽状态,形成“联横亲美”、“各个击破”的结局。

  :辛格访美不仅着眼于双边关系《印度快报》在评述辛格此次访美的意义和影响时,有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描述:辛格此行美国面临的最大困惑将是,美国、中国到底相信哪个国家?由于印度的地缘战略越来越重要,再加上其广阔的国内市场及保持亚洲均衡的重要作用,美国已经开始改变其对印度政策。美国承诺“帮助印度在21世纪成为世界大国”。不久前两国签署“美印国防合作新框架”协议,联合生产武器,加强在导弹防御领域的合作,美国给了印度一系列类似“盟友”的待遇。该报还说,而今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成功访问了印度,两国同意致力于建立面向和平和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底是美国还是中国,印度举棋不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辛格访美绝对不会把印度“贱卖”给布什。一些观察家认为,美国希望同印度发展更加紧密的关系,其部分原因是要抵消中国在亚洲的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有分析家称,印度并不仅仅是在寻求美国的恩惠。而华盛顿意识到,一个强大的印度有助于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尤其是如果华盛顿认为将来要抗衡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和政治影响的时候就更是如此。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艾什利·特利斯说,华盛顿需要一个强大的印度。他说:“当前的目标把印度建立成一个强大、独立的中心大国。现在的设想是,如果在亚洲有一群强大的国家,在将来中国有可能表现恶劣的时候就会自动起到制约作用。”特利斯的上述说法表明从战略层面而言,美国拉拢印度显然包含着共同应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含义。(晓健/编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